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为什么要收兵?老话说得好,兵者诡道也,因为那压根就是李奇微给咱摆了一个馅饼,就等着咱一口咬下去,然后朝着咱玩命捅刀子。

咱能上当吗?不能够啊!彭德怀老帅一眼就把李奇微那小伎俩给看穿了,赶紧收兵,避免了大损失。

当然咱是看出来了,不代表北朝鲜和苏联顾问就能看出来,咱收兵的时候,他们还嚷嚷着要咱接着打下去,典型的外行给内行出主意。

好了,小伙伴们要是有兴趣听小编给你唠叨唠叨这事,您就听小编给你说道说道。

背景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话说,前两次的战役,咱们打的特别的顺手。毕竟麦克阿瑟跟那骄傲的小公鸡一样,压根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美国总统杜鲁门问麦克阿瑟:“这要是中国人参战呢?”

麦克阿瑟给出得回答是:“不可能!”

说到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问了:“麦克阿瑟为什么会得出这么个答案呢?”

很简单,在麦克阿瑟眼里,能打仗吗?打的不就是炮管子谁粗,枪管子谁的子弹多吗?然后一路平推就完事了。

您看看咱当时的条件,还军工业呢?别提了,本来打清朝末期开始,咱的工业底子就薄,前后光战争咱就打了一百多年了,家底子早就打得更薄了。这还不说,蒋介石临走的时候,什么黄金白银,什么机器设备全拉到了小弯弯的地界。

咱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啥都没有,所以您就别说什么军工业了。

再有一条,麦克阿瑟感觉,他在太平洋上把日本人给收拾了,而咱呢当时没把日本人干掉,前后一对比,感觉咱就比日本人差多了。

所以麦克阿瑟就没拿正眼瞧咱一眼。

当然,麦克阿瑟对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问题,还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就算是中国人参与到战争当中,我用一支手就可以让朝鲜半岛成为一个屠宰场!”

哦!您可以想象一下,麦克阿瑟戴着大墨镜,咬着他那永远都不会吸的玉米烟斗,那股子神气劲,也就不怪他会说出:“小伙子们,我保证圣诞节之前,你们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回去吃烤鸡啃玉米饼!”

结果两个战役下来,麦克阿瑟的小伙子们很多躺在了冰天雪地的北朝鲜了,跟着麦克阿瑟就开始到处甩锅,甚至是美国政府,都没有逃过被他按上一口大黑锅的命运。

面对失败,美国政府被气疯了,于是在历史上,咱就看到了,沃克出车祸死了,跟着李奇微跑到朝鲜半岛上,这就准备接替麦克阿瑟的事情。

所以说第三次战役,算是李奇微和咱们第一回合的较量吧!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那么在这个较量过程中,美国人因为之前的两次战役,被咱打得鼻青脸肿的,士气跨的是稀里哗啦的。士兵们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坐着冒着黑烟的轮船赶紧的回国,压根就不想在朝鲜半岛继续呆下去了,他们觉得这就是个地狱,不是他们这些在别人土地上放炮开枪的天使该呆的地方。

那么李奇微要接手,他势必要对军队进行整顿,这个整顿不是一句话的事,是需要时间的。

再有就是,他还要面对咱们发起的进攻。

所以在第三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采取了缩回去的做法。

接下来,咱就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翻开始历史,在第三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要收缩进行整顿,那么表现出来的局面,就是进攻得异常顺利。

美军就没怎么抵抗,这就撤退了。甚至于咱在南朝鲜的首都汉城,都摆出一个进攻的架势,想着美国人咋也得象征性地和咱打一场,结果美国人打都没有打,就撤退了,连个糊弄人的防御都没有做一下。

就这局面,在咱普通的人眼跟前,不免就会有这么个想法。

这都打到过了三八线,还把战线推到了三七线,这要是按照第三次战役的态势,只要往前进攻,差不多就可以把美国人带着的十六个联合国军给平推到大海里头去了。

其实当时北朝鲜和苏联顾问就是这么想的。

但作为身经百战,从战争中出来的彭德怀老帅,敏锐地感觉到,这事不对,事出反常,他必有妖。

再加上,战线拉得过长,咱的后勤补可就要跟不上了,打仗没了后勤补给,没吃的没喝的,没子弹你拿啥跟美国人打?

其实李奇微也抱着这个心思,给咱们下套呢?

所以彭德怀就命令部队停下来,收兵!休整部队!

