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

—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作者 崔洪国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勤耕壹点芳草绿,喜看两载春桃红。平生一蓑烟雨事,杯酒诗书情更浓。”以此四句诗概括对壹点说的心里话,表达对壹点的爱与慕。

这也是自己入驻齐鲁壹点近两年的日子里最想透露的心声。

——题记

2020年9月,我在齐鲁壹点注册开通了自己的壹点号—风过林梢,在天命之年,又开启了一段与文学续缘的崭新征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对壹点由陌生到熟悉,由忐忑到自信,由徘徊游移到不离不弃,如今,壹点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昨天晚上,我细看了一下,自己在齐鲁壹点.风过林梢推送的散文,诗歌,影像和纪实连载已经到了快120期,最多的单篇文章《四哥走了》阅读量到了180万,《有一种感动叫守望相助》,《人间最美重晚晴》的阅读量也分别达到28.2万和12.6万,自己风过林梢的关注粉丝也到了4400多人。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文学和读者带给我的自信和快乐让我内心充满了无限感动,感激和感恩;同时,文学的横无际涯和海阔天空又让我时时感到忐忑和不安,如何在壹点提供的那架登攀的梯子上登高望远,如何用心在壹点的芬芳绿地上与那些陌生又熟悉的生活和文学爱好者互动—那些生活和文学爱好者有的是我微信朋友圈的朋友,有很多我都没有见过一次面,如何给他们提供更有泥土芳香,更有烟火气息,更有人间真情,更有温度质感的阅读和审美体验,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和不断探求。

当时开通壹点后,我心里其实是忐忑不安,缺乏自信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名后来者,是看到无限风光后中途加入壹点赛道的,就如面前一处山海的岬角,前面云峰耸立,后面千帆云集,星辰大海的目标就如漫天的繁星,在遥远的天际挥着手招摇着你梦想的风帆,我不知道自己壹点的船在风云际会的融媒体时代会飘向那里。在那之前,我也没有间断过文学的创作,但是所有投向报纸,期刊的文稿最后大多都如石沉大海,有一阵,我把文学的创作当作了可有无可的事情,有一搭无一搭的写点,写完就存到了自己的文件夹中,直到遇到了齐鲁壹点,我才发现虽然自己内心很无奈,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不与新媒体牵手,你就会错过这个时代。

说到与壹点的邂逅和际会,还需要说一下胶东散文微众平台的焦红军会长,他和我是校友,是我文学创作路上的真正启蒙和导师。当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散文《与海阳最美的邂逅》投到了胶东散文微众平台,红军会长从我文中提到的信息很快就联系了我,他说看了我那篇《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写得很动情,很唯美,平台马上安排推出,并鼓励我要坚持写下去。“贴近生活,写真性情”“文学有光,照亮你我”“胶散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他的鼓励让我找到了非虚构散文创作的路径,他当时就建议我注册开通自己的齐鲁壹点,从那以后,我真正发现了散文创作的乐趣,也享受到了自己文章有受众关注和喜欢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我开始坚实地走在散文创作的大路上,散文创作也一发不可收。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与壹点形影相伴。我推送了散文《永远的三毛》,从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去寻觅非洲大漠的寥廓和苍凉,感受她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忧伤;我推送了散文《故乡的老屋》,追思和回忆与白发苍苍的亲娘相守的吉光片羽和美好时光;我推送了《金秋明湖》《街巷里的济南》《半座济南城》《济南的桥》《一船春光漫泉城》,和所有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分享着大美济南的历史厚重感和温暖的人文情怀;我推送了《四哥走了》,心怀感恩,深情怀念淳朴,憨厚的四哥在我人生过往中留下的光和影,写完那篇文章,我自己泪流满面;我还推送了《人间最美重晚晴》,年过九旬的岳父岳母自小青梅竹马,到老了恩爱如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成为美谈。我还推送了很多,这些都是我内心向这个美丽世界打开的一扇窗,也架通了我和那些亲爱的读者沟通情感和友谊的桥梁。

在与壹点相遇相约的接近两年里,我创作的路径和风格在不断探索着,前行着。我从壹点平台认识了秦娟老师,认识了曹竹青老师,认识了后台那些默默无闻的编辑,我虽然与她(他)们没有谋过一面,但是她(他)们在壹点后台那种坚守,执着,责任,担当,敬业,奉献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一直是我在平台上辛勤耕耘的动力和源泉。我深知,当平台个人注册用户过万后,秦娟和曹竹青她们在后台审稿、编辑、推送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她(他)是壹点芳草园最美的园丁,最多的点赞和关注应该给她(他)们。

通过秦娟老师,我逐渐打开了创作的视野,她建议和助力我在平台以连载的形式推送长篇纪实《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曹竹青老师及时为我答疑解惑,亲自对我投送平台的稿件审核、点校、推送,虽然是职业和职责所然,但换位思考,我未必能做到如她(他)们那般敬业和担当,我对她(们)一直怀了深深的感激。因为她(他)们,我在享受创作愉悦的同时,也在壹点遇到了无数对身边的美好感同身受的读者和朋友,我始终坚信,遇见就是美好,我越来越视壹点为自己生命中一片最美的芳草地和青葱牧场。

