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南孤儿”盼着,有生之年能见见亲人

作者:山西新闻网
“江南孤儿”盼着,有生之年能见见亲人
“江南孤儿”盼着,有生之年能见见亲人
“江南孤儿”盼着,有生之年能见见亲人

“越过万水千山,穿过茫茫人海,我要回家,我要找到我的亲人。”这是众多寻亲者的心声。

查阅史料,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江、浙、沪一带的许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力抚养骨肉。为了让孩子能生存下去,这些家庭被迫将孩子遗弃到上海、江阴、合肥、无锡、崇明、苏州等地,其中好多孩子被北方的家庭收养,这些孩子便被称作“江南孤儿”。

一位寻亲者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么多年,生活在阳泉的“江南孤儿”们,各自经历着自己的酸甜苦辣,有的被收养家庭宠成宝,有的却是命运多舛,经历了各种艰辛与磨难。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厘清自己的身世,找到自己的亲人,寻回自己的“根”。

日前,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来到山城阳泉的“江南孤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寻亲故事,切实感受他们对于“回家”的渴望。

一位花甲老人的“回家梦”

阳泉有一位特殊的“江南孤儿”,她已经是花甲之年。十年寻亲路,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江阴寻亲协会山西站负责人,她叫梁素英。

梁素英从小便从他人口中得知,自己是被人从上海抱回来的,但她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来自哪里、姓甚名谁、生日是几月几日。她只依稀记得,六岁那年,她的大舅把她丢在上海的一条马路上,之后她被人抱进了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过了几天,一名叔叔把她领走,而后将她带到了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北头岭村。

“怕伤了养父母的心,所以我大半辈子从未有过寻亲的念头。后来养父母都去世了,在儿女们的劝说下,2011年我走上了寻亲路。”之后,梁素英几下江南,参加寻亲活动、联系上海孤儿院、查档案资料、在寻亲网上发帖子、询问有关人员……她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寻亲路上,面对每一份寻亲资料,她都认真阅读,生怕漏掉一点家人的信息;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她都仔细辨认,生怕错过一次与亲人相认的机会;面对泛黄的稍微一碰就可能碎掉的纸张,她仔细筛查自己的信息,生怕把哪一页漏掉。然而十年的努力,“回家”还是个泡影。

在多年的寻亲过程中,梁素英逐渐了解到,阳泉还有众多和她经历相似的人,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低,甚至有的都不识字,更别说上网了,这些都增加了他们寻亲的难度。这些人的寻亲之痛,梁素英感同身受。于是,她在为自己寻亲的同时,也积极地为其他“同伴”四处奔走。

退休后的梁素英不仅自建寻亲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还结识了一些上海的寻亲志愿者,自己也加入到寻亲志愿者协会。她说:“为了寻亲,我去了七八次上海。到目前,我已经为几百名孤儿找到了他们的领养资料,大部分人知道了自己的生日、领养时间,有不少人还知道了自己原本的家庭住址和真实姓名。我还去过无锡孤儿院、常熟安老院、浙江嘉善派出所、上海半淞园派出所,找过曾在上海福利院工作过的瞿老师,在他那里有查到了一百多位孤儿的信息。现在好多人都不用跑上海了,只要在我这里一查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户籍登记信息了。”

多年来,梁素英一直花时间、精力、金钱,南下北上,四处奔波,不断寻找着“江南孤儿”亲人的线索。“我今年67岁了,我想在还能跑动的时候多帮帮大家。帮人就是帮己,说不定哪天就找到我自己的家人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兄弟们走进我们这个大家庭,帮助更多的孤儿找他们的家!”梁素英哽咽地说,她看到“江南孤儿”的经历及遭遇,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流泪。

时隔60载,身在阳泉的同胞兄弟洒泪相认

前不久,在平定县城的一个小饭店里,一场特别的联谊会,让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激动落泪。

“哥!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找到你!”65岁的王银孩抱着67岁的哥哥张福贵,两行热泪喷涌而出。时隔60多年,这对来自江南的同胞兄弟终于相认了。

原来,张福贵和王银孩都是“江南孤儿”,张福贵是盂县一家铁厂的退休工人,王银孩则是华阳集团的退休工人。之前他们彼此不认识,是一份DNA鉴定报告才让他们知道,原来他们千辛万苦寻找的兄弟就在身边。

张福贵、王银孩兄弟俩来自江苏高邮,他们的本名是姜万阳、姜万财,当时因无力抚养,被父母送到了上海福利院。之后兄弟俩又被同时送到阳泉,哥哥姜万阳被送到盂县一张姓人家,取名张福贵,弟弟姜万财被送到了一王姓人家,取名王银孩。

哥哥张福贵告诉记者:“我比弟弟大两岁,当时六岁了,所以还记得老家的河、桥、哥哥姐姐。30多年前我就开始寻亲了,给上海电视台写过信,也跟《等着我》节目组联系过,江阴公安局采集了我的血液信息。直到后来才和我弟血型对比成功。”

