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伯濤回憶陳誠與葉挺将軍的交往,講述新四軍及葉任軍長的原由

作者:愛讀書的老李

1940年,日軍攻陷宜昌後,陳誠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和所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的省府機構,俱駐鄂西恩施。1942年3月,調該戰區參謀長郭忏任過軍長的第九十四軍所屬石祖黃第一八五師由第一線回防至恩施,擔任六戰區長官部、湖北省政府、恩施飛機場、城防的警備任務。師長石祖黃兼任恩施警備司令,我這個該師參謀長兼任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經常住警備司令部辦公。

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解送重慶囚禁。陳誠與葉挺,交誼甚笃,特邀請葉将軍到恩施休養。1942年12月某日,我奉到戰區參謀長郭忏的訓示:原新四軍軍長葉挺将軍,在重慶受到陳誠的邀請,來恩施休養,囑要好好保護葉将軍的安全,不讓閑雜人等幹擾葉将軍的生活行動。警備司令部住恩施城内湖北省銀行行址,銀行為避免空襲,遷至城外土橋壩。葉将軍剛到恩施時,先暫住與警備部一街之隔的旅館。為履行任務,我與長官部軍機處處長、廣東人李則芬,一道前往旅館谒見葉将軍及其夫人李秀文、女兒楊眉。緻問後,沒有談其他問題,隻征求葉将軍有什麼要吩咐辦的事。我們純系禮節性的拜訪,片刻即辭去。警備部特派密警在葉挺的住所周圍不時巡哨,以保葉挺的生活和行動的安全。

在我的印象中,葉将軍身軀魁梧,儀表端莊,精神飽滿,容光煥發。他和夫人、女兒的衣冠穿着,都相當華麗,這在恩施是沒有的。陳誠對葉将軍的生活供應,特别優渥,以後由郭參謀長派專人安排他的住處。葉居住宅環境清幽,常種菜養雞作為消遣,悠閑自得。我們看他态度甚為雍容。

第六戰區原有蘇聯軍事顧問數人,住在恩施南門外一幢較好的民房内,蘇德戰争爆發,顧問們俱已傳回蘇聯,房子空着。于是纖工修葺,煥然一新,環境尚稱優美。我過去對葉挺将軍全無了解,隻是在1941年1月,在顧祝同第三戰區轄境内,發生了"皖南事變",一時甚嚣塵上,腦海裡有點印象。這次親自接待了葉将軍。為了掌握處理分寸,需要了解陳與葉的關系,遂向陳左右的機要人員賴剛等探問底細,了解片面史料。1943年春,我調任方日英第八十六軍參謀長,該軍是由第三戰區新調來的。方是"皖南事變"的參戰者,當時任第四十師師長。裝備較好,是襲擊新四軍的主力部隊。在交談中也了解到一些情況;同年9月,我又調任六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謀處長,又獲得一些資料。茲将我所了解的片段資料,綜述如下:

葉挺将軍是北洋政府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陳誠先生是第八期畢業,葉一度留校工作,任陳的區隊長,有師生之誼,後又在第一次大革命戰争的北伐軍共事,陳對葉深為敬重,奠定友好基礎。

1936年,雙十二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變展開全面抗戰,淞滬決戰後,國民政府遷至武漢,陳誠任政治部部長。在全國團結抗戰救亡圖存、愛國主義高潮的推動下,陳誠也沉浸其中,積極履行政治部部長職責,團結各方人士,共襄國事。邀請周恩來同志為政治部副部長,共同負責,并延聘郭沫若、田漢等進步人士,在政治部擔任要職。在各方合作下,當時的政治部工作,熱氣騰騰,抗戰情緒無比旺盛,有力地遂行抗戰救國的宣傳、動員群組織工作。并适應形勢在武昌珞珈山開辦訓練團,召集各界及軍政幹部受訓,廣延各界名流在此發表宏言說論,成為各界人士愛國抗戰、抒發忠奮的講壇。對于動員全國人民團結抗戰,起着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當時抗戰形勢,一片大好。

