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说起那些年革命战争中的卧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所谓卧底就是隐藏在敌军身边打探情报的那类人,每一个卧底都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否则一旦身份暴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正是因为危险指数太高,所以在历史上,卧底一般都是男性。当然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女卧底。老话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由此可见,军事情报在战场上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提前知道敌军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我军就能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如此一来,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女卧底叫做李振芳。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李振芳出生于1920年,江苏扬州人。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家里孩子很多,劳动力却只有父亲李直明一个。当时,父亲在一个不起眼的杂货铺工作,工资微薄,养活这些孩子是件困难事儿,但李直明是个开明的人,一直很支持孩子们去学堂读书。

同时,李直明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孩子们他总是一碗水端平。他觉得女孩子也要读书,将来才能够独立,才能不依附于其他人。

李振芳对父亲这种思想非常赞同,她时刻谨记父亲的教导,从小就对国家大事非常上心,爱国主义情怀十分浓厚。在学习方面,李振芳也比一般孩子更刻苦,她发奋读书,在小学毕业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进入扬州中学学习。

李振芳长相出色,也不缺乏敢于吃苦的精神,她曾拜武术大师刘殿壁为师,日日勤学苦练,武艺日渐精进。最终没有辜负师父的期待,在扬州市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的序幕被拉开。两国交战,受苦的是百姓,百姓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少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经济也变得十分萧条。

12月,扬州沦陷。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父亲李直明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一时之间,一家人都过上了吃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

这时候填饱肚子才是正经事,懂事的李振芳决定不再上学,要去工作维持家中的生活。刚好李振芳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有了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想法。她开始想去延安参加革命,但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无法前往延安,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实在不忍心向父亲开口。

于是,李振芳便留在了扬州,成绩优秀的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家庭老师的工作,经常去学生家里补习,以此来补贴家用。与此同时,李振芳也没有放弃心中的革命理想,时刻都想着去革命队伍里,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后来,李振芳想要投身革命的想法还是被发现了,让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父母非但没有阻止,还鼓励她,认为其参加革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得到父母的支持后,李振芳也更加坚定了要参加革命的决心,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路费,这个计划没能马上执行。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父亲在狱中与老中共党员夏岚结识,当李直明得知夏岚的身份后,知道女儿的机会来了。当下就向夏岚诉说了李振芳想要参加革命的愿望,并询问夏岚能否带李振芳去参加革命。

夏岚听后欣然应允,并保证自己会将李振芳安全送入革命队伍。有了老中共党员夏岚的引荐,李振芳顺利进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她的革命之路。

在部队里,李振芳表现十分出色,遇事沉着冷静,作战英勇无畏,上级领导觉得她有做卧底的潜质,于是将她送去国名党方面潜伏。

起初,李振芳只是国民党军中一名普通士兵。但后来因她表现突出,不明真相的长官认为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为自己所用,便将李振芳一路升到国民党中尉政训员的位置。

在抗日战争时期,多方势力割据,局势很不明朗。这些势力包括共产党、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形势十分复杂。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在认真分析形势后,提出“击敌、联李、孤韩”的重要战略方针。

当时,国民党游击部队正驻扎在泰州,外界将他们称之为“二李”部队。其中,有一个名叫李明扬的长官。他曾是“台儿庄战役”中的优秀将领,同时也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声名赫赫。因此,所有爱国青年和怀揣着抗日决心的人,他们都将李明扬奉为偶像,千里迢迢赶到了泰州。而李振芳就是那个时期被纳入“二李”部队的,一进入部队就被授予中尉军衔。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图|李明扬

1939年初,新四军一直进行抗日战争,严格执行陈毅的作战计划。后来,新四军转战来到了江都地区,沿途不断吸纳新的革命力量,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便干脆停在江都,并建立了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0年5月,日军对我军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新四军吃了个哑巴亏,与敌人对战许久,伤亡不少,于是全体转移到郭村一带休整。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按捺不住了,打起了鬼主意,借机怂恿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两人制造两军摩擦,一招借刀杀人运用得炉火纯青。

很快,韩德勤向“二李”部队下达了进攻郭村的命令,李明扬立马调集大量人马前往郭村,并制定了一份攻击新四军的作战计划。郭村一带形势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6月27日中午,李振芳正在房间午休,屋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被吵醒的李振芳打开房门,发现勤务兵(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干部都有自己的勤务兵,主要负责日常起居,通常没什么正事)正站在门口,他告诉李振芳部队今天发饷了,问她要不要出去吃饭。

