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47年1月31日,國民黨參謀總長陳誠親自到徐州地區指揮三路人馬向北進攻山東解放區,同時指令駐守濟南的王耀武率兵向南,截擊華東野戰軍。陳誠想的這招棋,是企圖來個南北夾擊,将我山東的華東野戰軍包圍壓縮,并全部消滅。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圖:陳誠

不過,陳誠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是過于輕視了華東野戰軍的實力,導緻後來出現了極大的戰略失誤。

01 棄守臨沂

國民黨此次是有備而來,其矛頭直指當時山東解放區、我軍首府臨沂。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如果還要繼續死守臨沂的話,華東野戰軍就會變得越發被動。守還是棄?正當各位将領商議時,2月4日,毛澤東發來電報,訓示華野可以誘敵深入“準備必要時放棄臨沂”。

毛澤東的電稿讓華野将領卸下了思想包袱,準備以大踏步的後退消滅大量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陳毅提出派一小部分隊伍在臨沂制造假象,迷惑陳誠指揮的三路大軍,而把主力部隊調到北線,一舉消滅王耀武的南下部隊。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圖:王耀武

華野指揮部一聲令下,指令主力四個縱隊秘密向北移動,準備在萊蕪地區打個殲滅戰。剩下的縱隊則僞裝成華野的主力,假裝要實行臨沂保衛戰,号房子、征糧草、挖工事,顯示與陳誠三路大軍決戰之勢。國民黨的情報部門也還真相信我軍要死守臨沂,進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2月12日,南線的三路大軍進犯臨沂,國民黨部隊也算是學乖了,拒絕猛沖猛打,三路大軍每天前進十多裡,不讓一個部隊冒尖,以免遭華野攔截。華野則一邊抵抗一邊撤退,當國民黨炮火比較猛烈時,就撤退地快些,這樣的配合讓陳誠誤以為華野部隊不過如此。

02 等待時機

2月15日,在我軍的完美配合下,李天霞、張靈甫指揮的83、74師開進了空空蕩蕩沒有一個人的臨沂城。國民黨方面像得到寶藏一般欣喜若狂,南京方面高調釋出消息稱“陳毅所率新四軍,損失總數已有16個旅,7個縱隊,約占總兵力的三分之二。”

陳誠也被前線的“捷報”所振奮,于是趕緊打電報讓王耀武的北線三個軍立刻向南開進,實作他預想的南北夾擊的目标。早在戰役開始時,陳誠就叫王耀武快點南下,但是王考慮到南下過快無法補給軍隊,是以遲遲拒絕從命,還是2月1日蔣介石打電報過來要求他顧全大局後,才開動三軍南下。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陳誠為了讓王耀武趁熱打鐵,還給他指定了南下路線“取道吐絲口出泰山東側,直下新泰、萊蕪。”王耀武知道後臉色吓的蒼白,要知道這條路線确實快,但是兩邊高山峽谷,很容易遭到伏擊,搞不好會全軍覆沒。但陳誠管不了那麼多,還讓蔣介石親自給王耀武下指令,敦促王耀武派部隊這樣南下,進駐萊蕪和新泰。這一下子就給了華野北上的主力縱隊一個大機會。

03 圍殲萊蕪

王耀武騎虎難下,隻得派李仙洲為前線指揮軍官,指揮12、73、46三軍進駐萊蕪。李仙洲由于沒有自己的基幹部隊,這次打仗實際上隻是挂個名,一切行動都要請示王耀武。這三個軍2月15日出發,每天慢悠悠的走着,隊伍拉得特别長,導緻補給線也特别長。

也就在同一天,華野總部下達了作戰指令:一、六縱隊為左路進攻萊蕪、吐絲口;四、七縱隊為中路,進攻顔莊;八、九縱隊為右路,進攻和莊,第十縱隊則埋伏在萊蕪城的北邊,切斷李仙洲北逃的路線。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圖:張靈甫

一切準備就緒。2月20日早晨,八、九縱隊順利達到和莊外圍,并在下午一點發起進攻,戰鬥幾個小時後便占領了莊外的所有制高點,21日上午,全殲和莊的77師,為萊蕪之戰開了個好頭。

2月20日黃昏,負責進攻萊蕪的第一縱隊在葉飛的指揮下向萊蕪外圍陣地發起攻擊。由于負責阻擊的第四縱隊未能及時趕到,導緻46、73軍退入萊蕪城。如果這5萬人要死守萊蕪的話,華野主力講不好無法殲滅,但是曆史就是這麼機緣巧合,李仙洲把兩支部隊的将領召集起來,商量了半天後決定向北撤退。

萊蕪之戰大勝!國民黨五萬兵力駐守萊蕪城,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圖:李仙洲

得到這個重要情報後,所有縱隊在北面快速集結,布好一個口袋等着李仙洲的5萬人馬往裡面鑽。23日李仙洲率部隊撤退,城門一開,埋伏在兩側的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國民黨發起進攻,國民黨軍一時沒反應過來,簡直立馬就亂了,四散而逃。到下午5點,戰鬥基本結束。

萊蕪一戰,我軍以犧牲1459人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隊1萬人,俘虜4萬6千人;繳獲子彈30多萬發,汽車56輛,大獲全勝!經此一戰,國民黨則被迫把全面進攻的戰略轉為重點進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