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1918年生于陕西长安的宋上华先生,1929年考入易俗社开始学艺,到1937年易俗社第二次赴北平演出时,还是一个经常为王天民配演的“绿叶”,并不被人们所注目。那时他已近20岁了,当时有人讽刺他“不是正材”、“艺术上不会有什么前途了”。他听到后并没有悲观丧气,自信苦学苦练会改变条件的。他想,别人条件好,可以少学少练,自己天资笨,条件差,就要比别人多出几身汗,别人学两遍能会的,自己学20遍,总会学到手。反正,演戏是个苦行当,就别想图省力占便宜。艺术上光会还不行,这不是最终目的,还必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在会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关键是个“通”字。把别人教的,变为自己的,这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做到“想、创、新、活”,并且在学的基础上,不能胡思乱想,新在旧中产生,不能离开传统的基础,但又必须超过传统,使之前进和发展,所以就有个“创”的问题。所谓“活”就是不能照搬死用,而要变成自己的路子,才能走得畅通。正是他把苦学作为基础,所以除了在社内和大家一块排练外,还迟睡早起地多练。那时还没有电灯,就在月光下练,没有镜子就看月影练,用“香火”转着练眼神的变化,腿腕上缠着“沙袋”练跑功。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杨令俗《龙门寺》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杨令俗《杀狗劝妻》

更使人敬佩的是,在1940年前后几年中,由于日机轰炸西安,城里待不住,全社同学白天要去城南观音庙村作防空疏散,晚上回城演出,月明之夜,又防日机夜袭,就经常停演,露宿城外。那时剧社生活极端困苦,月薪经常发半月之半,就在那样情况之下,他和雒秉华、伍庶民、杨令俗等,背上10个干馍(当时剧社每天供给10个馍)去到秦腔艺术家封至模先生东关防空住所去受教,树荫下,草坪上,土窑洞里,一遍二遍、十遍百遍地接受封先生的教导。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排出了《拷红娘》《杀狗》《龙门寺》《渔家乐》等折子戏,演出前还请秦腔名老艺人陈雨农再加工排导,一上演,就赢得了西安观众的赞扬:“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汗水没白淌,陕宁传艺名。”

宋上华:一跃露峥嵘艺坛夺新声(附精彩音视频)

宋上华《拷红》

编辑/刘军 审核/妍薇 终审/何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