北朝鲜一听说咱不接着往下打了,还急眼了,这就跑来理论。

大体意思就是志愿军压根就不需要休整,只要再努一把力,朝鲜半岛就没有美国人什么事了,直接就被咱推到大海里头去了。

咋说呢?战争哪有这么好的事,很多战争那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失败往往是最后一步,前头您赢多少这都不算数的。

最终彭德怀拒绝了朝鲜的要求,咱们的部队是坚决地要停下来进行休整,毕竟打了这么长时间了,部队也疲劳了。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北朝鲜方面不干了,跑到斯大林哪里告状去了,至于咋告的,咱也不稀地说。

咋说呢?其实最开始爆发朝鲜战争,南朝鲜和北朝鲜打起来,后期南朝鲜还有美军帮忙。这北朝鲜打得不错,就是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想着尽快解决战斗,把美国人和南朝鲜的士兵赶下大海。

这就把自己的战线拉长,中部战线就没有几支防守的部队,让美军才仁川登陆的。

而且美军毕竟是一支从二战走出来的部队,不是泥捏的,吹口气跨不了的。

之前的教训还吸取够,这又上赶着让咱走他们的老路,也不知道他们是咋想的。

北朝鲜跑到斯大林跟前告状,彭德怀把自己的判断汇报给了国内。

这个汇报大体意思就是,美国人撤退总是和咱保持一天路程的距离,不多也不少,就这个距离咱打不着还不好追,所以美国的军队那就是有组织的撤退,看不出来慌乱,咱要是继续追击下去,战线拉长了,这后勤补给就要雪上加霜了,这就要中美国人的全套。

那么斯大林这块呢?斯大林那也是从二战中打出来的,而且是和德国人打出来的,他也看出来,这里头没有美国人划拉的道道,所以支持了彭德怀的判断,顺道撤换了苏联顾问,不要影响彭德怀的判断。

最后事态的发展变化,就像彭德怀的判断一样。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李奇微利用这种有组织有节奏地撤退,拉出来的时间,将士气提升了起来,顺道还把散出去的兵力进行了集中,这就相当于开始的巴掌变成了拳头。

您看拳头都握紧了,下一步要干嘛?当然是发挥出去,打砸了。

而咱呢?补给线拉长,弹尽粮绝的话,咱强悍的战斗力这都会下降的。

结果在历史上,咱们就看到了第五十军拼命守着汉江南岸,那就是背水一战。

战况打得有多强烈,不用小编说吧。

当时大冬天啊,地皮冻得硬邦邦的,铁锹下去连个像样的战壕都挖不出来。

可以说是五十军整个都是暴露在美国的飞机大炮下进行防御的,彭德怀原打算让五十军守十天的,打不动了让三十八军去抗,结果咱五十军硬是抗了五十天。

部队打到最后连粮食都没有了,只能吃雪,而五十军一声都没吭,对上级连一个要求都没有。

五十军三万人的部队,五十天的战斗结束之后,牺牲了两万多,七个连队,三十一个排,一百三十八个班全打光了。

一个立大功的英雄就有近五百人。

军长曾泽生见到彭德怀的时候,楞是哭了。

五十军是一支优秀的部队,当年在台儿庄战役的时候,死守阵地二十多天。彭德怀就是看中了这一点,让五十军来挑这个重担的,事实证明彭德怀没有看错。

这五十天的战斗,也为咱志愿军的转移,拉出了充分的时间,要不然咱可就要吃亏了。

所以,三次战役之后,真要按照北朝鲜的想法,接着往下打,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说,打仗这事,就得交给专业人士,外行就不要插嘴了。

三次战役之后,咱打美军就变得辛苦起来了,不得不说李奇微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对手。

经过三次的较量,看出了咱的弱点,针对咱的弱点,进行反击。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这也让咱之前的一些优势,被美军给抹掉了。

当然后来难是难了一点,他也得看看谁是他的对手,后来的两次战役,咱也没让李奇微讨到多少便宜去。

不然咋能逼着美国人老老实实地坐在谈判桌前,和咱谈判呢?

而且再加上,咱后来从苏联那里购买的武器,重新对咱部队进行了装备,装备上的差距拉的缩短之后,咱打美国人打的可是相当顺手。

尤其是后来和美国人谈判,三八线上的这个山头是谁的问题的时候,美国在谈判桌前和咱吵吵,无理取闹的,非要说山头是他们的,咱干脆不搭理他,刀枪下见证者,第二天就得让美国人捏着鼻子认了,山头是咱的,因为一个晚上,山头就归咱占领了。

想要?你打一个试试?不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