李振芳表面上波澜不惊,心中却产生了疑惑:“这还没到月末就发饷了,出什么事了吗?”因为“二李”部队属于杂牌军,军饷经常连拖好几个月,这回发得这么爽快,肯定有猫腻。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图|国民党军队

一般来说,如果部队提前发饷,往往意味着很快就要打仗了。想到这儿,李振芳顿时感觉不妙,来不及多加思索,她连忙穿好军装出了门。

怕自己想多了,李振芳决定先四处看看,打探点可靠的消息。李振芳来到财务部门,只见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来领军饷的士兵,排起了小长队,一个个脸上都满是兴奋。李振芳也加入了进去,她假装不在意地问道:“怎么提前发军饷了?莫不是有什么任务?”

李振芳长得漂亮,还有文化,女干部向来又不多,李振芳在军队中很受欢迎,追求者众多。马上就有人接了话茬,说:“明天我们要打郭村,上面提前发饷应该是为了激励大家伙儿。”

猜想被证实了!李振芳表面上若无其事,实则心里倒吸了一口冷气。她现在必须不动声色,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如果这时候离开,难免会引来士兵们的怀疑,绝对不能冲动。

排在她后面的士兵,见李振芳衣服肩膀上有两颗星星,立刻走上前来套近乎,谄媚地对李振芳说道:“这坡子街可繁华了,好玩的地方多着呢!您到时候可一定得瞧瞧去。”

“坡子街”是泰州城里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国民党部队许多士兵都爱去那找乐子。平时口袋里没钱自然不能去,可每到发饷银的日子,士兵们都要去那里消费个痛快。

眼下李振芳心里正烦闷,这士兵又实在热情,李振芳只好东扯西扯,随意敷衍这个士兵。即使她很想立刻离开,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得等领到了饷钱才能走。

饷钱一拿到手,李振芳就立马往“坡子街”走去。在此期间,勤务员一直跟在她身后,一丁点儿要离开的样子都没有,这让李振芳很不自在。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坡子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酒楼、澡堂、赌坊之类的店铺很多,正是热闹的时候,每家饭店都坐满了士兵。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两李”部队的,李振芳当时身穿军服,佩戴中尉军衔,来到一个饭桌前呵斥道:“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你们这样稀稀拉拉,成何体统!”

其中有个领班看见李振芳脸色不对,连忙示意手下赶紧整理着装,李振芳又问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你们怎么都聚在这里喝酒?”

那名领班假装委屈道:“长官,您有所不知,这军饷拖了两个月,今天好不容易发下来,我们可不得来这坡子街潇洒一回。再说了,上级已经下令,兄弟们马上就要去打仗了,这钱要是再不用出去,到时候怕是没命花,这也是有可能的。”李振芳问道:“打仗,打什么仗?”

领班看了看周围,然后神秘兮兮地低声说道:“听说是打郭村,但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李振芳当即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假意聊了几句便迅速离开了。当务之急,必须马上把国民党攻打郭村的信息传递出去,让新四军早做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光知道“二李”准备进攻郭村还不够,最好能把作战计划也弄清楚。这时,李振芳想到一个人,她可得好好利用。

李振芳打听到司令部作战科只有一个人看守,那看守的参谋平时与自己私交甚好。面对李振芳的询问,参谋没有一丝犹豫,当即就把作战计划拿给李振芳看,她将这份作战计划默默背下,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作战科。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图|国民党女中尉(影视剧剧照)

现下“两李”部队进攻在即,李振芳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找到中间人,让他代为传达这个情报,但如果要把国民党的全部作战计划告诉联系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传达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偏差;二是由自己把情报直接传递给新四军,这样较为稳妥些。

李振芳果断采取第二种方法,首先得把勤务兵这个尾巴甩掉。于是,她说自己要去买鸡蛋,让勤务兵先行离开。

随后,李振芳迅速来到一个裁缝铺,这里实际上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李振芳迅速把国民党的衣服脱下,换上了一身白色旗袍,从后门溜走。天黑了,李振芳就趁着夜色向前走去。

前往新四军驻地的路上有一条小河,李振芳水性不怎么好,但为了传递情报,她毫不犹豫下水了。还好当时是夏季,河水并不冷,但没有料到河水很深,李振芳刚往对面走了几步,河水就涨了起来。

李振芳顿时有些胸闷,但她还是坚持着。等她好不容易到达河对岸时,身上早就没有什么力气了,大口喘着粗气。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稍作停留的打算,一路跌跌撞撞,努力朝村庄走去。过了这条河,就离新四军的驻地不远了。

没一会儿,李振芳就被一名哨兵拦住。哨兵十分警惕地看着这个狼狈的女人,并质问她:“你是谁,来这里有什么目的?”李振芳浑身湿漉漉的,晚风吹得她直打颤,着急地说道:“快带我去找叶飞司令,我有重要情报告诉他!”

