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可以很肯定地告诉您,苏联会进攻德国的,这都不带任何犹豫的。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估计有小伙伴就会想到苏联人没有来得及实施的大雷雨计划。
其实咱们都不用提这个计划,就根据当时的历史走向,您就会百分百地得出苏联会进攻德国的结论。
那么要想把这事捣鼓明白了,小编觉得,咱不能光从二战本身说起,您这剖析的绝对不够全面,要说咱就得从一战结束之后,形成的一个怪异的西方格局说起。
怪异的西方格局

那么一战结束后西方的格局,咋就怪异了呢?
一战结束以后,1920年到1933年之间,苏联和德国的军事部门进行着很密切的合作。
有些小伙伴不了解这段历史,感觉有点稀奇,其实这也没啥稀奇的,就是两个被孤立起来的人,没法子逼着凑到一块抱团取暖。
首先苏联,他的政治体制就不被西方各国所接受,西方各国没事老是挤兑,处处刁难苏联。咱别的不说,一战还没结束呢?那会还是沙皇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成功之后,苏联就要求退出一战,英国美国法国这帮人不同意不说,后来还派兵直接干扰苏联的内部事务。
所以苏联可以说是西方各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拿刀子把这肉刺给挑了。
而德国人呢?这也不受西方待见,毕竟是一战的发起国,除了英国和美国之外,哪一家没遭受灭顶之灾?尤其是法国,一战结束之后,一颗十全大补丸吃下去,也不见得能把血气给补满了。
当然英国和美国因为远离战场,就死了一些个人,消耗了一定的财物之外,没多大损失,为了平衡欧洲,不至于让欧洲出现法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明里暗里的多少在撑着德国。
但在怎么撑,因为一战造成的后果,德国人必须接受惩罚,最简单地说,庞大的赔偿款,还有只能保留十万人的部队。
这样的直接结果,德国人领土不仅缩小了,还被波兰用一条但泽走廊给掐成了俩部分。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是个人都明白,这手里没有强有力的军队是不成的。
最终不受西方大多数人待见的苏联和德国就抱团取暖了。
这取暖的过程,包括德国人在苏联建立兵工厂和实验基地,捎带着双方还共同研制武器装备。
没法子很多武器装备在德国本土,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就不能做。
而苏联呢?还轮流到德国的军事学院进行学习,双方还互相观摩对方的军事演习。
您都不知道苏联的大纵深战略理论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产生的,二战后又对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而闪电战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头慢慢延伸出来,只不过德国人的闪电战比苏联的大纵深战略理论完善得更快而已,没有别的原因,这是因为苏联发生了大清洗。
这种合作在1933年就终止了,那么为什么终止呢?
因为这个时间点上,希特勒上台了。
您都不知道,希特勒上台之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就对希特勒进行了一个调查。
最终在1931年的时候,就得出结论,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和苏联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
毕竟纳粹的意识形态就在那搁着呢?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也是理所当然的。
好吧,说道这里,小编就想问一问大家伙,在1931年得出这么个结论,您感觉苏联人会不准备几个后手?
这个阶段,苏联和法国倒是走得近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法国为什么要和苏联靠近乎呢?”
瞧您说的,感觉法国不给苏联挖坑就不错的意思。法国他也不傻,苏联能侦查出来的情报,法国能侦查出来吗?
您要知道法国对德国的变化是最为敏感的,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把法国给折腾坏了,好悬骨头都没散架了。咱别的不说,就说《凡尔赛条约》的赔款,这里头有一多半都是赔给法国的。
所以对于这事,法国是挺积极的,苏联和法国之间协议也整了不少,到了1935年的时候,还有一个《苏法互助协议》,这协议就是为了防德国的。
当然这种协议苏联不止和法国有,连捷克斯洛伐克也有的。
咋说呢?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这种联合协议条约啥的,整了不少,当然管用不管用的,这就得看最终结果,结果大家伙都看到了。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还是能发动起二战呢?
