天天看点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关羽兵败逃亡途中被吴国将领杀害,刘备不顾诸葛亮等大臣们的劝谏,执意要出兵东吴为关羽报仇,不管刘备是出于公心还是私义,一直以来蜀国实行的联吴抗曹策略已经遭到破坏,而刘备出兵东吴的结果,便是蜀国精锐损失惨重,自己也一病不起。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刘备在病逝之前不得不为自己年幼的儿子刘禅上位铺路,虽然刘备表现出对诸葛亮的无比信任,甚至愿意让其取代自己儿子,但刘备终究还是留下了后手,这个后手就是李严。不过,诸葛亮、李严虽都是刘备为后主刘禅挑选的托孤大臣,但两人闹掰时,李严根本斗不过诸葛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严的能力与忠心

李严出身于南阳,与诸葛亮也算有同乡之谊,但李严曾多次转换门庭,一开始他效力于荆州刘表,后来曹操取得荆州后他被任命为秭归县令,但李严可看不上这一个小小的县令,于是又投靠益州刘璋并获得重用。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刘备率军入川后,刘璋派遣李严前往绵竹阻击刘备,没想到李严直接就领着手下兵马向刘备投降了,刘备得知此消息后非常开心,任命李严为裨将军,后来又任命其为犍为太守。

李严在成为刘备集团一员后,在文武方面皆有建树。他与蜀国重臣法正、诸葛亮等人一起修订蜀汉法律,在任太守期间又励精图治,平定叛乱、开凿天社山、整修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在当地百姓中间获得不小声望。

李严作为一名降臣,如果只表现出能力恐怕不会受到刘备的重用,因此李严又适时表现出自己的忠心,竭尽全力为刘备称帝一事摇旗呐喊。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于是李严在刘备未登基之前,亲手制造了“黄龙见武阳”事件,联合蜀国大小官员签名上书劝进,之后又策划“籍田”为刘备称帝广造声势。刘备或许正是看中了李严的“忠心”,才让其跻身到蜀国核心层,成为他的心腹。

刘备的制衡之道

章武二年,刘备伐吴不顺,败退永安,又因病卧床不起,自知时日无多的刘备开始安排后事。此时刘备最担心的恐怕还是他死后少主刘禅的地位,于是刘备开始进行蜀国上层人事调整,其中调动幅度最大的就是任命李严为尚书令,让其掌管身边大小事务。

尚书令在秦汉时期谁掌握奏章文书的官职,直接对君主负责,其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堪比丞相,甚至超过丞相。刘备在称帝之初并没有设立尚书令这一职位,而在病危之际突然任命李严为尚书令并将其留在身边处理事务,显然刘备此举有深意,不仅要扶持李严及其背后益州集团力量,要他与诸葛亮分权抗衡,甚至还有可能是想让李严代替诸葛亮,避免诸葛亮权势过大影响到刘禅的地位。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刘备之所以选取李严为托孤大臣,还有另一层深意。刘备建立的蜀汉毕竟属于外来者,不能不重视本土官员的想法,于是刘备在得到益州后不久就娶了吴懿的妹妹,而吴懿正是益州派的重要人物。刘备不否认诸葛亮对自己的忠心,但他不敢肯定其对刘禅也会忠心,所以刘备必须扶持一股力量来制衡诸葛亮及其身后的荆州派,另一方面,刘备必须安抚本地益州派,因此有必要选用一个益州派的人,而李严正好符合这些条件。

李严与诸葛亮之间的斗争

刘备在病重期间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想要在李严和诸葛亮之间制造权力平衡的做法为两人之后的权力斗争埋下隐患,而最后结果表明,李严根本斗不过诸葛亮,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李严从成为托孤大臣时起,到被贬为庶人以及之后的“激愤而死”,他所做的一切不能说对蜀汉毫无贡献,但他所制造的麻烦和问题显然大于贡献。

建元四年,诸葛亮决定起兵伐魏,他本人自然要随军而行,那么后方必定空虚,于是他决定将李严调往汉中稳定后方,可他没想到此举遭到李严拒绝。李严认为汉中是诸葛亮的地盘,自己如果前往汉中宛如羊入虎口,之后只能屈于诸葛亮之下,他也是先帝指定的托孤大臣,凭什么要听诸葛亮的命令,于是李严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去,甚至还要求划分五郡为巴州,让他任刺史。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北伐是蜀汉上下一致做出的决定,李严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委实让人气愤,这种将个人名利置于蜀汉整体利益之上的行为不仅惹火了诸葛亮,蜀汉朝堂上下也对李严充满了不齿和鄙夷。后来李严又劝诸葛亮称王,诸葛亮自然看出了李严的捧杀计策,直接训斥李严,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不过诸葛亮为了朝堂稳定并没有对李严动手。

建元九年,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这次北伐由李严负责运送粮草,由于几日连绵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李严眼看粮草无法及时送往前线,便以粮草供应不足为由要求诸葛亮退兵。结果诸葛亮退兵之后,李严却对后主刘禅说粮草供应充足,诸葛亮图退兵贻误战机,这次诸葛亮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将李严前后传递的信件交于刘禅看,李严见此自知理亏,只能俯首认罪。

同是托孤大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刘备:权力我给了,人不行

诸葛亮此次决心不再让李严继续留在朝堂之上,于是遍数李严罪行将其除官流放。三年后,诸葛亮病逝,听闻消息的李严不仅没有欢呼雀跃,反而忧愤不已,因为李严深知诸葛亮逝世后,满朝文武无一人会为他说话,也就是说李严此生恐怕无法再出现在蜀汉朝堂之上,这对功利心极重的李严造成巨大打击,不久后就因激愤生病而亡。

结语

刘备任命李严配合诸葛亮共同处理蜀汉事务,一方面想要李严制衡诸葛亮,使得蜀汉政权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希望李严和诸葛亮能够同心协力辅佐刘禅。刘备可能没想到李严的权欲之心那么强烈,他已经给了李严足够多的权力,但李严仍不满足,弃国家利益于不顾,徒留一世骂名。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