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这事用咱老话说得好,一跤跌倒米缸里,上上下下都是谜啊!

至于媾和不媾和的咱抛一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百团大战的结果,给蒋介石带来的是震惊,极度的震惊。

他的震惊不是说别的,而是震惊地发现,八路军初始建军拢共才八个团,短短的时间里居然可以聚集起一百零五个团,去胖揍日本人。

这速度。

于是咱在历史上就看到了,蒋介石开始琢磨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全面压制,这就成了他搁在心上的一件事。

别的不说,发生在新四军身上的皖南事变就是一个例证。

您要知道,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的八月二十号开始的,结束是在1940年的十二月十五号。

而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的一月六号,新四军九千多人,被国民党八万多人围攻,最后成功突围出来的只有两千多人。跟着蒋介石,就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

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吗?”

咋没有关系,至少可以说明题主这个问题的由来。你看这还外敌入侵呢?小日本就在眼跟前和咱打生打死呢?蒋介石就开始琢磨起针对共产党的事了。

所以很多人免不了会产生一个想法,如果没有百团大战的胜利,蒋介石会不会和日本人媾和的想法。

那么咱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首先咱来看看,当时国内国外的一个局势。

首先国内。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武汉战役结束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也打完了。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1938年的六月份和1939年的九月份。

大家伙都知道,武汉会战之前,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的部队基本上处于节节败退的一个过程。就算是有胜利,但是亮点也不是很多,比方说台儿庄战役,虽然赢了,杀了不少日本人,但打得很苦。

那么到了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人的伤亡就达到了二十五万七千人。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虽然结果是日本人获胜,但那也是在咱主动退出武汉,造成的一个结果。

这场战役的意义在于,把日本人的锋芒给撅折了。毕竟进攻是需要部队的,日本人面对这么大的伤亡,进攻部队的缺口就出现了,势必造成进攻的势头下挫。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进攻方有矛有盾猛烈进攻,结果战斗的过程中,被对手把矛给撅折了,剩下一根棍,这战斗力肯定下降,你要是把他那根棍在给撅没了,他就剩下防御的份了。

当年苏德战场上,一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下来之后,为嘛说德国人失去了战略主动权?那就是因为德国他的进攻性部队全给砸没了,就剩下一些个防御性的部队,和机动性的预备队了。

所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一点毛病都没有。

那么日本人在武汉会战之后,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但他们没有德国人那么惨,手里还有根棍,还是能主动发起挑战的,但这种挑战已经不如抗战初期那么锋利了。

这就导致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本人只能拉出十万人的部队进攻长沙,结果薛岳给这些个家伙来了一个天炉战法,这顿烧的,好家伙又伤亡了三万多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人家问你百团大战的事,你咋就扯到了之前发生的武汉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了呢?”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其实这就是告诉大家伙,日本人打不动了,他也开始琢磨起来,正面战场拿不下来,这就开始走一些歪门邪道。

您比方说派出各种特务间谍,到处挖墙脚,培养汉奸卖国贼,最后还拉走一个最大个的汉奸——汪精卫。

还有各种地方杂牌,大小军阀石友三之类的投降日本人,更有甚者还给自己戴起了高帽,搞什么曲线救国,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北那个张萌悟。

再或者,开着飞机对着重庆进行轰炸,这一轰炸就是五年的时间,前前后后轰炸了二百多次,为此日本人出动了近一万架次的飞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和国民政府的谈判,肯定也是日本人要走的一条路。

毕竟正面硬杠,他真的杠不动了。这也是为什么?他要进行轰炸,制造南京大屠杀,他就是想要用血腥的屠杀,和武力威慑,迫使国民政府走上这一步。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例子,举得也太远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更加的早!”

是早!可您要知道,日本人的策略也是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您翻翻全面抗战和最初作战日本人作战,日本人的伤亡数字就明白了。

一开始日本人每一场战役,他的伤亡,也就是几千人,可等到国共第二次合作,进入全面抗战之后,日本人的伤亡那都是过万的。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日本人被打急眼了,所以他的态度也在慢慢地转变,您别忘了一开始他们还咋咋呼呼的要三个月灭亡大华夏,结果呢?后来还不是闭嘴了。

到了武汉会战之后,他们彻底地清醒了,哦,打不动了。

那么咱中国人这头又是一个啥情况呢?

您可以说是迷茫!

