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永远在一起

—— 一张老照片的美好回忆

文/高学廉

这张老照片,是1997年5月拍摄的,距今已近25年。当时,我和柴洪德同志在一起,共同组建淄博市农业发展银行,多年合作共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协调配合,十分默契,为淄博市农发行的组建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淄博市农发行的各项工作,在全省农发行系统,名列前茅。

2002年我退休后,一直在老家菏泽养老。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养生健身少生病,安安稳稳度余生。对文学而言,不是不爱,而是不写,费时费劲不想写。庆幸的是,2020年初我在海南避寒,柴行长看到我写的一篇小文“我的金融情缘″后,非常高兴,他将此文推荐到《山东金融文学》发表,并让我加入到《山东金融文学》核心作者群,使我的晚年生活揭开了全新的一页。此后,柴行长又亲自修改发表我写的“我在和田的岁月"一文,并说:“这是非常出彩的一篇!"

在柴行长的引导、助力下,使我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走进文学艺术大花园。在花园里,我既赏花又栽花,收获颇丰。近两年,我共写诗文256篇,在《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发文10余篇,“俺那亲亲的娘”一文,受到文友们的好评。此文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阅读量为40.1万,留言评论520余条,并获原创优质长文奖。别外,还获齐鲁壹点清泉计划“最佳新人″等3个奖项。“感怀光荣在党五十年″和“岁月如歌"均获二等奖。文学使我精神焕发,文学使我心情愉悦,文学使我身心健康,文学使我越来越年轻。我常对人说:融入《山东金融文学》这个大家庭,使晚年退休生活有滋有味,天天有想头,有盼头,有情趣,温馨又快乐。

时光倏忽,岁月如梭,步入《山东金融文学》这个文学大家庭整整两年,我虽然没有赴聊城、济南参会,但“两会″的所有议程和动人场景,我都历历在目,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我的心是和文友们贴在一起的。

我深深体会到,《山东金融文学》是我们暖融融的文学家园。贾善耕主任说得好:“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奋斗过、努力过,也许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但我们承认我们是善良且有情怀的一群人。我们爱党爱国爱家,珍惜朋友间的友谊,并且我们把这种高尚和最朴素的爱,写在了大地和蓝天上,写在久远的回忆里以及小草和花鸟之间包括我们日常的琐碎生活里。职业生涯只是一个阶段,而我们的爱好将伴随一生。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太阳渐渐西坠,黑夜慢慢变长,拥有一个善良的心灵,拥有了一群同样爱好纯洁的朋友。狗肉朋友远离,势力小人躲开,职业往来句号,重新营造一个新的人生生态,用爱好重组我们的社会关系,就像四季的轮回,秋天了就应当有秋天的样子,就像秋天的叶子回归大地,远方的游子回到故乡一样,亲切而无拘无束。文学是什么?说到底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大作用是带给我们心灵的快乐,有一个靠我们自己就能说话的地方,即使影响别人也完全是一缕缕阳光,不会污染世界,而且会净化生态。和财富没有多大关系。但十年来的激情岁月,永远是我们文学爱好者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珍珠,串联起我们的友谊,闪烁在未来的夕阳里……”

2022年的春天来了,《山东金融文学》的春天来了。我们用热爱和勤奋迎接春天。春华秋实,我们的文学艺术花园一定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正象柴洪德同志说的那样:“这是个播撒金融文学之光的春天,这是耕耘布种细雨润泽的春天,更是祈盼收获金融文学硕果的春天。我期盼那不太久远的秋天,我们再次约会相聚,共同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春节将至,我凝视着老照片,抚今忆昔,感慨无限。缘分,真是太神奇了。“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金融情缘,使我们在一起。文学情缘,使我们在一起。我们永远在一起。

2022年1月9日

壹点号 高山雪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