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198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第四次大裁军工作,而在这当中有一项任命十分引人关注: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于1983年10月1日归国家铁道部领导,也就是说,原本作为陆军兵种之一的铁道兵就此正式退出了军队。

也许很多人会问,铁道兵是什么?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武装部队,他们从红色革命年代一路走来,经历了从武昌起义开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建立,毫无疑问是一群身经百战的老兵。

而铁道兵一听名字就知道仿佛是修路的,那些惊天动地的战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似乎都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前线战士们浴血的时候,铁道兵总是会为他们铺好一条宽敞的道路,让后援补给永远不成问题,而当战争已经结束,所有人都脱下军装过上安定生活后,他们仍然要用生命来建设这片土地。

早在遥远的1945年时,抗日战争刚刚取得伟大胜利,东北地区被重新夺回,由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部队组成了一支东北人民自治军。

而当时东北境内还有很多日军修建留下的铁路,在当时,这是最为发达的运输方式,而我方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的袭击,确保各个铁路线的安全,便建立了护路军。

这些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看护在铁路沿线的桥梁、隧道和车站附近,严密勘察特务或土匪活动,同时去配合铁路上的员工抢修铁路桥梁,这就是最早期铁道兵的雏形。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随后,解放战争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打响,东北地区也在战斗中不断获得胜利,队伍得以进一步扩大。

战争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部队的建制自然也随着变化,到了1948年时,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进行加强,很多铁路员工、技术干部、技术工人被调了进来,还下辖着政治、工程、供给、卫生等一众部门,然后以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名命。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这支部队从建立之初似乎就把忠诚和稳固放在了心中,即便后来又多次整改整编,由铁道纵队变成了解放军铁道兵团,但他们自始至终都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奋战在后勤一线。

铁道兵的宗旨是什么?“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战争是很复杂的,不只有你来我往的拼杀,更有后勤方面的博弈,而铁道兵团信守着自己的承诺,无论解放军在哪个战场作战,他们都会紧随其后,为先锋部队架桥铺路,保障他们的生命线。

在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当中,铁道兵是绝对功不可没的团体。

而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战争的阴云似乎已经逐渐远去,这群钢铁一般的汉子却并没有得到享受的生活,他们再次投身而入国家的建设之中,开始修复起破损的道路、桥梁。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但紧接着,美帝国主义又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面前,当志愿军大部队浩荡跨过鸭绿江时,后方大批的铁道兵也和他们一同奔赴进入了残酷的战场。

虽然队伍中有着许多饱受战争洗礼的老兵和各处铁路部门的技术精英,可是当时的我们,在装备、技术方面实在太过于落后,更别提和世界上最顶尖的美国相较量了。

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卓绝程度,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再清楚不过了,然而当时志愿军最为困难的地方其实也就是后援补给。

我们根本没有飞机,只能通过铁道运输,可铁道也不多,而且四处天寒地冻,环境极其恶劣,但由于部队是深入朝鲜作战,后勤线路势必会被拉得很长,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反观美军方面,可以随意地通过空中力量进行运输、投放补给品、支援战场,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凭借着这股力量,可以用轰炸机很轻松对我方后勤线造成致命打击,对那些我方行军途中的重要道路、桥梁也是同样如此。

除此之外,脆弱的铁道还要应对像冰雪、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稍有不慎就会被毁坏得一干二净。

所以无比沉重的担子就只能再一次落到铁道兵身上,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艰难险阻,什么叫不可战胜,只知道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就是一定要确保志愿军后方的铁路运输通畅。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段堪称疯狂的抢修之旅,美国人成群的轰炸机在头呼啸而过的情况从未停歇,而从1951年8月开始,“联合国军”甚至专门针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实施了长达十个多月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就是所谓的“绞杀战”。

我们是压根没有空中力量的,被敌人轰炸也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铁路线被一次次地轻易摧毁。

没有飞机,但我们有铁道兵。

铁路炸毁就修铁路,桥梁炸断就修桥梁,无论敌方如何故技重施,铁道兵永远以决心迎战。

靠着这些人,我军最终粉碎了空中封锁,保障了铁路运输,先后修复铁路900多公里,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连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都无可奈何地承认:“尽管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阻断中国军队的物资供应,但中国军队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当抗美援朝终于结束,铁道兵们也回到了祖国,这一次是真的不用再打仗了,可难道不打仗就不会死人吗?不是的。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落后的祖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而交通运输自然是避不开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很多大山里的极度贫困地区,修路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所以铁道兵们当仁不让地再次投入工程,夜以继日地铺路搭桥,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国的脉络逐渐被串联成为一个整体,推动着国家的腾飞。

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这些几乎难以完成的作品,全部出自铁道兵之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成昆铁路,不是因为它的工程如何宏伟,而是甘愿为它作垫脚石的无数英魂。

在这条道路被开辟之前,成都与昆明之间,是高耸复杂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即便是国外的建筑专家面对如此地貌,也只能望洋兴叹,可是三十万铁道兵扑了上去,只为了西南部地区的大力发展。

