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状元张孝祥在金榜题名后,他呈奏章要为岳飞平反,结果如何?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一路南下,誓要一举覆灭南宋,宋军无力抵抗,一路溃败,金军一直打到南京附近的采石矶,宋高宗一度想渡海而逃,关键时刻,虞允文力挽狂澜,于采石矶一役以少胜多,大败金主完颜亮,金军内部随即内讧,完颜亮被部将叛杀,金军就此退去,南宋朝廷得以保全,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采石矶大捷”!

采石矶大捷的消息传来后,虞允文的至交好友张孝祥当即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为自己的好友庆功,词中“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张孝祥也因此名留青史!

南宋状元张孝祥在金榜题名后,他呈奏章要为岳飞平反,结果如何?

其实抛开诗词不说,张孝祥的生平也足够“传奇”!

张孝祥是唐代诗人张藉的七世孙,其父张祁原居历阳乌江,“靖康之变”后,北宋覆灭,南宋建立,张祁举家南迁至明州鄞县,绍兴二年,张孝祥出生,当时张家刚迁到鄞县,根基尚浅,很是贫穷,但张祁深明大义,坚持让儿子读书,张孝祥也极为争气,不仅十分努力,天赋也很高,读书写字犹如“探囊取物”,还能“过目不忘”,《宋史》称其为“神童”!

绍兴十七年,张孝祥通过乡试,绍兴二十三年“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二十三岁的张孝祥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同榜中进士的还有秦桧之孙秦埙,当时秦桧高居宰相之职,深得高宗宠信,权倾朝野,已经将秦埙内定为“金科状元”,廷试只是走个过场,不料就在廷试当日,意外发生了!

宋高宗赵构于文学一道颇有成就,廷试当日突然来了兴致,要亲自审阅士子们的策论,最先被呈上去的是秦埙的文章,秦埙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也算是饱读诗书,但其天分实在有限,所作策论毫无新意“又臭又长”,赵构看了两眼就扔到了一旁,之后被呈上去的是张孝祥的策论,赵构一看到张孝祥的策论就“两眼放光”,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都说文人相轻,赵构却对张孝祥“惺惺相惜”,当即后面的文章也不看了,秦桧的脸面也不顾及了,宣布张孝祥就是金科状元!

南宋状元张孝祥在金榜题名后,他呈奏章要为岳飞平反,结果如何?

秦桧见木已成舟,当即又生一计,授意亲信曹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张孝祥提亲,秦桧此举就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张孝祥拉到他的阵营,没想到,当时还未成亲的张孝祥断然拒绝了曹泳,这相当于当着众人的面打了秦桧的脸,秦桧一时下不来台,心中已然记恨上了张孝祥,准备找个机会给他点厉害瞧瞧!

没想到秦桧还未出手,张孝祥率先“亮剑”了!

带着状元光环的张孝祥只要稍微向秦桧示好,就能前途似锦,步步高升,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张孝祥品质高洁,怎肯与秦桧等人同流合污,高中状元的当日就狠狠打了秦桧的脸,之后更是坚定的站在主战派的一面,公开与秦桧唱反调。

这还不算完,就在张孝祥入仕后不久,他就上言为岳飞鸣冤,以“岳飞忠勇天下共闻”等理由请求赵构为岳飞平反,字里行间处处针对秦桧,然而杀害岳飞的直接凶手是秦桧,幕后主使却是赵构,张孝祥此举算是触及了赵构的底线。

但他实在爱惜张孝祥的才学,只是在朝堂之上对其大加斥责,并未施以实质性的惩罚,不过赵构宽容,秦桧却是睚眦必报的小人,他见张孝祥如此不知好歹,便指使党羽诬告张孝祥之父张祁杀嫂谋反,张祁因而入狱,张孝祥也因此受到牵连,就在一桩冤狱将要发生之际,秦桧病死了,张祁父子得以死里逃生!

南宋状元张孝祥在金榜题名后,他呈奏章要为岳飞平反,结果如何?

张孝祥也因此开始了十几年的宦海沉浮

秦桧病逝后,张孝祥受到重用,在绍兴二十四年至绍兴二十九年的五年中不断升迁,最后官至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乃天子近臣,难免遭人嫉妒,张孝祥为人又过于耿直,不屑于趋炎附势,拉帮结派,所以很快就被人诬告,丢官回家。

就在他赋闲的这段时间,与他同年进士的虞允文在采石矶一役中大败金主完颜亮,扶大厦之将倾,张孝祥兴奋异常,写下开头那首千古流传的《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绍兴三十二年,张孝祥还朝,出任抚州,孝宗继位后,张浚力荐张孝祥,张孝祥得以在隆兴二年再度出任中书舍人一职。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八月,张浚病逝,主战派在朝堂之上没了主心骨,张孝祥再次受到打击,被排挤到朝堂之外,从此之后,张孝祥再也没能回到朝堂,辗转六郡任职。

虽然仕途不顺,张孝祥却是初心不改,一直坚持抗战的主张,在地方任职期间也兢兢业业,为民请命,多有慧政,据《敬简堂记》所载,张孝祥知潭州时,关注农事,勤勉公事,善待于民,使得“狱事清静,庭无留滞”!乾道五年三月,南宋局势愈发恶劣,朝政日益腐败,张孝祥失望不已,于是辞官回家,归隐不出,次年七月,张孝祥于盛夏之日送别虞允文,两人泛舟芜湖,对饮畅谈,张孝祥回家之后就中了暑,高烧不退,上吐下泻,最后不治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南宋状元张孝祥在金榜题名后,他呈奏章要为岳飞平反,结果如何?

张孝祥之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谁也没想到一位大才子竟会英年早逝,孝宗也发出了“ 用才不尽”的感慨!

小结:

张孝祥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足够辉煌,他的胆识、气节以及才学在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别的不说,就说他敢于上书为岳飞鸣冤,敢于正面“硬刚”秦桧,就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只是可惜如此人物竟没能受到重用,这是南宋朝廷莫大的损失,而他最后绝意仕途,辞官归隐的行为也反映出南宋吏治的腐败,风气的堕落,如此政权别说收复故土,偏于一隅都是奢望,因此南宋的灭亡实属咎由自取。

参考资料:《宋史》《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