葉挺将軍自第一次國共合作分裂後,一直蟄居香港,抗戰救國是他長期夢寐以求的願望。今天這個日子到來了,報國情殷,毅然與陳誠取得聯系,陳誠熱烈歡迎葉将軍到武漢,共商抗戰大計。葉到武漢後,陳竭誠款待,并建議葉出任國民政府職務。葉一時躊躇未決。後來經過周恩來副部長的多方考慮,在陳、葉間從中斡旋,建議:為了國共兩黨更精誠密切地合作,應該把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加以解決。這就是自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在中央蘇區贛、浙、閩的地帶,豫、鄂、皖及其他地帶,所遺留的武裝遊擊部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國民政府地方官吏,對于武裝遊擊部隊的存在,視為心腹之患,寝食不安。在國難當頭,再次發動"圍剿",不僅沒有達到一舉殲滅的目的,是以而惹起關牆之鬥,實在也不像話。他們渴望這個難題盡快得到解決。在共産黨方面:為了表示和國民黨一緻對外的決心,解除此種顧慮,對曆史遺留的各地武裝遊擊部隊,在民族沖突突出關頭,已失去意義,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但又不能一紙指令将之解散,至今這些久經考驗、忠貞不屈、堅持革命、艱苦奮鬥的革命鬥士,在脫離黨的組織和上司後,無家可歸,甚至無法謀生,情何以堪。這種消極的解散辦法,顯然是不可行的。積極有利的辦法,是國共兩黨協商,由共産黨發出号令,谕以形勢和大義,負責将散處各地遊擊部隊,分别收容集中起來,編成一支整然的部隊,增加一支抗日力量,最好是交葉挺将軍統率,将之帶上抗日前線,對待民族大敵。這不僅使他們克盡了中國人民應盡的一份職責,發揮了一己的力量,也對他們是莫大的鼓舞和光榮。而最大的好處,是消弭了兩黨曆史遺留下來的裂痕,有利于國共兩黨在新的合作基礎上,緊密團結,一緻對外。

周恩來副部長把這個解決方案作為建議,向部長陳誠提出,得到陳誠的贊許。葉将軍也以能作為一個非黨中間人士,為兩黨和睦做出貢獻,也是對國家民族利益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滿足了他請纓殺敵、不甘居後方的熱烈願望。是以,對周恩來同志這一建議,亦慨然承諾。于是,陳誠部長根據這個建議,經過缜密籌劃,寫成書面報告,親自面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委婉陳述建議内容,分析利害得失,以堅定的語氣,力主照建議辦理。蔣委員長經過考慮後,認為此案可行,于雙方都有利,即予揮毫準許。建議準許後,陳、周、葉三位召集有關人員,商讨具體執行步驟,在和諧的氣氛中,問題俱迎刃而解,分頭進行,非常順利。唯獨将遊擊部隊收容集中後,編入國軍正式行列,賦予什麼番号及隸屬問題,幾經磋商,莫衷一是。最後還是葉将軍提出的意見,取得一緻同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北伐時期,葉在李濟深第四軍任獨立團團長,在北伐戰役中,進攻北洋軍閥部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戰績卓者,有鐵軍之譽。尤其葉挺獨立團,在進攻武漢途中,北洋軍閥頭子吳佩孚,為保全武漢三鎮,下了最大決心,不惜傾其全力,背城一戰。親臨鄂南汀泗橋要隘,憑險布置防禦陣地,并組織督戰隊,嚴申号令後退者斬!葉将軍在此關鍵時刻,攘臂而起,率領該團向敵沖鋒肉搏,踏屍踐血而進,卒奪取敵陣,長驅直入,直薄武昌城下,全殲守敵劉玉春部,奠定勝利基礎。葉懷念舊日光榮曆史,情緒激昂,不可抑止。為了保持這種銳氣,提出賦予這個部隊以"新四軍"番号,以鼓舞士氣。憑着葉挺将軍的威望,在周恩來副部長的斡旋下,通過陳誠向蔣委員長疏通,異軍突起地建立了這支抗戰部隊。建立以後,新四軍的軍需供應,俱由軍委會按一般國軍部隊相應待遇。