他们根本没有大型机械和精密仪器,有的只是铁锹、推车和自己的双手,在难以言喻的恶劣环境下,铁道兵硬生生用人力开山破河,有人死了,便随意葬在铁路旁的山丘。

没有谁不想回家,但也没有谁怕死,整条成昆铁路总共花去了十二年时间才完全建成通车,但就在这条壮阔的道路两边,布满了累累的尸骨,整条铁路沿线就有22座烈士陵园,几乎是一公里一忠魂。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中国铁道兵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能力:十二年,入地深挖一万三千米,比较线勘测11000千米,地质测绘1500平方千米,铁路总长1100千米,以人力征服自然。

后来,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前往参观完成昆铁路,他无比感慨地说:我是数学家,我能计算出一道道数学难题,但是我永远都没办法计算出铁道兵指战员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事实上,我们从未忘记他们的牺牲奉献,在龙川江上的那座龙骨甸大桥桥墩下,还刻着“熊汉俊烈士千古,昆明铁道老兵”的字样。

这位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战士和战友在工作时的意外中落入了桥墩的水泥里,他奋力将战友推了上去,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四十多米深的桥柱中心,和整座大桥融为了一体。

而像他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所以直到如今,所有通过龙骨甸大桥的列车都会自觉地遵守一个规则,就是鸣笛三十秒钟,这是在向桥墩下的熊汉俊烈士以及无数的忠魂致敬。

从1948年抗战后为了保护铁路而组建的铁道纵队,一直到1983年正式受命归入铁道部管辖变成工人,花去了三十五年的时间。

而在这三十五年当中,他们在战争中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备战公路430多公里。

在和平年代中,他们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等等,都是这群人的杰作。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而同样的,在这三十多年里,铁道兵牺牲了8000多人,将近60000人残疾或身负重伤,这是一支在和平年代牺牲最大的部队。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1982年的时候,邓小平执意要取消铁道兵这一历史悠久、光荣部队的编制呢?他的坚持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所在?

其实早在1975年时,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执政后,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整顿部队上,国家已经迈入太平,此时搞建设、发展经济才是重中之重,而人数过多的军队反而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从1950年到1980年间,我国一共裁军了5次,裁去300万兵力,可部队的军费支出,仍旧占了全国财政的六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解放军副参谋长何正文对铁道兵进行裁剪的提议,经过深思熟虑后,邓小平最终同意了。

以前,国家百废待兴,需要铁道兵来顶着困难建设,但如今,很多工程都可以由私营企业执行,铁道兵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所以在之后的中央军委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问题,但众人的意见却各不相同,因为铁道兵的贡献和牺牲无人不知,现在是要保留还是要完全取消呢?

如果要保留,又该保留多少?至于放在铁道局名下管理,又到底该怎么管理呢?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这些都是很复杂的问题,经过了很久的讨论,军委才得出了初步统一:将铁道兵裁去大半,仅保留十几万人,并脱离军队,由国家直接领导,部队经费也从工程经费中调取。

光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有一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意味,而消息传到铁道兵战士们中间,自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找到自己的首长,请求他们去抗议。

面对这样的处境,铁道兵的老领导、开国上将之一的陈再道便急匆匆地前往军委想要和邓小平商量,可是他连人都没见着,就在军委秘书杨尚昆那里得到了消息,他告诉陈再道,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了,铁道兵必须裁撤,这个问题很严肃,他的态度也很坚定。

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国家大决策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环节,但其实这件事情是经过邓小平长久思考后最终作出的决定,即便陈再道和张震这些高级将领多番求情,他的态度都是一样:铁道兵必须全部撤销,全部转业,一个不留。

而邓公之所以下决断,还是为了大计着想,落后的中国需要发展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领娱,庞大的军费开支实在吃不消,裁军工作一直都在进行着。

铁道兵的确是功勋卓著,在以前也是作用巨大,可正是因为如此,经过了不断发展、不断扩充后,这个时候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实在太多,所以不得不裁。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不过将领们的强烈申请倒不是完全出于私心,他们只是对当时的形势感到紧张,害怕战争随时都会再次爆发,而铁道兵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以目光长远的邓老才会拒绝,他明白此时的中国不会在短期内面临战争,而将那些战士转为铁道部的工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他们曾经在部队中无比踏实、勤恳,如今迈入国家部门后,必然也会在岗位上尽全力作出贡献,从而促进基建的发展。

但他并没有寒了大家的心,而是郑重作出保证:“只要真的打起仗来,铁道部的所有人都还是铁道兵。”

如此一来,战士们便再无二话,只是忠诚服从国家和上级的安排,纷纷进入企业工作,其中最大的一部分组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简称中国铁建。

1982年,邓小平为何要裁掉铁道兵?面对各方异议,伟人回复很高明

在他们的工程技术基础上,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铁建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家特大型企业,除了基建建设外,还同时做起了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等一众业务,昂然傲立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中。

而这些成就,绝离不开当年老兵们钢铁精神的一脉相承,也证明了当初邓小平对他们的信任,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上,铁道兵永远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奉献,才能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的态度一路迈过所有的艰难困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