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文I人文视角

编辑I九歌

我们现实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已经写进了法律的,这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结果。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男子是可以有“三妻四妾”的,当然原则之上,在古代男人要是想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大多是富贵人家才有的。

中国传统的“三妻四妾”的陋习直到民国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新式思想的影响,“一夫一妻制”开始被当时的人重视起来。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其中梁启超在“一夫一妻制”上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曾在《纪事二十四首其一》中写道:“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作后人师。”

我们在梁启超的著作中能发现,他是主张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人,梁启超也是晚清和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那个时代,较早接受新式思想的知识分子。

正因为梁启超从小饱读诗书,又善于接受西方新式思想,才会提出“一夫一妻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对于梁启超的配偶,我们却是不太了解的。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梁启超以第八名的成绩,考中了举人。这时的梁启超才华横溢,受到主考官李端棻的赏识,李端棻就把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

这时的李惠仙比梁启超大4岁,两年之后,梁启超和李惠仙完婚。没多久梁启超就带着李惠仙回到了家乡,梁启超家中并不算富裕,但是李惠仙并没有心生嫌弃。李惠仙看中的是梁启超的才华,李惠仙在梁家时,任劳任怨,对待梁家长辈更是充满了孝道。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正是李惠仙的贤惠,在梁启超家乡一带颇有一些好名声。后来梁启超因为参与了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下令到处抓捕维新人士,梁启超带着全家避居澳门,就此逃过一场灾难。从这之后,梁启超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家中琐碎之事,一一由妻子李惠仙承担下来了。

梁启超能够娶到李惠仙这样的妻子,可以说是捡到了宝。在此之前,梁启超就提倡“一夫一妻制”,然而根据《革命逸史》所记,李惠仙和梁启超结婚时,还带了两个两名丫环,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王来喜即王桂荃。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阿好这个人脾气不好,加上不听使唤,就被梁家赶出了。而王桂荃为人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的喜欢,家中事务甚至财政都由她掌管。王桂荃的好,被梁启超一一看在眼里,在1903年她成为了梁启超的侧室,也称之为“小妾”。

梁启超的这种做法,似乎也违背了自己提倡的“一夫一妻制”,然而在民国时期,“一夫一妻制”也仅仅是提倡,而并未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标准。

他提出“一夫一妻制”,反倒娶了妻子陪嫁丫环,其中一孩子很出名

1924年,李惠仙病重,这时王桂荃怀上了梁思礼。虽然王桂荃是梁启超的小妾,但是她对梁启超的所有小孩都很好,这些孩子管李惠仙叫妈,管王桂荃叫娘。

李惠仙去世之后,王桂荃对待梁启超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会厚此薄彼,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上心的。先后把梁启超的子女都培养得很好,其中我们最知名的就是建筑师梁思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