哨兵打量着李振芳,对她说的话持怀疑态度。但情况紧急,斟酌一番后,他喊来另一个士兵,两人将李振芳带到一间屋子,并嘱咐她先在这里休息。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图|叶飞

之后,哨兵又去将叶飞司令和几位重要领导叫了过来。一时间,屋子里站满了人,迷迷糊糊的李振芳见到叶飞后,松了一口气,将敌人明日凌晨要来攻打郭村的事,一五一十全部说了出来,并告诉了他们敌人的作战计划,嘱咐他们明日要当心。

当时,夜已经深了。浑身湿透的李振芳被送到了苏北特委妇女部长施月琴的房间,施月琴为李振芳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她实在太累了,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叶飞等将领听了李振芳的情报后,十分震惊。他们没想到,敌人竟来得如此之快,针对这个情况,他们连夜制定了作战计划,并迅速进行战略部署。新四军一向和郭村百姓相处得很好,百姓们纷纷赶来帮忙,为战士们准备干粮。

28日清晨,哨兵发现“二李”部队悄悄向驻地靠近,马上就对我军展开攻击。好在我军早有准备,“二李”部队扑了个空。

由于,这次是韩德勤怂恿“二李”部队的,也就意味着为首的两名将领仍有被劝降的可能。于是,我军建议双方休战,免除不必要的人员损失。

当时,我军只有一个团作战,却要对抗“二李”部队13个团的士兵,双方兵力悬殊,“二李”皆认为他们赢的几率很大,便不同意我方休战请求,还是对郭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我军人数虽没有敌军多,但已经提前知道了他们的作战计划,早就做好了防御准备,敌军休想一举拿下郭村。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图|郭村保卫战油画

战争还在进行着,我军的支援部队也赶到,两支部队合力对“二李”军队进行反攻,一举歼灭了敌方3个团的兵力。“二李”军队开始向泰州撤退,战争态势逐渐明朗,我军胜利在望。

在陈毅的积极劝说下,李明扬、李长江两位国民党将领决定保持中立,不再与我军对战。这场我军保卫郭村的战斗,我军取得了全面胜利。

而李振芳也不适合回到国民党军队了,自此李振芳改名郑少仪,留在新四军部队。郭村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李振芳的努力,正是因为她冒着生命危险,连夜为我军送来军事情报,我军才能这么顺利取得胜利。

在后来许多年里,叶飞司令还常常回忆起,当年郑少仪到新四军驻地送情报的场景,他说:“郑少仪真的很了不起,当时她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就敢只身渡河,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情报,在保卫郭村这场战斗中,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郑少仪一直在新四军部队做后方工作,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建国后,郑少仪就在法院工作。

从幕后走到台前的郑少仪还是一样简朴,从不铺张浪费,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导致郑少仪有时会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但她总是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办公条件也好了,当然要抓紧时间多为国家做点事情。”

1940年,国军提前发饷,饭店满座引女中尉怀疑,急告新四军需当心

事实上,郑少仪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总是教导他们要努力学习,一有闲暇时间就督促他们的功课。

1983年,郑少仪正式退休。在这段时间里,郑少仪撰写了一本革命回忆录,她想让年轻一辈也好好了解那段艰苦的红色岁月,对于自己给新四军送情报的事却只字未提。

后来有一次,二儿子储方建从部队回来,与郑少仪聊天时无意提起了部队里的武器。郑少仪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她说:“勃朗宁不好用,当年新四军作战的时候,连敌人的皮衣都打不穿。要说啊,还是老式的驳壳枪最好用。”

儿女们听了母亲这番谈论,十分惊讶,他们不知道母亲竟对军事武器有这么多研究。在儿女的追问下,郑少仪才缓缓说出了自己当年送情报的事。

2002年10月,郑少仪与世长辞,她的生命永远留在那光辉灿烂的革命岁月里。临终前,她对儿女说:“这辈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妈妈很骄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