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唐 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世人赞美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于是花木兰成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能够被历史铭记的女子不多,在封建王朝中,大唐的武则天算最有代表的一个,她在历史中褒贬不一,人们对她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在大辽时期,同样也出了一个像武则天这样女人,她就是辽国的萧太后。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叫燕燕,电视剧《燕云台》是由唐嫣扮演,大致和历史原型相似。萧绰是当时宰相萧思温的女儿,从小聪明,本可以富贵一生,却在父亲被人暗杀后,迅速成长,成为皇后,辅佐体弱多病的丈夫14年,后来又辅佐自己的儿子,摄政27年。

萧太后被称为辽朝统治200多年来“最英明的当权者”,带领大辽走向全盛,被誉为是“巾帼太后”,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常常亲自出兵,保护国家于危难之间。《杨家将》的故事深入人心,在民间传说之中,她是宋朝杨家将的死敌,杨家将满门忠烈,尽数被她斩下。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萧太后死后被葬进了医巫闾山,这是历代帝王看中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大辽,对这块地方更是青睐。他们将医巫闾山看作是能够保护皇族绵延,保护国家风调雨顺的神山。王朝兴衰是历史的必然,大辽也终究有走向灭亡的一天,公元1125年,大辽被金所灭,结束了大辽218年的统治历史。

大辽亡了,觊觎辽王朝陵墓的人非常多,在盗墓者眼中,只要能从里面盗出一点东西来,自己后半生就有花不完的钱财,不仅普通百姓觊觎里面的金银珠宝,金兵也觊觎,在正史上,就有4次被盗的记录,其他小偷小摸的就更多了。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经历这么多次被盗经历,在上世纪90年代出土辽乾陵的时候,有一件“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惊艳了世界,据考古专家考察,这件衣服是穿在萧太后身上的,这件寿衣的估价为34亿,而历史上的确记载过萧皇后爱穿锦衣华服。

这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寿衣,它是一件完全用黄金打造的寿衣,上面的每一根线都是金丝,还镶嵌了宝石,一共有10703克,这在历史中,这样的珍品极为罕见,没有一件完全一样的衣服,最难得的是,上面的金线没有断裂的显现,经历了1000多年,再次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它依旧熠熠生辉。既然是纯净打造,为什么盗墓者对这件寿衣视而不见呢?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其实盗墓有盗墓的规矩,曹操曾经就组建过一支军队,特意用来盗墓,里面的士兵也被称作摸金校尉,盗墓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到墓穴里的宝贝,然后用来换钱。但是,就算是为了贪财而盗墓,盗墓者也不敢盗取死者的贴身之物。

盗墓最忌讳的就是打扰死者安寝,盗取贴身之物,是对死者最大的不敬,也十分不吉利,寿衣也是很多人不敢盗的原因之一。这是一种迷信,但也是对死者最后的尊重,就算贪财,也不会拿自己的将来和气运开玩笑,所以只会选择其他的金银珠宝。且在当时,丝织品相比古玩字画而言,市场价值也不高,所以这件寿衣被忽略也是人之常情。

辽国萧太后的墓被盗4次,为何价值34亿的黄金寿衣,却没人拿走?

正是因为这样,“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才得以保全,人们也才能重新见识到这件罕见的寿衣。宋之问在《驾出长安》中曾说过:“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这些文物自古以来,就是大家收藏和珍爱的对象,如果是平常人家,得到了珍贵的东西还会留作传家宝。而这些出土的文物,则是我们国家的“传家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