咋说呢?西方国家您有一个算一个,除了法国和英国,那个个头比较大?答案是没有一个,一个个的弱不禁风,啥事都干不了。
毕竟一战地影响到这点上还没消除不说,世界上还发生了金融危机。
而法国倒是想出头,不然也不会和苏联人签署协议,但问题是,法国内部对苏联的警惕没消除,内部都吵吵个没完没了,再加上一战骨头也被打断了,这口气还没倒腾过来不说,金融危机也压的够呛。
所以真正能说话,说话够分量的其实是英国人,法国人也得跟着英国来事才成。
于是大家伙就看到了,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和德国人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前,苏联和英国法国有过一次长谈。
谈的内容其实就是防德国人。
这内容咱就不详谈了,大体意思,英国人抱着一个绥靖政策玩命地忽悠自己,他还想着德国进攻苏联的美梦呢?
整个谈判过程,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诚意,至少苏联人是没有看到一丝一毫。
最简单地说,苏联要是顶住德国,需要三百个师,这要是联合你英国人和法国人咋也得意思意思,来个一百个不行,七八十个师他也成啊!
结果英国人很无奈地告诉苏联人:“我们可以拿出两个师!”当然看着苏联人愤怒的表情,英国人最后又建议:“要不再来俩?”
两个师再加两个师,这就是英国人的诚意。
最终德国人和苏联人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时间点上,苏联人也是没辙了,只能表示敌人的敌人他就是朋友,不然按照英国人的思路搞下去的话,苏联人就会没朋友,没朋友的结果,德国人的枪口就不保证了。
而且您要注意到一件事,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苏联人还在诺门坎这块和日本人打得正热闹呢?
苏联人也是没辙了,这就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然就把英国人给惊讶的要爆炸了。
于是德国人就开始安安心心的,祸祸欧洲大陆,法国人和英国人最终没能靠着马奇诺防线撑起一片天,到是上演了据说二战中及其悲壮的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
好吧,事情咱先捋到这里。
那么咱不难能得出一个结论,苏联早就开始防着德国人了,而且为了这事,忙乎了可不止一两年了。
在这个忙乎过程中,苏联人得到的是失望,其实要是按照二战之前的格局,苏联和法国,英国早期联合起来,德国人跳不起来的。
您要知道,当时苏联和法国,英国谈联合的时候,最着急的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玩命地给苏联传递友好信息。
结果英国人的绥靖政策,让德国和苏联联合到一块了。
那么为了,应对之后苏联和德国之间要爆发的战争,苏联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咱掐一个年份出来,苏德战争是在1961年的六月二十二号开始爆发的,到了1945年的五月八号结束的。
那么之前的年份里头,苏联又干了什么呢?
首先是他们的钢铁产量,在1940年逼近了两千万吨,生铁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吨,石油更是达到了三千一百一十万吨,都在长。
这些东西,可都是战争机器的原材料啊!
再有就是物资储备,1940年到1941年的六月份,从价值四十亿卢布的储备,增长到了七十六亿卢布。
这都不算什么,他们还调整了工业布局,把西部的一些个工业挪到了东部,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人势如破竹攻入苏联之后,苏联能够很快恢复生产的一个原因。
再有就是军队,在1939年的时候,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到了1941年六月份的时候,海陆空三军就已经有了五百三十七万多人。
这无一不是为战争做准备的,飞机,坦克,舰艇这些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到了战争前夕,苏联人在他们的西部的国界线上,安排了足足一百七十个师。
这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什么?首先第一点对于苏德之间爆发战争,苏联是明白的。第二点为了这场战争,苏联是做好了准备的。
所以大雷雨计划的出现,也就是很可能的,毕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等着挨打,这是最糟糕的。
那么为什么德国人先打了苏联呢?
德国人也不傻,他也明白苏联人的企图。其实当时德国人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过海打英国,另一个是打苏联。
二选一打一个,德国人选了苏联。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打英国得渡海,德国人的陆军牛,但海军,您还是别提了,除了他们家潜艇还给点力之外,还真就不行。
可要是不打英国,而是围困英国,这就不一样了,天上有轰炸,海里有潜艇,这很容易做到。
在希特勒看来,只要将英国消磨到极限了,不怕他不投降。
而苏联是他最大的敌人,再说德国要是真打英国人,希特勒最怕的就是苏联人出兵打他的大腰子后花园。
所以前后一对比,德国人当然要打苏联。
而苏联呢?还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毕竟当时德国人表现出来是要打英国的。
于是,好吧,结果就不用小编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