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伯涛回忆陈诚与叶挺将军的交往,讲述新四军及叶任军长的原由

作者:爱读书的老李

1940年,日军攻陷宜昌后,陈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所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的省府机构,俱驻鄂西恩施。1942年3月,调该战区参谋长郭忏任过军长的第九十四军所属石祖黄第一八五师由第一线回防至恩施,担任六战区长官部、湖北省政府、恩施飞机场、城防的警备任务。师长石祖黄兼任恩施警备司令,我这个该师参谋长兼任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经常住警备司令部办公。

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解送重庆囚禁。陈诚与叶挺,交谊甚笃,特邀请叶将军到恩施休养。1942年12月某日,我奉到战区参谋长郭忏的指示:原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在重庆受到陈诚的邀请,来恩施休养,嘱要好好保护叶将军的安全,不让闲杂人等干扰叶将军的生活行动。警备司令部住恩施城内湖北省银行行址,银行为避免空袭,迁至城外土桥坝。叶将军刚到恩施时,先暂住与警备部一街之隔的旅馆。为履行任务,我与长官部军机处处长、广东人李则芬,一道前往旅馆谒见叶将军及其夫人李秀文、女儿杨眉。致问后,没有谈其他问题,只征求叶将军有什么要吩咐办的事。我们纯系礼节性的拜访,片刻即辞去。警备部特派密警在叶挺的住所周围不时巡哨,以保叶挺的生活和行动的安全。

在我的印象中,叶将军身躯魁梧,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他和夫人、女儿的衣冠穿着,都相当华丽,这在恩施是没有的。陈诚对叶将军的生活供应,特别优渥,以后由郭参谋长派专人安排他的住处。叶居住宅环境清幽,常种菜养鸡作为消遣,悠闲自得。我们看他态度甚为雍容。

第六战区原有苏联军事顾问数人,住在恩施南门外一幢较好的民房内,苏德战争爆发,顾问们俱已返回苏联,房子空着。于是纤工修葺,焕然一新,环境尚称优美。我过去对叶挺将军全无了解,只是在1941年1月,在顾祝同第三战区辖境内,发生了"皖南事变",一时甚嚣尘上,脑海里有点印象。这次亲自接待了叶将军。为了掌握处理分寸,需要了解陈与叶的关系,遂向陈左右的机要人员赖刚等探问底细,了解片面史料。1943年春,我调任方日英第八十六军参谋长,该军是由第三战区新调来的。方是"皖南事变"的参战者,当时任第四十师师长。装备较好,是袭击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在交谈中也了解到一些情况;同年9月,我又调任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处长,又获得一些资料。兹将我所了解的片段资料,综述如下:

叶挺将军是北洋政府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陈诚先生是第八期毕业,叶一度留校工作,任陈的区队长,有师生之谊,后又在第一次大革命战争的北伐军共事,陈对叶深为敬重,奠定友好基础。

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展开全面抗战,淞沪决战后,国民政府迁至武汉,陈诚任政治部部长。在全国团结抗战救亡图存、爱国主义高潮的推动下,陈诚也沉浸其中,积极履行政治部部长职责,团结各方人士,共襄国事。邀请周恩来同志为政治部副部长,共同负责,并延聘郭沫若、田汉等进步人士,在政治部担任要职。在各方合作下,当时的政治部工作,热气腾腾,抗战情绪无比旺盛,有力地遂行抗战救国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并适应形势在武昌珞珈山开办训练团,召集各界及军政干部受训,广延各界名流在此发表宏言说论,成为各界人士爱国抗战、抒发忠奋的讲坛。对于动员全国人民团结抗战,起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当时抗战形势,一片大好。

叶挺将军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后,一直蛰居香港,抗战救国是他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这个日子到来了,报国情殷,毅然与陈诚取得联系,陈诚热烈欢迎叶将军到武汉,共商抗战大计。叶到武汉后,陈竭诚款待,并建议叶出任国民政府职务。叶一时踌躇未决。后来经过周恩来副部长的多方考虑,在陈、叶间从中斡旋,建议:为了国共两党更精诚密切地合作,应该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就是自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赣、浙、闽的地带,豫、鄂、皖及其他地带,所遗留的武装游击部队,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国民政府地方官吏,对于武装游击部队的存在,视为心腹之患,寝食不安。在国难当头,再次发动"围剿",不仅没有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因此而惹起关墙之斗,实在也不像话。他们渴望这个难题尽快得到解决。在共产党方面:为了表示和国民党一致对外的决心,解除此种顾虑,对历史遗留的各地武装游击部队,在民族矛盾突出关头,已失去意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又不能一纸命令将之解散,至今这些久经考验、忠贞不屈、坚持革命、艰苦奋斗的革命斗士,在脱离党的组织和领导后,无家可归,甚至无法谋生,情何以堪。这种消极的解散办法,显然是不可行的。积极有利的办法,是国共两党协商,由共产党发出号令,谕以形势和大义,负责将散处各地游击部队,分别收容集中起来,编成一支整然的部队,增加一支抗日力量,最好是交叶挺将军统率,将之带上抗日前线,对待民族大敌。这不仅使他们克尽了中国人民应尽的一份职责,发挥了一己的力量,也对他们是莫大的鼓舞和光荣。而最大的好处,是消弭了两党历史遗留下来的裂痕,有利于国共两党在新的合作基础上,紧密团结,一致对外。