有人感觉抗日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把日本人打回岛上去,那会叫速胜论;也有人感觉压根就打不赢日本,很悲观,这些人还不少,要不然这个点上也不会出那么多的汉奸,被日本人给拉过去。

当时毛主席针对这个情况,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就是为了消除人们的一些悲观心理。

当时《论持久战》一出,大家伙就明白了,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中国是最后的赢家,但这场战争不会短期内结束,要做长远打算。

总体来说,国内就是这样的一个局势。

那么咱再来看看国际上的局势。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国际上奉行孤立主义,别的不说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你好不好他不管,只要他好就可以,谁给钱他就和谁做生意。

德国人和日本人之所以能发起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美国背后可是出了不少货物。日本人丢在中国土地上的不少炸弹,原料就是美国人提供的。

那么英国人呢?1940年五月二十五号一个敦刻尔克大撤退,就被德国人打到了英伦三岛上,固守待援去了。

英国人只想着从殖民地抽血,给自己补血,对其他事情,压根就不感兴趣。

咱别的不说,日本人拿着三八大盖威胁了一下英国人,就威胁了一下他那些个殖民地,好家伙英国人立马就把滇缅公路给关闭了,这不就缩了吗?

至于法国人,您就别提了,他们压根就不给德国人看到埃菲尔铁塔的机会就投降了,就算是戴高乐组成了一个流亡政府,就只有英国人承认,其他国家没几家承认的。

日本人一威胁,好家伙法国人就关闭了越南通道,当时中国对外购买物资都特别的费劲。

苏联呢?苏联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和德国人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暂时地避开了德国人的锋芒。

再有就是,苏联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他和日本人在诺门坎打了一架,日本人被揍得鼻青脸肿找不到北了。

日本人就那样,您要是拳头够硬,他朝你跪个几百年,上千年都没有问题。

别的不说,唐朝的时候,一个白江口海战,把日本人打得老实了一千年,年年跑咱地头上进贡学习。后来不老实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又被揍了,老实了几百年。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被揍了,日本人才嘚瑟起来,抛弃了中国这个老师,去学习欧洲,还折腾出什么脱亚入欧的想法。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这话说的有点远了,就是给大家伙举个例子而已。

所以日本人被苏联人打怕了之后,就开始在边界线上挖山头修碉堡,整个就缩到了山体的肚子里头去了。

然后还出现一个《日苏中立条约》,这个条约虽然是1941年签的字,但草案其实早在1940年的十月份就有了。

那么苏联是这个情况,所以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援助减少,看咱的眼神也不对了。

啥叫孤立主义,各扫自家门前雪,爱谁谁。

总结一下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百团大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大体上是节节败退,造成国人一个很迷茫的思想,不知道路在何方。

那么在国际上呢?个头小的国家没有发言权,个头大一点的国家英国人美国人,都抱着胳膊冷眼旁观,自己的日子只要能过得下去就成,别人好不好,他们不管。

至于苏联,因为各方的牵制,造成了一个短暂的平衡现象,德国和苏联握手言和,还一块对波兰动了手。

日本人又被修理惨了,苏联暂时保持一个安全,他就对中国的援助缩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士气势必会下降,而百团大战的胜利,就是告诉所有的人,日本人不可怕,在咱家的地盘,还怕他?

您要知道,当时八路军的武器比国军还要差,这都打赢了,所以放长远来看,日本人早晚得完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日本和国民党之间有没有接触呢?

如果没有百团大战,国民政府会和日军媾和吗?

早一点在1935年还有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当时谈判的时候,日本那个酒井隆,脱了鞋,搁到了桌子上,还不断的用刀敲击桌子。

态度那是相当的恶劣。

以后日本和国民党的接触还是有的,比方说在1940年的九月十七号,也是有接触的。

但这种接触,在国民党这里已经有了底牌,毕竟日本人打不动了,这腰杆子要硬一点了。而日本人想要一口吞掉大华夏,再说日本人基本是被奉行军国主义的那帮子日本军人捆绑起来了,所以对待国民政府态度还是强硬的。

双方的接触势必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时间已经不在日本人那里,转到了咱中国人的手里,拖得越久日本人越是虚弱。不然他们也不会着急忙慌地偷袭珍珠港挑逗美国人去了。

所以要小编来看,双方的接触是有,国民党更加希望通过这种接触,拖延时间,至于媾和,有着可能性,但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有可能性,是因为国际局势不好,国民党的压力比较大。而说可能性不大,是正面战场上的底气,国民党只要能在正面战场上守住,不让日本人有太多推进余地,国民党就不会对日本人太痛快的点头。

而通过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连续三次我们看到了日本人的疲惫不堪,信心有了。

当然,第四次被日本人打败了,但那也是,蒋介石为了给美国和英国人做个表态,从长沙抽走了太多兵力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是啃不动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