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疯掉?古人中举到底有什么好处?看了就明白了

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儒林外史》,其中《范进中举》的情节更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书中写道,年逾五十的老头子范进不负众望考上了举人,名满乡里的退休知县张知县就立马来道喜了,不仅是和范进称兄道弟的,还送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加上市中心的一套房子,打这之后来了非常多的奉承的人,送田地的、送房产的、更有那些愿意来当牛做马的,三个月之后,一辈子穷苦的范进连丫环都是有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中举真的可以让人一下子就变得这么厉害吗?简直就是一夜之间飞黄腾达呀。

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疯掉?古人中举到底有什么好处?看了就明白了

范进中举

按照书中所写的情节来看,描写的是明朝的事情,明朝的时候,举人真的是太稀有了,在当时从举人到进士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从秀才到举人之间,最少也是百里挑一了,所以确实在那个时间举人真的是非常稀有的,按照明史的记载,三年一次乡试,一般一次科举要选出近千名的举人,举人都可以参加会试,但是不一定会有人去,一般在北京每科考试的人是三千到四千人,也就是从乡试是三十取一人,进士是十进一,一辈子从举人没有考中进士的不超过万数,但是当时考试的秀才就有几十万人,这就立马把举人的地位给凸显出来了。

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疯掉?古人中举到底有什么好处?看了就明白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在一些南方的大省里面,举人本人必须是有声望和地位的人才能做,或者是投靠了哪个有声望的人,从而拿到一个中举的机会,基本上各个名门望族都推一个,十几个官员自己再推一个,基本上就没什么名额了,寒门在那个时候是在是难出个举人。中举这个事情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是迈进政府半只脚了,只要再进一步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疯掉?古人中举到底有什么好处?看了就明白了

举人在地方上是拥有着很大的权利的,基本上就是地主们的代言人,虽然说举人不能够马上当官,但是基本就像进入了预备役,迟早都是要做官的人,所以就可以干涉本地的政治了,除此之外,在当时那个凭着关系做事的社会上,就算已经是有着一定的政治能量了,而进士因为要外出做官去了,反而是不如举人在当地的地位和权力大。

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疯掉?古人中举到底有什么好处?看了就明白了

最关键在于,中举之后可以免除赋税,很多人带着资产来投靠就是因为官税太重,宁愿送人也是不愿交官税,很多人把田产都挂在举人的名下,虽然说举人会分成,但是总比官税要少得多。由此可见为什么举人在当时有多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范进中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