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9年,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親叔叔杜并正在家裡使勁磨刀。時年十三歲的他此時“磨刀霍霍”,準備在七月十二日這天去殺死一個人。他要刺殺的對象不僅是個朝廷命官,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外孫——周季童。
為什麼“詩聖”杜甫的二叔杜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幹掉這位天潢貴胄的周大人呢?這一切,還得從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說起。
好的開始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杜審言(約645-708年),唐朝人,字必簡,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後來父親杜依藝做了河南鞏縣縣尉,老杜一家子就搬去了河南鞏縣定居。杜審言有四個兒子,長子杜閑(即杜甫的父親)、次子杜并、三子杜專和四子杜登。

公元670年,二十五歲的杜審言高中進士,就任隰城縣尉。在那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時代,二十多歲的杜審言就能進士及第,後來還和李峤、崔融、蘇味道并稱為“文章四友”,可見也是個學霸級的人物。
可好的開始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半,考上進士的杜審言在官場上一蹉跎就是近二十年,做的官職不是縣尉就是縣丞,基本上和二十年前沒什麼太大變化。公元689年,距離他踏入仕途已經十九年了,這次他要去走馬上任的地方是江陰,職務還是一如既往的江陰縣尉,杜審言心裡相當難受。
晉陵(今常州)縣丞陸丞這天陪着杜審言去郊外遊春散心,還寫了一首《早春遊望》送給他,杜審言也唱和了一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贈予友人陸丞: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詩的大意是這樣的:隻有遠離故裡在外面做官的人,才會對自然事物的變化特别敏感;海面上雲霞顯現,旭日即将東升,江南已經是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剛剛回春;漸暖的春光裡,黃莺鳥也開始唱歌,晴朗的陽光下,照出綠蘋的顔色轉深;今天忽然聽到你吟着古樸的歌調,勾起了我對家鄉的思念,落淚滿襟。
看起來杜審言實在是夠慘,居然二十年不得升遷。不過俗話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造成他這種困境的恰恰就是他自己。
目中無人,狂妄自大
杜審言高中進士後,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做天官侍郎時,杜審言去參加官員預選考試,交了試卷出了考場後,杜審言得意揚揚地說道:這下蘇味道必死無疑。
周圍的人一下驚呆了,以為考官蘇味道得了啥絕症,忙問杜審言這是咋回事?杜審言一本正經地說道:蘇味道見了我寫的試卷,肯定會覺得水準不如我,然後羞愧而死。衆人皆是無語。
如果說蘇味道是個不學無術,靠着裙帶關系祖上門蔭做的官,杜審言說這話也沒啥異議。可關鍵蘇味道是正兒八經考上的進士,你杜審言二十五歲金榜題名,人家蘇味道剛滿二十歲就中榜入仕,時間還比杜審言早幾年,算是你的學長了,還當過唐朝的宰相(成語“模棱兩可”出自蘇味道當宰相時期),是和武則天談笑風生的人物,連武則天長子李弘的嶽父——左金吾衛将軍裴居道寫文章都要找蘇味道幫忙。
蘇味道的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流傳甚廣
雖說後來杜審言的孫輩出了一位“詩聖”杜甫,但蘇味道的後代出了蘇洵、蘇轼、蘇轍“蘇門三父子”,那也是不遑多讓。
杜審言傲慢自負的毛病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曾當着衆人的面說過:不是我老杜吹牛,屈原、宋玉應該慶幸沒有跟我生在同一個時代,不然看了我的文章,他們隻配做我的随從,王羲之見了我寫的書法,都得老老實實做我的學生。
杜審言這種獨樹一幟的言談舉止,很快就赢得了同僚之間的“交口稱贊”,公元698年,杜審言被貶為吉州司戶參軍,沒過多久,又把司戶郭若讷得罪了。郭若讷氣憤不過,跑去周季童那裡告了狀,周季童早就想收拾杜審言這個“唐朝第一快嘴”了,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還把他定了個死罪,這下可以落個清淨。
傲慢誤事,卻讓兒子慘死
杜審言沒想到自己的快人快語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而最後付出的代價,則是自己兒子的性命。
杜審言的次子杜并,當時才十三歲,得知父親被冤枉入獄,還被判了死刑,就着手準備替父親報仇。
公元699年七月十二日,趁着周府熱熱鬧鬧地在開宴會,杜并在袖子裡暗藏了一把利刃偷偷混進了周府。就在大家把酒言歡毫無防備的時候,杜并突然抽出袖中的短刀,撲向周季童。很快,杜并被府内的侍衛所擒獲,當場亂刀砍死,可周季童也中了杜并一刀,雖然當時沒有斃命,但身受重傷,不久也一命嗚呼。臨死之前,周季童說道:“我不知道杜審言有一個這麼孝順的兒子,是郭若讷害了我。”
這件刺殺事件震驚了朝野,大家都誇贊杜并是個大孝子,當時的許國公蘇颋親自為杜并撰寫了墓志銘。
武則天聽說此事後,把杜審言無罪釋放準備重新任用,她将杜審言召到面前問道:“你高興嗎?”武則天當然不是問他死了兒子心情如何,而是問他洗刷了冤屈感覺咋樣。杜審言手舞足蹈地表示謝主隆恩,武則天又說:“既然你開心的話,就作一首《歡喜詩》給我。”
杜審言這下是真的很尴尬,兒子的慘死,才換來了自己被平反,現在還要作《歡喜詩》表達對大老闆的感謝和自己的喜悅。最後老杜還是硬着頭皮調動自己的才華,寫了一篇《歡喜詩》。
武則天看好他的文章,讓他當上了著作郎,後來又遷任膳部員外郎。沒過多久,杜審言的老毛病又犯了,自作聰明地去結交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惹得武則天大怒,被流放峰州(今越南)。
流放到峰州不久,杜審言被朝廷召回,任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
公元708年,杜審言在床榻上奄奄一息,好友宋之問、武平一去探望他,問他有什麼想說的,結果到死杜審言都改不了他口無遮攔的毛病,對來看望的朋友們直愣愣地來了一句:
“造化弄人,害死了我的兒子,害得我好苦,還有啥好說的,以前我在的時候,壓得你們出不了頭,如今我要死了,你們可以高興了,隻可惜沒有一位有才華的人能接替我的地位。”
這句話說完四年後,杜審言的孫子出生了,取名杜甫。
監制 | 先宏明
編輯 | 巫家宏
部分圖檔素材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