在平台踔厉耕耘的那些日子里,我还不断提醒自己,平台给自己提供了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天地,自己当更加珍视和珍惜。融媒体时代,平台很多,推送文章的门槛也不高,多数的平台只是审核一下没有什么硬伤也就推送了。但是推送并不代表着就一定有受众。如果只是为了推送而推送,只是为了关注自己推送后的流量,那不仅是在前置性消耗平台稀缺的审核、编辑资源,也是无形中在自己和受众之间隔离了一道墙。在融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不仅是看你推送了什么,更会感受你的文章是否能够与他们的所思所想同频共振,能否带给他们真正的阅读快感和情感体验。如果做到了,你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如果做不到,他们就会与你渐行渐远,最后留下你自己自娱自乐,自我陶醉。抱定了这样的信念,我力求每一篇文章,每一篇诗歌,每一篇影像都能够传递出我和他们共同的声音、话题和情怀。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说到这里,最近有三件事情我感觉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件事是我有一天从齐鲁壹点关注到了张宜霞老师的壹点号—霞思云想,张老师是山东省劳动模范,中组部表彰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她的壹点号粉丝拥有量达到10.7万,她有一篇文章《陪着爹娘逛北京》阅读量达到1400多万,她的性情,感情,质朴的文字中透着的浓浓亲情和孝情深深震撼和打动了我,最美的文字是最朴实无华的,也是最直抵人内心的。张老师在壹点推送文章并不频繁,但每一篇文章都是真实情感的抒发,都充满了朴素,善良,温暖,真实的美。我当即就把她的那篇文章和壹点号“霞思云想”推送给了妻子和女儿收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知道自己更需埋头耕耘。

还有一件事就是周末我从网络参加了曹竹青老师组织的读书日大咖谈读书、创作的专题,几位大咖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当代小说》副主编王玉钰主席说的“文学”是需要受众,是需要传达的,他引用苏童的话说,是把读者从此岸渡到彼岸。我对此深以为然,这才是我深耕壹点应当时刻怀着的敬畏和路径选择。

第三件事是有一天晚上,妻子给我朗诵了几篇文章,一篇是关于一位热心房东给一位在省城创业的女孩子减了500元房租的,一篇是关于一个男孩子从初中开始一直照顾自己患病的同学到高中,最后一起考大学的,都是彼此善待,守望相助,谱写了最感人的人间大爱。妻子和女儿也是我壹点的铁粉,她们从自己的角度建议我推送的文章一定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一定要顾及他们的阅读体验,好文章不在多长,也不在你每天推送多少,而是你的文字对别人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质量为王。农村话说的通俗一点就如同相对象,彼此看对了眼就情定终身了,若没有感觉,也就擦肩而过了。正如韩品玉老师在读书日推荐的那句话“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我尝试着突破自我,创作了散文《有一种感动叫守望相助》,那是我亲历的事情,我从一个城市的人文和气象上开始打开自己的格局。

相遇壹点的两年里,我在文学的天地里遨游着,飞翔着。我的《与海阳最美的邂逅》《有一种美丽叫滨州》《济南的桥》《走过共青团路》《寻找光明里》等近30余篇文章收录在《胶东散文年选》《胶东散文二十家》《胶东最美散文》《胶东散文双百文选》中结集出版,并收录到《中国作家网》,我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四哥走了》成为月度爆款文章,《济南的桥》列为“青未了”征文优秀散文荐读篇目,《在农村吃大席》收录到齐鲁壹点3月份电子月刊《清泉录》,获评优秀散文。期间我还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和烟台作协。

与壹点的相约成就了我人生一段最美的时光。我越来越感觉壹点就是一架登山的梯子,只有不断攀登你才能够登高望远,看到更远的海和更高的天,才能感受到更美的诗和远方;壹点就是已经张开的帆,只有潮头满帆,才能在文学的海洋不断驶向你未知的蔚蓝,不断书写优美华章;壹点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只有童心不泯,你的心中才会永远是见此青绿,所过皆是虫鸣蛙鼓;壹点就是大美济南无处不在的花海,只有你善于发现,勤于耕耘,你才能时时看到姹紫嫣红,时时嗅到芳香四溢。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勤耕壹点芳草绿,喜看两载春桃红。平生一蓑烟雨事,杯酒诗书情更浓。”以此四句诗概括对壹点说的心里话,表达对壹点的爱与慕。

风过林梢,壹点两年—与壹点说说心里话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200余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散文《济南的桥》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征文荐读篇目,《四哥走了》被齐鲁壹点评为月度“爆款文章”,《在农村吃大席》收录于壹点号3月电子月刊《清泉录》“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获评优秀散文。

壹点号风过林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