弟弟王银孩告诉记者他当时寻亲好久都没有结果,就在他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时,是好大姐梁素英帮他采集了血样,并把血液信息发布了出去。“她特别热心,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都是‘江南孤儿’,就感觉特别亲近。如果没有她,我和哥哥可能就错过了。”王银孩说。

2021年11月5日,梁素英陪同张福贵和王银孩兄弟俩一同踏上了回江苏扬州的探亲之路。兄弟俩路上想着,分别这么久,估计家人早已将他们遗忘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见到亲人的那一刻,预先假设的场景完全“崩塌”了,他们面对的是家人超乎热情的接待,“我见了哥哥姐姐,真的没有一点陌生感,而且就是感觉回到家了!”张福贵告诉记者。兄弟俩从哥哥姐姐口中得知,当年父亲将他们送走后就后悔了,而且去上海找过他们好多次都没找到,这些年心里一直挂念兄弟俩。知道这一情形,张福贵、王银孩藏在心里多年的“心结”也打开了。

张福贵、王银孩兄弟俩现在都过得很幸福,都有一儿一女,认亲后兄弟俩经常通过视频聊天。王银孩说他前不久还骑摩托车去看了哥哥,“多了个亲人,当然多了份牵挂!”

王银孩告诉记者,当年在上海福利院,哥哥和他的编号分别是“368”“369”,“这个数字就吉利,注定我们会相聚”。虽然弟兄俩在寻亲路上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在花甲之年,他们圆了自己的“回家梦”,找到自己的亲人,找到了自己的“根”。

寻亲路上一起感受酸甜苦辣

“我们虽知人生已经不能改变,虽知回家的路途渺茫,但在饥饿、埋怨、感动、牵挂、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走过半个世纪后,我们依然希冀——用60载甚至一生的不幸换回一刻的幸运。60多年的思念和泪水,无数次寻找,我们只盼望,在有生之年,见见梦中的家,看看梦中的亲人!知道哪里是我们的根!”这是不久前,梁素英在纸上写下的“心愿”,看得让人心疼。

这些年,除了阳泉,梁素英还去临汾、长治、晋中、太原等地,帮一些寻亲对象完善寻亲资料。“我一有机会就往其他网站发资料,如南京电视台、宝贝回家网、中国寻亲网等。我还参加在苏州、江阴、嘉兴、崇明岛等地举办的寻亲会……”梁素英说这些年每每看到兄弟姐妹们拿到自己的领养资料时那份激动的心情,就不由得陪他们流泪、欢笑。2018年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某档寻亲节目现场,梁素英在台上代表所有到会的孤儿们告诉家人:“我们只想看看梦中的家,只想见见梦中的亲人,别无他求。”

在不久前举行的“江南同乡”联谊会上,梁素英高兴地宣布:“根据DNA鉴定报告,64岁的李海拴与浙江嘉善的哥哥比对成功;64岁的郭彦慧与浙江嘉善的哥哥邹志刚比对成功;65岁的郭拉香与南京86岁的母亲DNA比对成功……”现场一片欢腾。梁素英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从2014年以来,她已经成功帮助27位寻亲者找到了亲人。

2021年10月3日,梁素英又陪同阳泉65岁的郭拉香,回到家乡江苏南京高淳认亲。梁素英与郭拉香于2015年结识,在她的帮助下,郭拉香到上海福利院找到了领养资料。经过DNA比对,与江苏南京溧水和凤的母亲俞雪美比对成功。原来,1960年,为了女儿沈生凤能活下来,俞雪美带着4岁的她到达上海,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收养。不料女儿随后被送到上海福利院,之后被抱养到山西阳泉,养父母为她起名郭拉香。俞雪美在生活条件好转后,曾多次前往上海寻找女儿,但一直无果,母女便因此错过,一别就是61年。

在这次认亲路上,郭拉香告诉梁素英:“梁姐,你放心,我一定不哭!见了家人高兴才对!”没想到,与86岁的老母亲、94岁的父亲见面那一刻,郭拉香不由得双膝跪下,一家三口抱头痛哭。梁素英说,在亲情面前,人都是最脆弱的,这些年她陪着这些寻亲者一起感受寻亲路上的酸甜苦辣,一起疯,一起哭,一起笑。

漫漫寻亲路,悠悠未了情。今年1月13日,梁素英又将“起飞”,带着长治的刘海萍回江苏宜兴的老家认亲。又一个“孤儿”即将回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且,国家也在推行“团圆计划”,还有很多像梁素英一样的寻亲爱心志愿者,都在帮助那些寻亲者完成回家梦。不久的将来,这条寻亲之路一定会越来越短,回家的脚步会越来越快,团圆的梦也将不再遥远。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责编:温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