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提到疫情对行业的冲击,电影业和航空业总被拿出来讨论,但博物馆行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同样是“密闭空间内的群体活动”,博物馆和大多数“卖门票”的文化场所一样几度被迫闭馆,却很难迎来重新开放后的“报复性消费”。而当德尔塔克戎(Deltacron)新变种毒株刚刚在塞浦路斯被发现时,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博物馆从业者们又长叹一口气——疫情进入第三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什么是确定的。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疫情对博物馆业的打击是巨大而不容辩驳的。在很多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是开放优先级最低的场所。在英国政府的解除封城计划中,博物馆与桑拿浴室并列,比非必要的零售业(包括商业画廊)晚了五周。

毕竟,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欣赏艺术远远排在超市采购、餐厅堂食以及线下授课之后,更别提最前面还排着健康和生存。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疫情期间关闭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大英博物馆内,只有工作人员在为扶手消毒

而对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营的博物馆们来说,疫情更是一道无解题。

2021 年,卢浮宫只接待了 280 万名游客,这个数字是 1986 年以来最低的一次,还不到疫情前游客数的 30%。因为国际旅游的限制,超过六成的游客来自巴黎周边,美国和德国游客都仅占可怜的 6%,更别提几乎全部消失的亚洲游客。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门可罗雀的卢浮宫

在这让人喘不过气的两年里,博物馆紧闭大门,但馆内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各出奇招,一些开启了疫苗接种的“副业”,一些走进了电子商务和 NFT 的海洋,而还有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博物馆,在这“充满不可能”的时代里悄悄开幕了。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用博物馆当疫苗接种中心,可不是因为“闲着也是闲着”:毕竟,它自带流畅合理的动线,足够宽敞的空间,更不用提那些严密的安保措施——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博物馆都曾兼任过医院的职能。

英国利兹的萨克雷医学博物馆(Thackray Museum of Medicine)是全英国首个协助推广新冠疫苗的博物馆。在疫情之前,它经历了长达一年半、耗资数百万英镑的重建,正等着 2020 年夏天重新开放,但它迎来的第一批新客人焦急排队等待的不是新展览,而是疫苗。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萨克雷医学博物馆的疫苗接种中心

馆长 Nat Edwards 尽全力支持了这个项目:“我们博物馆记录了人类几个世纪以来努力理解和克服疾病的历史,而现在,我们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里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Castello di Rivoli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则是意大利首个变成疫苗接种中心的博物馆。这座城堡原本是皇宫的一部分,又曾经被拿破仑占领,在二战时还曾被迫充当德国军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安定下来,成为了意大利最知名的博物馆。

在“Art Helps”(艺术能帮忙!)的号召下,博物馆把自己的一个画廊辟为当地的疫苗接种中心。好消息是,打针的时候,你还能盯着瑞士艺术家 克劳蒂亚·孔泰 (Claudia Comte)的壁画来分心。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Castello di Rivoli 的疫苗接种海报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Castello di Rivoli 的疫苗接种现场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Castello di Rivoli 的等待接种区

“艺术一直在提供帮助、治愈人们。”这是博物馆主任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做出的另类解读。让人们走进一座巴洛克宫殿接种疫苗,无疑对那些原本态度犹犹豫豫的人是一种鼓励。她表示,即使在疫情过去之后,她也希望这栋命途多舛的建筑能够继续服务社区,履行“arte cura”(艺术治疗)的目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也在 2021 年 4 月成了疫苗接种中心。这意味着,纽约市民可以在那只将近三十米长的巨鲸下面打疫苗了,而纽约市长 Bill de Blasio 则说,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疫苗合作也成了“我们时代的一只温暖鲸鱼”。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疫苗接种现场

好消息还不止鲸鱼:自然历史博物馆宣布,凡是来打疫苗的人,都能免费得到四人同行的门票券。这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比免费的鸡蛋、牛奶、大米更有号召力。“大鲸鱼”很快成了纽约最热门的疫苗接种点,打疫苗的预约比原来的参观预约抢手了好几倍。

一些博物馆在“兼职”之余也不忘自己老本行。在 2021 年底刚刚加入疫苗中心行列的伦敦科学博物馆(London Science Museum)在其 Wellcome Gallery 中布置了一套和历史上的疫苗相关的展览,在这里可以看到全世界首次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时使用的空瓶,以及一条关于疫苗接种历史的时间线。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London Science Museum 的疫苗接种中心,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均在这里接种了加强针

