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您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几句是什么吗?

这句被很多人传颂的佳句,您可知道原文?知道出自何人之手?今天我特意将原文找了出来,大家一起鉴赏一下。

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您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几句是什么吗?

网络图片

先说说作者,宋代赵恒。谁?有没有熟悉感觉,对,他就是宋真宗。这个时候我不禁要想想,如果咱是皇帝,不愁吃不愁穿的情况下,只追求点精神生活,在那个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年代,娱乐除了骑马射箭就是琴棋书画。身居此位那可不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嘛?至于为什么常常听见的和说的只有这两句,其他几句鲜为人知,是什么原因?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恒早年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包拯最出名的事件也是开封府尹时期)。至道元年(995年),被册立为太子。赵恒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赵恒即位为帝。

您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几句是什么吗?

两大功绩:

“咸平之治”

即位之初,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有了一片盛世景象,每个朝代都是不多见的。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实现宋辽百年间和平。

昏聩之事

在位后期,任用王钦若、丁谓为相,刘皇后也逐渐干政。此外,他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开封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整体来说功绩还是很卓著的,朱元璋曾经评价说: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厥后澶渊郎盟,大臣首启天书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苟图媚悦,致使言祥瑞者相继于途,献芝草者三万余本。

下面说和咱们今天的主题

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著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西江月》

宋·赵桓

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

奸臣招致北匈奴。

边境年年侵侮。

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

壮士忠臣何处。

这首词也出自他手,是不是很有气势?

北宋是一个重视文人,抑制武将的朝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开始到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科举放榜后为学子们举行的庆祝的宴会,在唐代、五代、宋初称为闻喜宴,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开始改为在琼林苑举办,因此这场宴会又被称为是“琼林宴”。

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从宋太宗以后,科举实际上已没有每年举行。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正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宋代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宋朝加强策论的地位和重要性。熙宁四年(1071年)宋神宗与王安石正式推行科举改革:科举只设进士一科,将原来的明经、学究等科(泛称“诸科”)都撤消并入进士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考试,改试经义、论、策;殿试仅试策一道。王安石改革科举的重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学术。

从历史来看,当时宋真宗还是很重视思想宣传的。劝学篇也就是为了引导天下读书人能够入世,选举贤良,保家卫国,每一个皇帝都想着国家能够千年万年。劝学诗也是真宗的美好愿望,从前后诗意就能看出来,他强调读书重要性。

由宋真宗的地位和所到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他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所以写的诗细细品来貌似有点不着边际。我们每个处在日常实际的个例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停下工作,毕竟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睁眼闭眼之间都得考虑的。这段时间西安的疫情让整个城市静止了,有多少人其实是睡不着觉的,吃不香喝不爽。所以读书对于成年人是一种奢侈,当然也有很多励志哥在不屈不挠。

您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几句是什么吗?

读书学习很重要,很必要。生活的稻草才是不能承受的千金之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