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1947年1月31日,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亲自到徐州地区指挥三路人马向北进攻山东解放区,同时命令驻守济南的王耀武率兵向南,截击华东野战军。陈诚想的这招棋,是企图来个南北夹击,将我山东的华东野战军包围压缩,并全部消灭。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图:陈诚

不过,陈诚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是过于轻视了华东野战军的实力,导致后来出现了极大的战略失误。

01 弃守临沂

国民党此次是有备而来,其矛头直指当时山东解放区、我军首府临沂。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如果还要继续死守临沂的话,华东野战军就会变得越发被动。守还是弃?正当各位将领商议时,2月4日,毛泽东发来电报,指示华野可以诱敌深入“准备必要时放弃临沂”。

毛泽东的电稿让华野将领卸下了思想包袱,准备以大踏步的后退消灭大量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陈毅提出派一小部分队伍在临沂制造假象,迷惑陈诚指挥的三路大军,而把主力部队调到北线,一举消灭王耀武的南下部队。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图:王耀武

华野指挥部一声令下,命令主力四个纵队秘密向北移动,准备在莱芜地区打个歼灭战。剩下的纵队则伪装成华野的主力,假装要实行临沂保卫战,号房子、征粮草、挖工事,显示与陈诚三路大军决战之势。国民党的情报部门也还真相信我军要死守临沂,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月12日,南线的三路大军进犯临沂,国民党部队也算是学乖了,拒绝猛冲猛打,三路大军每天前进十多里,不让一个部队冒尖,以免遭华野拦截。华野则一边抵抗一边撤退,当国民党炮火比较猛烈时,就撤退地快些,这样的配合让陈诚误以为华野部队不过如此。

02 等待时机

2月15日,在我军的完美配合下,李天霞、张灵甫指挥的83、74师开进了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的临沂城。国民党方面像得到宝藏一般欣喜若狂,南京方面高调发布消息称“陈毅所率新四军,损失总数已有16个旅,7个纵队,约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陈诚也被前线的“捷报”所振奋,于是赶紧打电报让王耀武的北线三个军立刻向南开进,实现他预想的南北夹击的目标。早在战役开始时,陈诚就叫王耀武快点南下,但是王考虑到南下过快无法补给军队,因此迟迟拒绝从命,还是2月1日蒋介石打电报过来要求他顾全大局后,才开动三军南下。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陈诚为了让王耀武趁热打铁,还给他指定了南下路线“取道吐丝口出泰山东侧,直下新泰、莱芜。”王耀武知道后脸色吓的苍白,要知道这条路线确实快,但是两边高山峡谷,很容易遭到伏击,搞不好会全军覆没。但陈诚管不了那么多,还让蒋介石亲自给王耀武下命令,敦促王耀武派部队这样南下,进驻莱芜和新泰。这一下子就给了华野北上的主力纵队一个大机会。

03 围歼莱芜

王耀武骑虎难下,只得派李仙洲为前线指挥军官,指挥12、73、46三军进驻莱芜。李仙洲由于没有自己的基干部队,这次打仗实际上只是挂个名,一切行动都要请示王耀武。这三个军2月15日出发,每天慢悠悠的走着,队伍拉得特别长,导致补给线也特别长。

也就在同一天,华野总部下达了作战命令:一、六纵队为左路进攻莱芜、吐丝口;四、七纵队为中路,进攻颜庄;八、九纵队为右路,进攻和庄,第十纵队则埋伏在莱芜城的北边,切断李仙洲北逃的路线。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图:张灵甫

一切准备就绪。2月20日早晨,八、九纵队顺利达到和庄外围,并在下午一点发起进攻,战斗几个小时后便占领了庄外的所有制高点,21日上午,全歼和庄的77师,为莱芜之战开了个好头。

2月20日黄昏,负责进攻莱芜的第一纵队在叶飞的指挥下向莱芜外围阵地发起攻击。由于负责阻击的第四纵队未能及时赶到,导致46、73军退入莱芜城。如果这5万人要死守莱芜的话,华野主力讲不好无法歼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机缘巧合,李仙洲把两支部队的将领召集起来,商量了半天后决定向北撤退。

莱芜之战大胜!国民党五万兵力驻守莱芜城,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图:李仙洲

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所有纵队在北面快速集结,布好一个口袋等着李仙洲的5万人马往里面钻。23日李仙洲率部队撤退,城门一开,埋伏在两侧的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国民党发起进攻,国民党军一时没反应过来,简直立马就乱了,四散而逃。到下午5点,战斗基本结束。

莱芜一战,我军以牺牲1459人的代价,毙伤国民党军队1万人,俘虏4万6千人;缴获子弹30多万发,汽车56辆,大获全胜!经此一战,国民党则被迫把全面进攻的战略转为重点进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