新四軍建成後,受命開赴蘇北前線殺敵。這些久經鍛煉的指戰員,以旺盛的鬥志,人歡馬騰地開赴前線。原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廣東等長江以南的地方武裝遊擊部隊,統向安徽南部的歙縣岩寺地區集中編組;原在湖北、河南、安徽等長江以北地區的地方武裝遊擊部隊,則向安徽省中部的合肥、舒城地區集中編組。葉挺将軍在南昌組建的新四軍軍司令部,則由葉率領進駐岩寺,執行統帥任務。全軍編組就緒後,在長江北岸的新四軍向皖中及蘇北的日軍發動遊擊攻勢;在長江南岸的新四軍,則北上到達南京至上海的甯滬鐵路沿線兩側地區,破壞日軍交通,襲擊日軍據點。以後又續向皖南地區發展。皖南屬顧祝同第三戰區作戰地境内。顧認為這裡是該戰區的後方,不存在日軍。指令新四軍轉移到蘇北,并陳兵新四軍周圍,嚴加監視。幾經交涉,葉挺将軍表示同意轉移。1941年1月,指令部隊開始掉頭北進,行軍至茂林,突被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指揮的數個師襲擊,葉挺将軍被俘。同年7月,被押解至桂林。1942年1月,轉至重慶。

陳誠在重慶幾次到葉将軍住所探望,邀請葉就任他第六戰區的副司令長官職。陳誠對于曾反對過蔣委員長的反蔣人物,如嚴重、張發奎、薛嶽、黃琪翔、吳奇偉等,都能采取拉攏調解的方針,争取消除沖突,化敵為友,進為我用。在這方面替蔣委員長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陳誠在淞滬八一三戰役任前敵總指揮,以抗日救國的大義,規勸張發奎東山再起,執戈衛國,并薦任為淞滬戰場的指揮官;在武漢邀請在廬山茅舍隐居的嚴立三先生,下山理政,代陳執行湖北省主席的職務;邀請黃琪翔将軍,為他的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特在恩施土橋壩長官部駐地附近,為之建築一座中西合璧的住宅,而陳自己的住宅仍是舊式平房,遠為遜色。邀薛嶽到江西接任羅卓英第五軍軍長,率部蹑蹤追擊長征的紅軍;吳奇偉随張發奎在宜昌叛蔣後,把部隊拖到廣西依附桂系,殘存數千人,一息奄奄。陳誠這時在江西"圍剿"蘇區紅軍,為壯大自己軍力,與吳通信聯系,報請蔣委員長,将吳部調到江西樟樹鎮集結,以第十八軍的庫存槍械及其他軍需品,少數撥發給吳部,不數月而裝補足額,參加第四次"圍剿"的戰鬥序列中。任吳為第二縱隊司令官。以後第五次"圍剿"中及追堵長征紅軍各戰役,成為主力部隊之一。

陳誠素性好動,不安寂寞,除勤勞治軍外,稍有暇晷,即延攬名流,敬禮賢達。秉此一貫作風,自然眷念葉挺将軍,認為是争取的重要對象,卑躬屈節、不厭其煩地與葉将軍懇談,勸之附蔣,希望得到葉的首肯,但遭到葉的拒絕。陳将葉的态度向蔣委員長彙報,認為如委員長親自召見,加以撫慰,可能使葉就範,蔣亦同意見葉,為了動葉以情,陳特安排第六戰區參謀長郭忏,到重慶見葉将軍勸駕。郭也是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與葉将軍是同期同學,素有交誼。1942年5月,郭忏到葉寓對葉說:委員長亟欲見兄一談,特要我來迎候,請一道前往。葉與蔣見面時,蔣對葉首先詢問葉在重慶的休養情況,後問對皖南事變的看法和今後前途的打算。葉聲明自己在皖南沒錯,請求釋放在上饒集中營監禁的新四軍幾百名無辜幹部、恢複新四軍,絲毫沒有認罪附蔣的态度。蔣葉間的直接談判,也沒有使葉有所轉變。陳誠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決定邀請葉将軍易地休養。因蔣、葉談判失敗後,取消了對葉将軍的一切優待。為了避開國共兩黨在重慶論戰的鋒芒,以及葉将軍的自由與安全,最好到恩施休養。陳将這個決定告訴葉挺将軍,希望得到同意。葉對陳的誠懇态度深為感動,慨然應允,借以擺脫重慶的禁锢生活。陳誠遂報請蔣委員長核示,蔣點頭認可。

