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评价一个人的套路有多深丨给历史争议人物写出挽联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据说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叶大人在面对洋鬼子时呆若木鸡,“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肚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人称“六不总督”。叶大人自比海上苏武,在加尔各答,他写诗,作画,见客,直到从中国带来的米粮吃光,于是绝食,“不食周粟”而死。

评价一个人的套路有多深丨给历史争议人物写出挽联

叶名琛,湖北汉阳人,道光十五年进士,1852年由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拜体仁阁大学士。

两年后,叶大人的尸体从加尔各答运回。尽管民间已将他黑出翔,但叶毕竟是高官,追悼会还是要开的。要开追悼会,必定会写挽联。面对这样一位特殊人物,既不能公开说好话,也不能公开说坏话,还不能说一通老生常谈的废话。这个挽联,何其难写。

最后为叶名琛撰写挽联的任务,落到了著名学者——人称“东塾先生”的陈澧身上。陈澧对联写得十分巧妙:

公论在人间,只缘十载深恩,难禁涕泪;

灵魂归海外,想见一场遗愤,化作波涛!

评价一个人的套路有多深丨给历史争议人物写出挽联

起句“公论在人间”很讨巧:在爱国主义者看来,死者就是个大傻逼;而死者亲友读来则是:后世自有公论。紧接着陈澧不再纠结于死者抗英的表现,而是强调了两件事情:

一、公私分明:我本广东人,而死者作为两广总督,于我有“十载深恩”。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所以我前往吊挽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二、博取同情:叶名琛客死他乡,殊为不幸。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我们不能再让他化波遗愤,而要帮他入土为安。

评价一个人的套路有多深丨给历史争议人物写出挽联

确实,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于公不褒不贬,于私合情合理。这一套路,百余年后,名流章士钊也学到了。他为中统特务头子戴笠写的挽联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水平。1946年3月17日,戴乘坐北平飞往上海转南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丧命,章这样写了一副挽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评价一个人的套路有多深丨给历史争议人物写出挽联

这也是水平。不管你们对戴有多少非议,刽子手也好,特务头子也罢,我反正不说,只说他生死为国家,还抓住一个不是优点的优点做文章:侠义。下联只说现象,不卑不亢,以春秋笔法一笔带过,最后把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