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岸花开,世间总有相似的花儿在不同的时期盛开。
而每个人经历的是是非非,或许在曾经的过往,或许在未来的顾盼间,在重复演绎,唯一不同的便是选择,花开有果,瓜熟蒂落。
每个人都有自己千百转的际遇,而一切的缘起缘落,因果既定全部都蕴含在个人的信仰之中,俯仰之间始终矢志不渝的信念,是一生的标尺,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威武低沉,不使游弋。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行在调查60年代末一笔关于周恩来总理1.2万英镑的存款时,竟是牵扯出一段刘本昆和刘道蕊伉俪的伤感悲壮往事,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瓜葛纠缠呢?
1940年,一个叫多利后来改名刘道蕊的英国女孩,因为生活流转,进入中国银行的伦敦分行工作。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刘道蕊开始处理柜台出纳事务,而这时的刘道蕊在给国民党海员发工资时看到了令她心痛和不齿的情况。
原来当时在国外的国民党人员,过着今朝醉酒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感念当时中国抗战的艰难,并联想到自己的祖国也在纳粹的统治下挣扎煎熬,刘道蕊深深的怒其不争。
而富有正义感的刘道蕊开始呼吁,规劝这些国民党人员捐钱给中国用于反纳粹抗战,而好多人也在刘道蕊的影响下开始汇款给中国。
连续4年,刘道蕊不仅是支援了中国抗战,为汇款者想尽办法降低汇款费用,更是作出了有目共睹的业绩而得到了公司的青睐与注意。
可也就是在这时,刘道蕊却作出了惊人的举动。
1944年,刘道蕊经常将蒋介石夫人设立的捐款箱藏起来,仅仅只把红十字会的捐款箱放在柜台上,因为考虑到蒋夫人捐款箱,存在收到的捐款被官员中饱私囊,义无反顾地违背公司管理制度。
后来的募捐人员提出了开除刘道蕊的要求,本来面临开除命运的刘道蕊适逢刘本昆来到伦敦。后来为了这个正义的西方女孩多方奔走,历经曲折,刘道蕊留了下来。
之后的刘道蕊,刘本昆因为工作结缘,并很快互相吸引而谈起恋爱,更是在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喜结连理,举案齐眉。而刘道蕊也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
当时的中国银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总部定于北京。而海外分行资产的归属提上征程,而刘本昆夫妇担起了新的使命,并时刻惦记着回国效力。
中国银行总部迁转,伦敦分行的形势却是云波诡谲。其中的激进分子更是妄图将中国人民的外汇转向台湾。危难之际,刘本昆成为五人起义组成员,为了守护中国人民资产而不懈奋斗。
后来在伦敦汇丰银行以中行名义重新开设英镑账户,而账户的使用必须有刘本昆五人签署才能生效。力求保护中国人民在伦敦分行的财产。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彻夜长谈,只为中国人民外汇财产无恙。
起义最终胜利,成为伦敦分行副经理的刘本昆在与同事的携手努力下,随着英国战后重建,其业务也不断壮大,而这时的刘本昆夫妇在英国也收获了公寓跟小汽车,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不是刘本昆想要的。
刘本昆来到英国后,一直心心念念着新中国,想要回祖国去看看,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现有的生活刘本昆也一直抱着舍弃的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的现状,刘本昆夫妇频频落泪。
艰苦的生活,自己有着心理准备,可是妻子呢?让她跟着自己受苦吗?还有是妻子的英国国籍,在中英还没有建交的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后来的刘道蕊,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经过多次的沟通,才了解到丈夫的回国梦,而作为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夫唱妇随。不惜放弃自己的国籍。
1957年的秋天,百般刁难的英国政府,同意刘道蕊成为中国国籍的申请。而也就是这时,刘本昆心血澎湃地向北京中行提出了回国的申请。
可是中行高层在斟酌后还是建议刘本昆在英国继续工作。10年之间,刘本昆经过数不清多少次的申请后,终于被批准回国。
而刘本昆也尽快变卖了自己在英国的财产,加上日常的积蓄,总计1.2万英镑。
之后刘本昆将1.2万英镑汇给了周恩来总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而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拒绝了,并安排下去尽快找到捐款人,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疑是大海捞针般不了了之。
找不到捐款人, 调查人员自作主张将1.2万的英镑存到了周恩来的名下。而这笔巨款在银行储蓄了30个年头一直无人问津。
而历经艰难回国的刘本昆夫妇,不仅工作不是不顺利,而且生活条件相对英国悬殊很大。其中的辛酸或许只有本人感触深刻。
1997年,中行查账,周总理的巨额存款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后经严格调查,核实30年前1.2万英镑的巨款,是已经退休的刘本昆夫妇在30年前捐出的。
经过高层领导批示,这笔本息共计467000的巨款,退还给刘本昆夫妇。
而这时的刘本昆跟刘道蕊退休后,只是靠着退休金在生活,加上刘本昆晚年身体状况不佳,住院吃药需要很大一笔花销,这一笔巨款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俩位老人的生活。
但是俩位老人,最终没有收回这笔巨款改善生活。
历史的风尘会迷离人的双眼,但是始终不能遮盖那一份赤忱热血。心中的执着不改,信仰不失,便是最大的永恒。
心中守望,风霜雨雪,沧海桑田的彼岸,总有一抹妖娆的罗曼珠华在烟雨中招展绽放。一生的风华与风骨,或许就在本心不改中升华。路漫漫,痴心不改,前路可期,绵绵温情传世。
而铅华在洗尽后张扬。信仰在无悔中徜徉,信念所及,便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