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这张老照片摄于1935年,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在祈年殿顶上的留影。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焚毁于雷火,此后清政府虽用了七年时间重修,而未能完成。民国时期,为了实施好祈年殿修缮工程,梁思成林徽因参与其中,常常亲临天坛修缮现场。而身体力行、致力于搜寻、发掘、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林徽因情不自禁而又自豪地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一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主要文学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同时,因容颜俊秀,她与陆小曼、周璇、阮玲玉并称为“民国四大美女”。仅就才华和成就而言,其同时期及以后能与之相比的女性少之又少。在她身后,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与徐志摩

1921年,具有渊博知识、风雅谈吐、英俊外貌的民国大才子徐志摩(林父弟子)在英国与林徽因相遇,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写出《再别康桥》这一举世名作,甚至为林徽因不惜与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国学泰斗金岳霖

而金岳霖一直恋着林徽因,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终生未娶。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林徽因去世后,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中)女儿梁再冰

而林徽因在其名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写出“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长期被误读为写给徐志摩的,甚至演变成了一句情话,然而实际上,这句话写的,是林徽因的小儿子梁从诫。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影

林徽因真正的白马王子是梁思成。说起林梁两家,那是声名显赫。林家是杭州大家,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而林徽因的叔叔,就是写下著名《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民国先烈林觉民。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梁思成书写《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的长子,他有9个子女,其中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被誉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和林长民先后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两人是好友。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林徽因的结婚照片,婚纱是徽因自己设计的。

林徽因值得被关注的远不止美貌和情感。1920年4月,林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1928年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婚后梁思成对林徽因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而在考察中,梁思成甘愿为林徽因做车夫,留下一段夫妻恩爱佳话。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夫妻二人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她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不仅才貌双全,更有一身傲骨。七七事变前夕,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甘愿留在祖国吃苦。在日军占领北平的前一晚,林徽因一家老小抛下了安逸的四合院,奔赴了西南大后方。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为此,一贫如洗、疾病缠身,而其三弟林恒作为飞行员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林徽因曾在诗作《哭三弟恒》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林徽因夫妇和朋友在昆明自建的房屋

随着日军的不断轰炸,林徽因一家三口又从昆明城区迁到市郊,梁思成在村里一块借来的地皮上,用未烧制的土坯砖盖了三间小屋。土坯墙,三合土地面,窗户上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脆弱的棉纸,外墙只有一层烂泥巴,这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建筑师一生中唯一为自己建造的房屋。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1941年,病中的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在四川李庄。

由于战乱和病痛,严重损害了林徽因姣好的容貌和健康。1941年冬,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偏远山村——李庄。从那时起,林徽因就经常发烧卧床,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快乐。梁思成为了给她打针,甚至学会了静脉注射。而林徽因人生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是缠绵病榻;她的才华和学问,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从未有机会得到全面的施展,成为其平生最大恨事。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但林徽因又有博大的胸怀,对日冦有国仇家恨的她,当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对日本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1949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在北平和平解放时,为保护古代建筑误炸,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专门派代表造访,表现出对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态度使林徽因夫妇顿感欣慰,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坚定了留在北京的决心,并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他们应解放军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林徽因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为此,她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

老照片:我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

建国后,林徽因为保护我国传统的景泰蓝工艺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她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