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北宋贤相,但却睚眦必报,连孔子后人都不小心中了招

大家都知道,在宋朝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宰相,如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这些人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而且在品行上也很受人赞赏。但有一位宰相却很特殊,他正直起来,比包拯都铁面无私。但耍起奸来,却比秦桧还狡猾。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反复无常的人,却被称为一代贤相。此人是谁呢?他就是王曾。

他是北宋贤相,但却睚眦必报,连孔子后人都不小心中了招

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文科连中三元的一共才17人而已。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北宋文学家杨亿见到王曾所作的赋后,赞赏地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啊!”

在宋真宗期间,他累官至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还规劝宋真宗减少“天书”和修宫殿的事。天禧二年,王曾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陷害,出任应天知府。当时应天府民间谣传有妖在晚上抓人吃,搞得人心惶惶。王曾就让人在晚上将大门敞开,对着邻里喊道:“如有妖,就先来吃我”。结果王曾第二天活得好好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他是北宋贤相,但却睚眦必报,连孔子后人都不小心中了招

宋真宗去世后,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代理之意)听断军国大事。”宰相丁谓为了讨好刘太后,便让王曾去掉“权”字。但王曾却不答应,坚持太后只是代理国政。后来丁谓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曾提议年幼的仁宗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接见大臣。大事由太后决定,小事则由太监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

对于丁谓的提议,王曾并不同意。在遭到反对后,他冷眼旁观丁谓一党的一举一动,默默收集证据。后来他抓住时机,将丁谓、雷允恭一举拿下。从此,连刘太后都开始听王曾的意见。而王曾也并非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最大的缺点便是心胸狭隘。王曾走上仕途后,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将堂妹嫁给了孔子的后人孔冕。但孔冕夫妻二人却感情不好,时常吵闹。

他是北宋贤相,但却睚眦必报,连孔子后人都不小心中了招

当时宋真宗正打算封禅泰山,如果在山东地面传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不和的消息,那吃亏的肯定是王曾表妹。毕竟,孔冕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为了帮助自己的表妹掩盖真相,王曾故意去孔府做客。出来后不久,坊间就流传出孔冕要用毒酒毒死他的说法。王曾还假惺惺地上奏说:“我相信孔子后人应该不是这样的人,肯定有误会!”宋真宗忙着封禅,也没空处理孔家的家事,但孔冕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降了一大截。后来有官员为孔冕叫屈,宋真宗一直押着不给处理。王曾利用手段,为自己保全了面子。对于这样的人,你说他是好还是坏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