周恩来副部长把这个解决方案作为建议,向部长陈诚提出,得到陈诚的赞许。叶将军也以能作为一个非党中间人士,为两党和睦做出贡献,也是对国家民族利益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满足了他请缨杀敌、不甘居后方的热烈愿望。因此,对周恩来同志这一建议,亦慨然承诺。于是,陈诚部长根据这个建议,经过缜密筹划,写成书面报告,亲自面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委婉陈述建议内容,分析利害得失,以坚定的语气,力主照建议办理。蒋委员长经过考虑后,认为此案可行,于双方都有利,即予挥毫批准。建议批准后,陈、周、叶三位召集有关人员,商讨具体执行步骤,在和谐的气氛中,问题俱迎刃而解,分头进行,非常顺利。唯独将游击部队收容集中后,编入国军正式行列,赋予什么番号及隶属问题,几经磋商,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叶将军提出的意见,取得一致同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北伐时期,叶在李济深第四军任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役中,进攻北洋军阀部队,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战绩卓者,有铁军之誉。尤其叶挺独立团,在进攻武汉途中,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为保全武汉三镇,下了最大决心,不惜倾其全力,背城一战。亲临鄂南汀泗桥要隘,凭险布置防御阵地,并组织督战队,严申号令后退者斩!叶将军在此关键时刻,攘臂而起,率领该团向敌冲锋肉搏,踏尸践血而进,卒夺取敌阵,长驱直入,直薄武昌城下,全歼守敌刘玉春部,奠定胜利基础。叶怀念旧日光荣历史,情绪激昂,不可抑止。为了保持这种锐气,提出赋予这个部队以"新四军"番号,以鼓舞士气。凭着叶挺将军的威望,在周恩来副部长的斡旋下,通过陈诚向蒋委员长疏通,异军突起地建立了这支抗战部队。建立以后,新四军的军需供应,俱由军委会按一般国军部队相应待遇。

新四军建成后,受命开赴苏北前线杀敌。这些久经锻炼的指战员,以旺盛的斗志,人欢马腾地开赴前线。原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等长江以南的地方武装游击部队,统向安徽南部的歙县岩寺地区集中编组;原在湖北、河南、安徽等长江以北地区的地方武装游击部队,则向安徽省中部的合肥、舒城地区集中编组。叶挺将军在南昌组建的新四军军司令部,则由叶率领进驻岩寺,执行统帅任务。全军编组就绪后,在长江北岸的新四军向皖中及苏北的日军发动游击攻势;在长江南岸的新四军,则北上到达南京至上海的宁沪铁路沿线两侧地区,破坏日军交通,袭击日军据点。以后又续向皖南地区发展。皖南属顾祝同第三战区作战地境内。顾认为这里是该战区的后方,不存在日军。命令新四军转移到苏北,并陈兵新四军周围,严加监视。几经交涉,叶挺将军表示同意转移。1941年1月,命令部队开始掉头北进,行军至茂林,突被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指挥的数个师袭击,叶挺将军被俘。同年7月,被押解至桂林。1942年1月,转至重庆。

陈诚在重庆几次到叶将军住所探望,邀请叶就任他第六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职。陈诚对于曾反对过蒋委员长的反蒋人物,如严重、张发奎、薛岳、黄琪翔、吴奇伟等,都能采取拉拢调解的方针,争取消除矛盾,化敌为友,进为我用。在这方面替蒋委员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陈诚在淞沪八一三战役任前敌总指挥,以抗日救国的大义,规劝张发奎东山再起,执戈卫国,并荐任为淞沪战场的指挥官;在武汉邀请在庐山茅舍隐居的严立三先生,下山理政,代陈执行湖北省主席的职务;邀请黄琪翔将军,为他的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特在恩施土桥坝长官部驻地附近,为之建筑一座中西合璧的住宅,而陈自己的住宅仍是旧式平房,远为逊色。邀薛岳到江西接任罗卓英第五军军长,率部蹑踪追击长征的红军;吴奇伟随张发奎在宜昌叛蒋后,把部队拖到广西依附桂系,残存数千人,一息奄奄。陈诚这时在江西"围剿"苏区红军,为壮大自己军力,与吴通信联系,报请蒋委员长,将吴部调到江西樟树镇集结,以第十八军的库存枪械及其他军需品,少数拨发给吴部,不数月而装补足额,参加第四次"围剿"的战斗序列中。任吴为第二纵队司令官。以后第五次"围剿"中及追堵长征红军各战役,成为主力部队之一。

