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丑到不能看,扔地上认不出,全是牙印!

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汉 代,盛行于明清两代。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

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丑到不能看,扔地上认不出,全是牙印!

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银子一般都是银光闪闪,看起来很规整的银锭,而这小小的一个银锭就有好几两银子,但是电视剧只是电视剧,最重要的还是好看,而古代银子的真面目丑到不能看,扔到地上都认不出来。

其实古代的银子并不白,也不是锃光瓦亮的,这大概是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一个误区,古代的时候银子的提纯技术并没有那么高超,银子是有很多杂质的,所以成品的银子一般颜色要偏暗一些。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丑到不能看,扔地上认不出,全是牙印!

还有就是银子的形状,这种银子的形状不一定是船型的,就是类似元宝的形状,是有很多形状的,这种类似元宝的只是一种罢了,

有的是一整块的,有的还是中间细两头宽的,主要还是看当时的制作工艺。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丑到不能看,扔地上认不出,全是牙印!

古代的银子也不一定长得很整齐,很规整,那种比较整齐的银子,只能出现在官府的银库里或者钱庄里,而古代银子的价值还是很高的,一个船型的银子甚至能够抵得上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销,所以一般平常人家不会给人家一个船型的银子的,一般都是拿一些散碎银子出门。

这些散碎银子是用专门的剪子剪下来的,然后还要称重,才能进行交易,而且还得根据银子的成色,来定价,散碎银子应该是古时候最常见的银子,不仔细看很有可能会以为是石子。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丑到不能看,扔地上认不出,全是牙印!

古代的银子流传到了现在,有些上面还有不少牙印,因为古代人判断银子的方法就是放在嘴里用牙咬,银子比较软,所以能够咬出痕迹,这是一种迅速便捷的方法。

不过,古代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