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就是日本屠杀,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然而早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日军就已经在中国犯下了严重的罪孽,而这一场屠杀在历史课本上,却没有详细的阐述,所以我们也无从想象当时的百姓面对的是怎样的残忍与不公。
四天四夜,全城百姓只留下三十六人,还是为了让他们掩埋尸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八九四年,日本侵略朝鲜,在完全控制朝鲜后,又兵分两路入侵东北,并且偷袭了旅顺的运兵船,之后日军一路侵略大连湾,一路直接逼近旅顺。
驻守旅顺的清军吓得成鸟兽散,而爱国将领徐邦道却选择为中国而死,他率领清军坚守阵地,虽然敌众我寡,还是两次击退了日军。

日军失败后,回去运输了上百门大炮,疯狂地轰击旅顺口的大门,徐邦道和士兵在白玉山麓下英勇抵抗,不过,人的肉身哪里是火炮火枪的对手,在猛烈的炮火下,白玉山麓下变成一片血海。
因为日军惨死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对中国人抱有愤恨和仇视的态度,复仇的想法让他们疯狂,他们冲进旅顺城,对满城百姓进行疯狂的屠杀,屠杀进行了四天四夜。
“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美国记者的报道,让置身之外的美国人都特别愤怒,他们觉得不能理解日本的兽类行为,也为中国死去的百姓默哀。
而英国记者则在出版的书中写:“满地都是尸体,我们要踩着尸体过去,毛骨悚然,到处都是哭喊、尖叫和呻吟,日本人将两岁的婴儿用刀挑起来杀掉,让别人看……道路被尸体堵住,我们几乎无法穿过街巷……”
日本对旅顺的虐杀,很多历史书上是没有写的,我们只能从外国人的历史纪实里看到这一幕,牺牲的清军是幸运的,而老百姓要悲惨很多,因为他们没有武器,无法选择体面的死去,只能在嚎哭和哀求中被迫结束生命。
清军虽然英勇,但他们死亡毕竟是有准备的,而一颗子弹给予他们的伤痛,远远不如看着亲人死在屠刀下的百姓的伤痛,很多幼儿尚在襁褓中就被刺死,而那些可怜的母亲,将带着深深的痛惜失去生命。
两万无辜的同胞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幸存的三十六人是“抗尸队员”,他们用了三天才处理完死难同胞的尸体,将尸体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火化,百姓的尸体被安葬在白玉山麓,跟阵亡清军将领的尸体安葬在一起。
日军给他们立了个墓碑,上面写着:“清军将士阵亡之墓”,日军这样做是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很在乎国际对他们的看法,不想将他们屠城的丑恶行为暴露在阳光底下。
然而这是阳光底下最大的罪恶,在旅顺艳阳高照下,日军肆无忌惮地暴露出人性的丑恶和残忍,这种罪行让人很难原谅。
一八六九年,清军收复了旅顺,同年十一月,清军为旅顺遇难的同胞盖了三间亭子,殿堂匾额包以铁板皮,书写“万忠墓”三个字,门上悬挂“永矢不忘”匾额。
从此以后官民年年来这里祭祀,表达哀悼之情,也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一九零五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再次控制东北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破坏“万忠墓”,他们想捣毁“证据”。“万忠墓”被盗了,墓碑被人为破坏,后来旅顺人重新树立一块墓碑,而日本人又反复破坏。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说要“搬迁”到旅顺,其实是想要破坏“万忠墓”,这在当时激起了旅顺人的愤怒,整个东北人都开始给日本制造压力。在强大的压力下,日本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捣毁“万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