比起这些有正经“副业”的博物馆,世界上的大多数博物馆依然因为骤减的游客而捉襟见肘。比如,作为曾经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在过去的两年里损失了近 9000 万欧元收入。即使在 2021 年五月重新开放,它也依然没能等来太多国际旅客。

不过,多亏一个先见之明,在关门大吉的日子里,卢浮宫依然有钱入账:从 2019 年开始,卢浮宫开始积极地和全球的品牌合作,比如 Swatch、Airbnb 和 Ladurée。疫情期间,它谈成了几笔新的大生意,包括优衣库的 UT、以及香港品牌 Casetify 的手机配件。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优衣库的卢浮宫合作系列,模特身上和身后都是萨摩色雷斯

的胜利女神(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卢浮宫和 Casetify 合作的电子产品配件系列标题

这些商品都可以在卢浮宫自己的电子商店购买。卢浮宫发言人说,网店的计划其实发生在疫情之前,而这场不幸的危机恰巧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电子商店是无国界的,它能让我们在限制旅行的时期依然和国际受众保持联系。”

虽然大英博物馆没有披露疫情期间天猫店的收入,但这些来自遥远中国的销售额或许也帮他们撑过了一段不好过的日子。毕竟,2018 年它就通过在天猫店销售授权产品赚了大约 5100 万美元。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大英博物馆天猫店的在售商品 JING DAILY

不过,并不是所有博物馆有这样的小金库。阿姆斯特丹的冬宫分馆,就只能通过众筹来挽回赤字。它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的独立分馆,两者的合作方式是,阿姆斯特丹分馆向总馆借来展品,并提供资金回流。由于种种规定,它并不能向“母公司”寻求资金上的帮助。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阿姆斯特丹冬宫分馆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分馆主任 Annabelle Birnie 在馆内拉响警报,

启动紧急众筹呼吁

为了维持运营,阿姆斯特丹冬宫在 2021 年 3 月上线了一项众筹活动:“Keep the Hermitage Open”(让冬宫保持开放)。最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口气捐2500欧元以上的大笔捐赠者,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媒体的普遍关注和荷兰人民自发的宣传,让他们收到了几万笔 10 到 100欧元的“小礼物”,还有许多送到馆里的实物捐赠。最终,七周内,他们已经完成了 100 万欧元的筹款目标。

这些受益会用来运营 2022 年 1 月开幕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展。虽然在未来的一年内,阿姆斯特丹冬宫分馆依然不得不节衣缩食,但至少这笔众筹能够让他们有了一点安全感,并且开始筹备 2023 年的马蒂斯-毕加索展览。

NFT 是过去一年艺术界讨论最多、也让最多人迷惑不解的名词。但不论如何,作为一个风口,它让许多博物馆看到了商机:假如我们的名家大作只能挂在墙上,又没有观众来看,那不妨试试新世界的玩法吧!

2021 年 9 月,圣彼得堡冬宫迈出了在 NFT 领域的第一步,出售了五件杰作的数字复制品(包括达芬奇、梵高、莫奈和康定斯基的作品)。这次买卖筹到了将近 45 万美元。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冬宫博物馆拍卖的 The Madonna and Child NFT

这次试水不仅让冬宫获得了账面收入,还开始成为了“一个保守的创新者”。冬宫当代艺术部门的策展人表示,比起关心 NFT 值多少钱,他们更关心的是这种新技术将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未来。因此,2021 年 11 月,它推出了一个全数字化的展览“The Ethereal Aether”(空灵的太虚),用数字重建展示了 38 个 NFT 作品。和“实体冬宫”不同的是,游客在虚拟展览里可以和这些作品互动。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线上展览 The Ethereal Aether

而大英博物馆同样迈进了这股新浪潮。2021 年 9 月,在法国公司 LaCollection 的帮助下,大英博物馆出售了一系列葛饰北斋的 NFT 作品,包括那件最出名的《神奈川冲浪里》。

这些 NFT 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从“独特”(著名作品的单一图像),到“超稀有”(两张),“限量”(1000 张)和“普通” (10000 张)。大英博物馆没有公布它们通过 NFT 赚了多少钱,只说“基本得到了回报”,但作为参考,一张“普通”类别的 NFT 售价大约 500 美元。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此次 NFT 交易中“最稀有”的拍品《神奈川冲浪里》

LaCollection 的创始人 Beaucamps 说,NFT 不仅是博物馆赚钱的方式,也是一种“潜在的艺术史教育”,NFT 是一种帮助艺术完成民主化的技术,它也同时能为博物馆吸引更年轻、更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观众。

