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甫二叔,正在前往刺杀唐太宗外孙

公元699年,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亲叔叔杜并正在家里使劲磨刀。时年十三岁的他此时“磨刀霍霍”,准备在七月十二日这天去杀死一个人。他要刺杀的对象不仅是个朝廷命官,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外孙——周季童。

为什么“诗圣”杜甫的二叔杜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要去干掉这位天潢贵胄的周大人呢?这一切,还得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说起。

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杜审言(约645-708年),唐朝人,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后来父亲杜依艺做了河南巩县县尉,老杜一家子就搬去了河南巩县定居。杜审言有四个儿子,长子杜闲(即杜甫的父亲)、次子杜并、三子杜专和四子杜登。

杜甫二叔,正在前往刺杀唐太宗外孙

公元670年,二十五岁的杜审言高中进士,就任隰城县尉。在那个“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二十多岁的杜审言就能进士及第,后来还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可见也是个学霸级的人物。

可好的开始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半,考上进士的杜审言在官场上一蹉跎就是近二十年,做的官职不是县尉就是县丞,基本上和二十年前没什么太大变化。公元689年,距离他踏入仕途已经十九年了,这次他要去走马上任的地方是江阴,职务还是一如既往的江阴县尉,杜审言心里相当难受。

晋陵(今常州)县丞陆丞这天陪着杜审言去郊外游春散心,还写了一首《早春游望》送给他,杜审言也唱和了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赠予友人陆丞: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只有远离故里在外面做官的人,才会对自然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海面上云霞显现,旭日即将东升,江南已经是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刚刚回春;渐暖的春光里,黄莺鸟也开始唱歌,晴朗的阳光下,照出绿蘋的颜色转深;今天忽然听到你吟着古朴的歌调,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落泪满襟。

看起来杜审言实在是够惨,居然二十年不得升迁。不过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造成他这种困境的恰恰就是他自己。

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杜审言高中进士后,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做天官侍郎时,杜审言去参加官员预选考试,交了试卷出了考场后,杜审言得意扬扬地说道:这下苏味道必死无疑。

周围的人一下惊呆了,以为考官苏味道得了啥绝症,忙问杜审言这是咋回事?杜审言一本正经地说道:苏味道见了我写的试卷,肯定会觉得水平不如我,然后羞愧而死。众人皆是无语。

如果说苏味道是个不学无术,靠着裙带关系祖上门荫做的官,杜审言说这话也没啥异议。可关键苏味道是正儿八经考上的进士,你杜审言二十五岁金榜题名,人家苏味道刚满二十岁就中榜入仕,时间还比杜审言早几年,算是你的学长了,还当过唐朝的宰相(成语“模棱两可”出自苏味道当宰相时期),是和武则天谈笑风生的人物,连武则天长子李弘的岳父——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写文章都要找苏味道帮忙。

杜甫二叔,正在前往刺杀唐太宗外孙

苏味道的一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流传甚广

虽说后来杜审言的孙辈出了一位“诗圣”杜甫,但苏味道的后代出了苏洵、苏轼、苏辙“苏门三父子”,那也是不遑多让。

杜审言傲慢自负的毛病一点都没有改变,还曾当着众人的面说过:不是我老杜吹牛,屈原、宋玉应该庆幸没有跟我生在同一个时代,不然看了我的文章,他们只配做我的随从,王羲之见了我写的书法,都得老老实实做我的学生。

杜审言这种独树一帜的言谈举止,很快就赢得了同事之间的“交口称赞”,公元698年,杜审言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没过多久,又把司户郭若讷得罪了。郭若讷气愤不过,跑去周季童那里告了状,周季童早就想收拾杜审言这个“唐朝第一快嘴”了,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还把他定了个死罪,这下可以落个清净。

傲慢误事,却让儿子惨死

杜审言没想到自己的快人快语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而最后付出的代价,则是自己儿子的性命。

杜审言的次子杜并,当时才十三岁,得知父亲被冤枉入狱,还被判了死刑,就着手准备替父亲报仇。

公元699年七月十二日,趁着周府热热闹闹地在开宴会,杜并在袖子里暗藏了一把利刃偷偷混进了周府。就在大家把酒言欢毫无防备的时候,杜并突然抽出袖中的短刀,扑向周季童。很快,杜并被府内的侍卫所擒获,当场乱刀砍死,可周季童也中了杜并一刀,虽然当时没有毙命,但身受重伤,不久也一命呜呼。临死之前,周季童说道:“我不知道杜审言有一个这么孝顺的儿子,是郭若讷害了我。”

这件刺杀事件震惊了朝野,大家都夸赞杜并是个大孝子,当时的许国公苏颋亲自为杜并撰写了墓志铭。

武则天听说此事后,把杜审言无罪释放准备重新任用,她将杜审言召到面前问道:“你高兴吗?”武则天当然不是问他死了儿子心情如何,而是问他洗刷了冤屈感觉咋样。杜审言手舞足蹈地表示谢主隆恩,武则天又说:“既然你开心的话,就作一首《欢喜诗》给我。”

杜审言这下是真的很尴尬,儿子的惨死,才换来了自己被平反,现在还要作《欢喜诗》表达对大老板的感谢和自己的喜悦。最后老杜还是硬着头皮调动自己的才华,写了一篇《欢喜诗》。

武则天看好他的文章,让他当上了著作郎,后来又迁任膳部员外郎。没过多久,杜审言的老毛病又犯了,自作聪明地去结交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惹得武则天大怒,被流放峰州(今越南)。

流放到峰州不久,杜审言被朝廷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二叔,正在前往刺杀唐太宗外孙

公元708年,杜审言在床榻上奄奄一息,好友宋之问、武平一去探望他,问他有什么想说的,结果到死杜审言都改不了他口无遮拦的毛病,对来看望的朋友们直愣愣地来了一句:

“造化弄人,害死了我的儿子,害得我好苦,还有啥好说的,以前我在的时候,压得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要死了,你们可以高兴了,只可惜没有一位有才华的人能接替我的地位。”

这句话说完四年后,杜审言的孙子出生了,取名杜甫。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巫家宏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