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毛遂做了一件事,从一个不知名的门客变成家喻户晓的名人,还奉献了三个成语典故,然而一年后却因为平原君的一个决定,不但让他瞬间从人生顶峰跌落谷底,还因此丢掉了性命,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毛遂从自荐到自杀仅相隔一年,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毛遂人生四部曲,却是一曲悲歌。

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一、毛遂自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春秋战国时期短短几百年,却把大好河山分得七零八落。

话说长平之战后,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围困一年多,赵国已然面临亡国之危。在这火烧眉毛之际,平原君赵胜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亲自去楚国求救,以达到合纵抗秦的目的。

平原君养门客上千,现在是时候大派用场了,他从中筛选了一遍又一遍,却怎么也凑不够20人。

这时候其貌不扬的毛遂站出来了,平原君看了大怒:"你有什么才能?竟如此放肆?"

毛遂不慌不乱地向前一步,推销自己!毛遂自荐!

二、脱颖而出

平原君毫不客气地数落毛遂:"你在我府中白吃白喝三年,怎么我从来就没听说过你这个人?也没听周围的门客提起过,足以说明你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毛遂说:"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时你并没用我之处,我自在平安,然出使楚国绝对有我用武之地!"

平原君还是摇摇头,说:"人才就像装在布袋里的锥子,锋芒是装不住的,锥子尖自会刺破布袋露岀来的,你还是别去吧!"

毛遂执意要去,说:"我没有霞出尖子,是因为您没有把我装进布袋里,如果把我装进了布袋里,不止锥尖会冒出来,整个颖托都会跟着一起露出来的!"

听了毛遂的话,平原君终于把他一起带上,脱颖而出!

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三、因人成事

一路上,随行的另外十九个门客对毛遂十分鄙视,基本不与之说话。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了大半天都谈不拢,门客们却毫无办法,看到毛遂就说:"你不是把自己说得天花累赘吗?是你锥子出头的时候了!"

毛遂一听,提着一把剑就进楚国宫殿去了,向楚王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软硬兼施,终让楚王妥协,同意出兵帮忙!

其他门客都沾了毛遂的光,虽然没帮上什么忙,但跟着别人成功了也算自己成功了,大家高高兴兴地把家还,此谓因人成事也。

四、毛遂自刎

自出使楚国后,毛遂被平原君待为上宾。然而赵国还是没办法改变颓势,北方的燕国看准了时机,派大将栗腹率军进攻赵国。

平原君急得团团转,赵国哪里还有能人领兵打仗?他一拍大腿,想到了毛遂!并随即下令:"命毛遂为帅!统兵御燕!"

毛遂一听,大吃一惊,赶忙找到平原君,说:"大王,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没有领军之材,请您令请高明吧!"

平原君以为他在自谦,对他说:"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又何必推辞?"

毛遂跪在地上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但捉老鼠就不如猫和蛇了。逞三寸之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

毛遂讲得合情合理,但平原君就是不听,就是要霸王硬上弓,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成了国家罪人,无颜面对赵国父老,羞愤万千,遂自刎身亡。

历史上的毛遂是怎么死的?

写在最后

毛遂,在战国时期犹如昙花一现,从自荐到自刎,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实在令人唏嘘。

如果不是平原君刚愎自用,无识人用人之能,毛遂也许不会这么快退出历史舞台。毛遂的遭遇告诉我们,我们处身立地,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对于毛遂之死,大家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