佛罗伦萨最有历史及最有名的一座艺术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Ufizzi Gallery)同样开始了新尝试,NFT 版本的米开朗琪罗的神圣家族画作《Doni Tondo》被拍出了 17 万美元的高价。这对去年游客人数骤减 300 万的乌菲兹美术馆来说,无疑是一场雪中送炭。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数字艺术品公司 Cinello 的 CEO 和乌菲兹美术馆的馆长在

《Doni Tondo》前合影

不过,也有人在用 NFT 变现的路上反向狂奔——迈阿密当代艺术学院(Miami’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ICAM)收藏了一个 CryptoPunk 5293,它是以太坊区块链上最早提供交换的 NFT 系列之一,也是第一个进入大型艺术博物馆收藏的 NFT。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ICAM 收藏的CyrptoPunk 5293

ICAM 的艺术总监 Alex Gartenfeld 表示,它代表了当下最先锋的艺术和思想,也是一次有趣的收藏实验。

如果说 2020 年初的疫情突然打乱了所有人的阵脚,那么在过去的 2021 年里,人们就不得不开始思考,当“例外状态”已经成为“常态”,该怎么继续为我们喜欢的世界而奋斗?和艺术有关的答案,写在这些 2021 年开幕的新博物馆们——它们有的筹备已久,只是因为疫情推迟了开幕时间,有的则完全脱胎于这个“非常年代”。

假如洪堡广场(Hunboldt Forum)不是最受期待的新博物馆,它至少也是最好事多磨的一个。这个新博物馆酝酿了将近二十年,占地超过四万平方米,耗资 8 亿美元,设立在博物馆岛上重建的柏林宫内,目标是和大英博物馆齐名。目前,它仅仅开放了第一个阶段,而它的“完全体”预计可以举办大约一千个活动和展览。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2021 年 7 月的洪堡广场开幕仪式

而在奥斯陆,新开幕的“MUNCH”是专门为挪威最著名的艺术家爱德华·蒙克而建的。不用怀疑,它的名字就是“MUNCH”,并没有紧随其后的“Museum”。它于 2021 年 10 月开放,成了世界上以单一艺术家为中心的最大博物馆之一。除了《呐喊》,这里还藏有超过四万件蒙克去世前捐赠给奥斯陆市的画作、手稿和照片。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MUNCH

而在大洋彼岸,奥斯卡电影博物馆(Academy Museum for Motion Pictures)会是所有迷影人士的全新朝圣地。馆内藏有 1300 万件和电影相关的物品——服装、道具、剧本、草图,并且全都美美地放在 Renzo Piano 操刀的建筑空间里。在这里,你能找到《十诫》里的刻写板,希区柯克用来写《惊魂记》的打字机,还有《爱乐之城》里 Mia 穿过的那条黄裙子。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Academy Museum for Motion Pictures

当然,家门口同样有新惊喜,外滩边的浦东美术馆

(Museum of Art Pudong)

成了蔡国强口中“上海必打卡的网红美术馆”。它经历了四年的筹备,终于在 2021 年 7 月开幕。它和伦敦泰特美术馆达成合作,意味着在我们还不能马上飞去伦敦之时,也能看到许多原先从不外借的“镇馆之宝”。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浦东美术馆

另一个家门口的重磅新馆是香港 M+。2021 年 11 月开幕之后,它就成为了香港最大的视觉文化博物馆,也即将向着亚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机构迈进。在寸土寸金的香港,M+ 的规模堪称奢侈:它的面积是龙美术馆的两倍,几乎和新扩建过的纽约 MoMA 一样大。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M+ 的开幕展品之一:Antony Gormley 的《Asian Field》

疫情或许关上了博物馆的大门,但它也无意间开了几扇窗户,让博物馆业勇敢地寻求新的生存方向和路径,在互联网时代和全世界的受众们建立更紧密、更坚实的联结,同时,也重新思考在当下,艺术对人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博物馆们已经慢慢走出了这个过于漫长的“行业寒冬”:今年二月,重新开放的考陶尔德画廊会带来梵高展览;四月,英国国家美术馆有拉斐尔的展览开幕;十月,泰特现代美术馆会有一个大型的塞尚展,以及尚未敲定时间的卢浮宫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大展。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自由地和这些美术馆中的大部分“线下见面”,但知道世界正在好转,人们开始涌进博物馆约会、聊天、学习,依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撰文:Lili

编辑:Andy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那啥,把博物馆还给我们!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