1942年12月,葉挺将軍由重慶轉移到達恩施,陳誠禮遇備至。據侍應葉将軍的服務人員透露,葉每日除閱讀書刊外,經常與夫人、女兒到宅前後林蔭下散步做各種運動,還有一件逸事:葉想在庭院内飼養一群雛雞,自己買了20餘個鮮雞蛋,準備孵化,葉不用老母雞伏窠,而是自己設計做了一個木桶,上層填以稻草絮棉,把雞蛋放置其中,再裝上一支溫度表,下層則燃上炭火。葉經常檢視溫度表,使溫度保持在孵化所需的一定溫度上,葉每日操作不誤。但達到應孵化出雛的時間,蛋仍然如故,一聞都臭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葉亦不頹喪,往往以此為樂。

1943年5月,盤踞宜昌的日本侵略軍,以奪取巴東、恩施,從側面突破長江三峽要隘,進窺重慶之目的,發動鄂西戰役。在陳誠的指揮下,我軍奮勇迎戰,憑預行設定的阻塞戰術,據守長江兩岸石牌要塞迄木橋溪、五峰縣一帶峻峭山嶺,堅強打擊日軍,并以控制部隊向日軍南翼反攻,收複漁洋關要點,日軍被迫潰退。是役我軍大獲全勝。臨時首都重慶,解除威脅,各界歡騰,組織以國民黨元老居正為首的慰問團,到恩施向司令長官陳誠及部隊犒軍。名記者陸治,受周恩來同志的派遣,代表《新華日報》參加慰問團。周恩來同志給陳誠寫了一封親筆信,要陸治面交,信中請陳誠準許陸治面見葉挺将軍。陳讀信後即慨然應諾。陸當日即與葉挺将軍會見。

恩施當時是鄂西一座邊遠小城,街道狹窄,市容不整。日機轟炸後更形殘破。陳誠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及湖北省政府駐節于此,人員往返不絕,交通輻轉。陳誠認為有礙觀瞻,令警備司令部指揮部隊并發動群衆,進行整頓,由我負責規劃。首先将貫通城内東、西門一條直街,适當地撤拓修改,辟為能通行汽車的大道。在街中心修建一座八角亭,周圍養花植樹供市民休憩,并由我作文勒石為記;其次清除一塊塊被炸毀場地,種植蔬菜花木;組織群眾清掃街道保持清潔。加之由武漢撤至恩施的著名劇作家田漢組織教育訓練的一個平劇團,演出愛國曆史劇嶽飛傳等節目,更激發軍政人員及群衆的愛國情緒。恩施經此一番經營,面貌煥然一新。為避免日機空襲,戰區長官司令部及湖北省政府,俱駐于城西北之土橋壩郊區,與恩施聯結中間,有一道清江,水流湍激不能徒涉,靠渡船往返,深為不便。陳誠為了兩地暢通,命省建設廳與部隊工兵合作,跨清江建造一座長300米的石礅水泥路面橋。建成通車,陳誠親臨祝賀。當地人民往來稱便,成為恩施抗戰的紀念标志。

1945年8月,抗日戰争勝利,駐恩施的第六戰區,擔任到武漢接受日軍投降繳械任務。長官部及湖北省政府所有各文武機關,俱遷武漢。葉挺将軍不便在恩施單獨居留,需另做安置。由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郭忏,向重慶請示,得到葉挺将軍回重慶複示,遂于同年8月28日,禮送葉将軍全家離宅起程,乘車安達重慶,告别了居住兩年又8個月之久的恩施。

楊伯濤回憶陳誠與葉挺将軍的交往,講述新四軍及葉任軍長的原由

【楊伯濤,1909年4月19日-2000年2月20日,生于湖南芷江縣垅坪鄉。侗族。1930年畢業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七期。1938年畢業于陸軍大學第十四期。1938年至1942年,任國民黨部隊第十五集團軍總部中校參謀,十八軍十一師參謀主任,九十四軍團長、師參謀長。後任八十六軍少将軍長。1948年淮海戰役中被俘,1959年特赦釋放。1961年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83年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