陈诚素性好动,不安寂寞,除勤劳治军外,稍有暇晷,即延揽名流,敬礼贤达。秉此一贯作风,自然眷念叶挺将军,认为是争取的重要对象,卑躬屈节、不厌其烦地与叶将军恳谈,劝之附蒋,希望得到叶的首肯,但遭到叶的拒绝。陈将叶的态度向蒋委员长汇报,认为如委员长亲自召见,加以抚慰,可能使叶就范,蒋亦同意见叶,为了动叶以情,陈特安排第六战区参谋长郭忏,到重庆见叶将军劝驾。郭也是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与叶将军是同期同学,素有交谊。1942年5月,郭忏到叶寓对叶说:委员长亟欲见兄一谈,特要我来迎候,请一道前往。叶与蒋见面时,蒋对叶首先询问叶在重庆的休养情况,后问对皖南事变的看法和今后前途的打算。叶声明自己在皖南没错,请求释放在上饶集中营监禁的新四军几百名无辜干部、恢复新四军,丝毫没有认罪附蒋的态度。蒋叶间的直接谈判,也没有使叶有所转变。陈诚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决定邀请叶将军易地休养。因蒋、叶谈判失败后,取消了对叶将军的一切优待。为了避开国共两党在重庆论战的锋芒,以及叶将军的自由与安全,最好到恩施休养。陈将这个决定告诉叶挺将军,希望得到同意。叶对陈的诚恳态度深为感动,慨然应允,借以摆脱重庆的禁锢生活。陈诚遂报请蒋委员长核示,蒋点头认可。

1942年12月,叶挺将军由重庆转移到达恩施,陈诚礼遇备至。据侍应叶将军的服务人员透露,叶每日除阅读书刊外,经常与夫人、女儿到宅前后林荫下散步做各种运动,还有一件逸事:叶想在庭院内饲养一群雏鸡,自己买了20余个鲜鸡蛋,准备孵化,叶不用老母鸡伏窠,而是自己设计做了一个木桶,上层填以稻草絮棉,把鸡蛋放置其中,再装上一支温度表,下层则燃上炭火。叶经常查看温度表,使温度保持在孵化所需的一定温度上,叶每日操作不误。但达到应孵化出雏的时间,蛋仍然如故,一闻都臭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叶亦不颓丧,往往以此为乐。

1943年5月,盘踞宜昌的日本侵略军,以夺取巴东、恩施,从侧面突破长江三峡要隘,进窥重庆之目的,发动鄂西战役。在陈诚的指挥下,我军奋勇迎战,凭预行设置的阻塞战术,据守长江两岸石牌要塞迄木桥溪、五峰县一带峻峭山岭,坚强打击日军,并以控制部队向日军南翼反攻,收复渔洋关要点,日军被迫溃退。是役我军大获全胜。临时首都重庆,解除威胁,各界欢腾,组织以国民党元老居正为首的慰问团,到恩施向司令长官陈诚及部队犒军。名记者陆治,受周恩来同志的派遣,代表《新华日报》参加慰问团。周恩来同志给陈诚写了一封亲笔信,要陆治面交,信中请陈诚准许陆治面见叶挺将军。陈读信后即慨然应诺。陆当日即与叶挺将军会见。

恩施当时是鄂西一座边远小城,街道狭窄,市容不整。日机轰炸后更形残破。陈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及湖北省政府驻节于此,人员往返不绝,交通辐转。陈诚认为有碍观瞻,令警备司令部指挥部队并发动群众,进行整顿,由我负责规划。首先将贯通城内东、西门一条直街,适当地撤拓修改,辟为能通行汽车的大道。在街中心修建一座八角亭,周围养花植树供市民休憩,并由我作文勒石为记;其次清除一块块被炸毁场地,种植蔬菜花木;组织民众清扫街道保持清洁。加之由武汉撤至恩施的著名剧作家田汉组织培训的一个京剧团,演出爱国历史剧岳飞传等节目,更激发军政人员及群众的爱国情绪。恩施经此一番经营,面貌焕然一新。为避免日机空袭,战区长官司令部及湖北省政府,俱驻于城西北之土桥坝郊区,与恩施联结中间,有一道清江,水流湍激不能徒涉,靠渡船往返,深为不便。陈诚为了两地畅通,命省建设厅与部队工兵合作,跨清江建造一座长300米的石礅水泥路面桥。建成通车,陈诚亲临祝贺。当地人民往来称便,成为恩施抗战的纪念标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驻恩施的第六战区,担任到武汉接受日军投降缴械任务。长官部及湖北省政府所有各文武机关,俱迁武汉。叶挺将军不便在恩施单独居留,需另做安置。由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郭忏,向重庆请示,得到叶挺将军回重庆复示,遂于同年8月28日,礼送叶将军全家离宅起程,乘车安达重庆,告别了居住两年又8个月之久的恩施。

杨伯涛回忆陈诚与叶挺将军的交往,讲述新四军及叶任军长的原由

【杨伯涛,1909年4月19日-2000年2月20日,生于湖南芷江县垅坪乡。侗族。193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1938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四期。1938年至1942年,任国民党部队第十五集团军总部中校参谋,十八军十一师参谋主任,九十四军团长、师参谋长。后任八十六军少将军长。1948年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8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