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

长平之战后,秦国其实有两次绝好机会可以灭掉赵国。一次是在长平之战刚结束后,一次是在邯郸之战时。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

长平之战刚结束后的第一次机会

赵国历经长平之战后国力大损,国内仅剩有几万武装力量,秦将白起有意把握时机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进而灭亡赵国,但是这一方案却被秦昭襄王给否决了。

秦王之所以否决这个方案,一是尚沉浸在长平大胜的喜悦中,认为赵国已经名存实亡不足为虑,骄横之心日盛。二是应侯范睢妒忌白起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请和,迎合了秦昭襄王的意思,给六国合纵抗秦争取了时间。

韩赵虽然大败,但是割城这事儿,明显自尊心极强的赵国是不会答应的,果不其然,赵国违约不割让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欲图一雪长平之耻,秦昭襄王恼羞成怒,最终就酿成了邯郸之战。

所以秦国第一次没能灭掉赵国,有秦王骄傲大意的因素,也有秦国内部文武不和的原因。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

邯郸之战时的第二次机会

邯郸之战前夕,秦昭襄王有意让名将白起挂帅,续写长平之战的辉煌,但是白起却因为之前和范雎的不愉快,还心存抱怨,所以假借生病之名拒绝了挂帅征赵,秦王无奈,就换了五大夫王陵带领二十五万大军杀向赵都邯郸。

再看一下赵国这边,赵王在长平之战中因不听廉颇之言而大败,所以格外后悔,赵国在邯郸守卫战中重新重用了老将廉颇,并在国内大力招募兵勇备战。

此外,赵国的使臣也跑到了各国陈以利害,请求联合抗秦,各国虽然对秦国虎狼之师表示畏惧,但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尤其是与秦国最近的魏、楚两个大国,在面对赵国被二十多万秦军大军压境之时,各自派出了十万精锐部队支援赵国,和廉颇所率领的十万赵军里应外合,最终大败秦军,秦国伤亡超过了二十万,此战后又令赵国多延续了二三十年,其中赵国还曾有过一次短暂的中兴。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趁势灭掉赵国,反而要等到四十年后?

可见,秦国第二次未能灭掉赵国,有秦国内部文武不和的因素,有赵国顽强抵抗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东方各国意识到了秦国的重大威胁,重新走向了联合,所以才大败秦军于邯郸,为赵国也多延寿了几十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