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引言

古代的官员们,历来都有清官和奸臣,而能取得皇帝信任的,少不了那些擅长溜须拍马的奸臣。于谦在《石灰吟》里写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为了社稷民众的清白官员们的内心所想,他们当官,所求的不是荣华和财富,而是为了建设国家而施展自己的抱负,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01

即便在现代,对于古代的奸臣们,大家几乎都有所耳闻,可见确实是遗臭万年。即便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这些奸臣们所想的依旧是自身的利益,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只有清官们才会为了各种不妥的事情向皇帝进言,就算遭到了叱骂,他们也是甘愿的,这也是为什么清官们大多数都得不到重用的缘故。没有一个皇帝想要听到难听的实话,他们也是人,对于虚假的称赞也是会乐意的。今天要讲的就是一名清官,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说到历史上有名的清官,那么许多人一定会脱口而出包拯的名字。包拯生前凭借一己之力对抗了众多的贪官污吏,更是深受皇帝的信赖。不过,包拯死后,他的对手们恨不得把他给挫骨扬灰,而包拯的家族墓中,包拯确实连棺材都被毁去,这样一位廉洁的官员,却得到了这样的待遇,不由让人心生悲怆。不过接下来要讲的是一位明朝时期的清廉官员,他叫做王士琦。

02

王士琦出生在嘉靖三十年的浙江临海,虽说他一心想要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成为一名替天下百姓伸冤请命的好官。不过最终他还是靠着祖辈的荫蔽功勋,在万历二年得以进入了国子监求学,要是普通人家的话,估计连国子监的大门都进不去。在国子监刻苦学习两年以后,他顺利考中举人,随后就被安排了一个工部主事的官职。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明朝时期,官僚系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朱元璋这位打天下的皇帝,肯定是要把权利都收入囊中,于是就有了三省六部的诞生。工部便是其中一部,负责水利修建,各种工程建筑以及创造发明,其实也是六部里面地位相对较低的。不过王士琦却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表现良好,于是此后平步青云到了兵部郎中主事的职务。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他为人清廉却不迂腐,和人相交如春风化雨,上级也对这位下属很是赏识,于是在万历十八年,他成为了福州太守。后来他更是参与到了杨应龙的平叛一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他也凭借自己的功勋,成为了山东参政。他的一生都廉洁清白,只为了百姓做实事,更是没有收受贿赂。王士琦更是在抗击倭寇中有极大的功勋,可惜这样一位为民请愿的好官,在当上右都御史的两年后,就在病中去世了。

03

结果这样一位出色的大臣,却由于自己没有家产,更没有钱财,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办葬礼的钱了。最终他的家人无奈之下,只好用草席裹着他掩埋,无比凄凉。结果他的墓地在1946年4月份的一天,被一位村民所发现。这位村民刚开始在一处乱石堆下面发现了众多的金子,感觉到不同寻常的他立马就报了警。警方通知后,考古专家也来到了现场,这才在300年后发现了王士琦的陵墓。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令人惊讶的是,王士琦的陵墓里出土了众多的金器,每一件都价值不菲。专家对这些金器估值后发现,它们的总价值超过了10亿。为何一位清官的陪葬品里有众多黄金呢?原来是天启年间,由于王士琦的战功卓著,皇帝得知他的墓葬太过低级简陋后,就赏赐了众多陪葬品,还重新修缮了陵墓,这才有了如今的发现。

清官死后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其墓地被发掘,挖出10亿珍宝

结语

李汰在《拒礼诗》有言:“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贪官污吏的现象是永远杜绝不了的,但是廉洁清明的人却很少见,这样的官员才能潜下心来办实事,让国家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于谦《石灰吟》

李汰《拒礼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