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真有诛九族吗?燕王朱棣诛杀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算不算

在热播剧《大明风华》中有这么一幕: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攻入南京城,要求建文朝的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但方孝孺拒不受命并大骂朱棣“反贼”,朱棣大怒以“诛九族”来威胁方孝孺,但方孝孺不为所动,并以“诛我十族又何妨”反唇相讥,最终激的朱棣大开杀戒,诛方孝孺十族!

平常我们在影视剧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诛九族”,“诛十族”还是首次听闻,其实此处的“诛十族”只是比“诛九族”多了一个“门生团体”,其实质还是“诛九族”,那么历史上真有人被诛杀九族吗?

中国历史上真有诛九族吗?燕王朱棣诛杀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算不算

“诛九族”的源头与内容

目前公认“诛九族”这一刑罚最早起源于《秦律》所载的“夷三族”,但实际上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类似的刑罚,《尚书》中就有“罪及家人”的记载,只不过当时并未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下来。

“诛九族”的本质就是“连坐”,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并起到威慑世人的作用,那“诛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九族呢?

关于“九族”的说法众说纷纭,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当属“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

所谓“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姑表姊妹、姑表兄弟一家、出嫁的姊妹及甥女、甥男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孙女、孙男一家。

“母族三”指:姥姥姥爷一家、姥姥的娘家、姨娘家、姥姥家、从母及从母姊妹、从母兄弟一家。

“姥族二”指:是指岳母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姨娘家、姥姥家。

中国历史上真有诛九族吗?燕王朱棣诛杀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算不算

基本上能牵涉到的亲属关系全部包括在内了,当真是狠毒无比,惨绝人寰!

接下来问题来了:方孝孺当真被朱棣诛十族了吗?

那我们来看看正史是如何记载的,据《明史·方孝孺列传》所载:“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这其中并没有关于诛方孝孺十族的说法,“夷其族”特指父系一族,也就是说明成祖确实是诛了方孝孺父系一族,却没有诛他十族,《立斋闲录》也是相同的说法!

综上所述,明成祖并没有诛方孝孺十族,只是诛了父系一族,连诛九族都算不上,所谓的诛十族来源于野史,当不得真。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被诛九族的人呢?

中国历史上真有诛九族吗?燕王朱棣诛杀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算不算

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隋炀帝时期的大将杨玄感,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楚国公杨素长子,杨素是隋炀帝最为信赖的大臣,早在隋炀帝还为晋王时就跟随于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又在隋炀帝篡夺帝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封为司徒!

杨玄感作为杨素的长子,凭借父亲的军功步入朝堂并威望日隆,因而引起隋炀帝的猜忌,为免隋炀帝痛下杀手,杨玄感决定“先下手为强”,大业九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他感觉时机已到,便趁机起兵造反,兵败后命其弟杨积善将其杀死,但隋炀帝并不解恨,又下令诛其九族!

因此杨玄感是正史所载唯一一个被诛九族之人,其他大都见于野史,当不得真。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大名鼎鼎的“诛九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仅仅发生过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有载“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字面意思很简单:当官之人不用受到刑罚,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如果当官之人所犯之罪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执法官员”对其进行传令审讯,而令其自己请罪。

如果所犯之罪超出五刑之外,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则令其跪拜自裁,一般情况下不会损伤他们的肉身,这是封建统治者对读书人的一种尊重,也是给予他们的一种特权,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

所以为官之人在封建社会中不会受到太重的刑罚,这也是为什么“诛九族”这种刑罚在正史所载中只出现过一次,也是无数读书人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原因所在!

小结:

是不是有点“颠覆三观”的感觉,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诛九族”在历史上竟然仅仅发生过一次,所谓的方孝孺被诛十族也很有可能是“无稽之谈”,其实史料由人工编撰,难免会掺杂一些私人情感,与史实有所出入,这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是官方所编撰的正史都难以“免俗”,更不用说私人所撰写的野史,所以我们研究历史还是要以正史为准,并辅之以实物资料!如此方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真相!

参考资料:《礼记·曲礼》《立斋闲录》《明史·方孝孺列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