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打仗的日子里,我们有很多擅长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有很多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也有很多战场上配合杀敌、屡战屡胜的英雄团队。

这些英雄团队像一把率先出击的尖刀,狠狠插进敌人的胸膛,让敌人闻之色变,而华野九纵第七十三团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团。

这个英雄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济南战役,率先攻进济南内城,杀上了济南城的城头,写上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插在了济南城头的高处,吓得王耀武匆忙溃逃。

这场战役仅仅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国民党的固守要地——济南城。也因此打响了人民解放军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攻破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要地,开创了我军的历史先河,大大增强了我军攻占城市的战斗信心。

在这场攻坚战中,华野九纵25师73团作战勇猛,为我军攻进济南城打开了大门,为这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场战役九纵共歼敌近三万人,自己也付出了伤亡万余人的代价,第七十三团更是打得只剩下了三个连队,牺牲巨大。

此战过后,由于第七十三团在济南战役的杰出表现,被中央军委授予“

济南第一团

”的英雄称号。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济南第一团”

1949年建国后,七十三团这支精锐部队经过整编,改编为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

1973年,秦基伟的幼子秦天参军入伍,而他所在的这支队伍就是有着英雄团称号的第235团。秦天入伍后,在部队里认真训练,刻苦学习,在实战中表现优异,一步一个脚印,从战士升至第235团团长。

1986年9月,北京军区收到上级命令,我军部队要整装人马,开拔中越战场,防守老山边境,这其中就包括了由秦天带领的第235团。

这是秦天第一次带兵作战,难免心里有些紧张。有战争就肯定会有流血牺牲,战场上子弹不长眼睛,秦天担心自己会战死南疆,再也无法回来了。因此赴边作战前,秦天回到了家中,跟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父亲秦基伟告别。

秦天双眼含泪,站定在父亲的面前,说:“爸爸,我马上要去越南打仗了,可能没办法给您尽孝了!”作为开国上将的秦基伟,如今也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本来是满心欢喜,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机会上战场,立军功,没想到这小子说这样的话。

于是,秦基伟非但没有领儿子的情,不按悲情剧本演下去,反而还把秦天怒斥了一顿,他怒道:“

你这小子哭什么?这小仗算啥,能跟我们过去的战争相比吗?

”秦天一听,委屈得不得了,他这不是担心自己有个万一吗?但在父亲的威严之下,还是没有说话。

就这样,秦天带着父亲别样的临行话语,踏上边境作战的征途。在这场战役中,秦天有勇有谋,圆满完成了坚守防御的任务,带着235团全团战士荣立集体二等功,打了一场漂亮仗。

后来秦天回忆说:“父亲是在教我带兵打仗的道理,身为团长,带领一个团,不可以婆婆妈妈,儿女情长,要果断坚毅,才能在战场上赢得胜利。”

这就是秦基伟第二个儿子秦天的故事,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基伟对子女的严格教育。秦天后来晋升为少将军衔,后又升为武警中将警衔,在中央军委担任重要职务。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秦天

其实不只是秦天,秦基伟的二儿一女都很有成就。大儿子秦卫江身为秦基伟的长子,更加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努力攻读硕士学位,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位被国防大学授予军事学硕士学位的军职指挥员。2012年他晋升为中将军衔。

而秦基伟的小女儿秦畹(

wǎn

)江,虽然没有走上从军之路,但是与空军中将杨东明自由恋爱,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杨东明的父亲就是我们熟悉的“军中赵子龙”杨成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上将。

秦畹江本人也十分优秀,走上了从商之路,曾任中国光大集团贸易部总经理,随后又先后担任许多大公司的重要领导职位。

秦基伟将军一门三将,是名副其实的将军之家。如此荣耀的门楣着实让人羡慕,对于国家子民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秦家子女的成就都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

秦基伟是我国人民军队的一名智勇双全、功勋显著的战将,他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中将军衔,随后入朝作战,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并且一战成名。1988年,74岁高龄的秦基伟被授予上将军衔。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秦基伟上将

接下来,我们也来讲讲秦基伟上将的传奇人生:

1914年11月16日,秦基伟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的秦罗庄。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还会一点篾匠的手艺活,这是个古老的手艺活,就是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用具。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秦基伟出生时,家里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与他相差较大,能帮衬着做家里活。他们一家人种着几亩薄地,在底层人民处处受压迫的旧社会,秦基伟一家人相互支持,日子也能勉强支撑下去。

在父亲和哥姐的呵护下,小小的秦基伟不懂外面的苦难,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学到了几项农活技术,能帮大人插秧施肥。然而,抵得了人祸,抵不过天灾。

1924年,一场瘟疫不胫而至,秦基伟的家人包括母亲、父亲、伯父和哥哥相继去世。姐姐万般无奈远嫁他乡,留下秦基伟一人孤苦伶仃,几乎到了流浪街头、沿街乞讨的境地。

如果一切顺遂,秦基伟也能健康长大,不会过早加入革命队伍。也正因如此,时势造英雄,英雄也能改变时势。心有不甘的秦基伟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少有的倔强和坚毅,敢于向命运抗争,用自己的努力去自我拯救、改变未来。

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民革命军浩浩荡荡开始北伐,中国共产党也带领群众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湖北黄安县就是中国革命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起义在这来得很快。

秦基伟为了生存什么苦差事都做过,同时他还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在这个中国革命策源地,更深刻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于是十岁出头的他便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积极参加村子里的各种政治活动,被破格收为黄安县的自卫队队员。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192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黄安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13岁的秦基伟带领自卫队的人员,积极参与到起义中,表现出色。自“黄麻起义”起,秦基伟就十分向往能加入红军队伍中,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于是1929年下半年,秦基伟随几名赤卫队的队员,到当地苏维埃政府那里,软磨硬泡了一封介绍信,当日就兴冲冲地一路狂奔,跑到了中国工农红军那参军,踏上了工农革命的征途。

加入工农红军的秦基伟,还随大部队参加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段时期,刚当上连长的他,因为性情直爽,还得了个“秦大刀”的绰号。

那是1931年在攻打黄安城时,红四方面军的其他部队在战斗中打得热火朝天,可是秦基伟带领的连队却整日无所事事,拿着枪和大刀守着红军总部。秦基伟哪里忍得了这样,看着其他队伍上阵杀敌,自己就只能缩在大本营。

这天,忍无可忍的秦连长一脚踹开营长的房门,大喊道:“

营长,我不干了!这个岗位谁来站谁站吧,我的部队要上战场打仗!

”深知他秉性的营长,知道劝他也无用,不过这大本营还是要有人守卫的,他这时候逞什么英雄。

于是,营长连抬头看他一眼都没看,淡淡地说了句:“行啊,你要当英雄就自己去当。把连队留下,把枪也留下,自己扛大刀去吧。打赢了这一仗,就封你个秦大刀。”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秦基伟

秦基伟一听营长这话,知道营长是在变着法嘲笑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不动脑子。于是,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蔫了,自知请战无望的他立马乖乖回去站岗了。秦基伟虽然没有如愿以偿上战场,但他的刀法是相当令人服气的,不然营长也不会以他扛大刀上战场开玩笑。

而他闯营长的房间,硬要闹着上战场,被营长说耍大刀这件事情,在部队里面广为流传,从此“秦大刀”这个绰号就被大家叫习惯了。一是夸他有一手好刀法,二是说他性格直爽耿直。

随着一次次战场的洗礼,秦基伟也成熟稳重了许多。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在徐向前的带领下,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表现出色,一路升任,最终升至团长。

到抗战时期,秦基伟已经成为八路军游击支队的司令员。秦基伟不仅在战场上作战勇猛,更在后方游击队指挥得当,有着自己的一套游击技巧。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命令他前往太行山,统一战线,鼓励抗日,组织抗日武装部队,开创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据地。

于是,他独自一人前往太谷县组织抗日武装部队,刚到就受到了县长的热烈欢迎。在这里,他看到了各界人士都十分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

于是,秦基伟积极宣传,协助地下县委,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军事教官身份,开办起了一个游击战训练班,鼓励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加入。在他积极组织和训练下,不到一个月,就拉起了一支由各方爱国人士组成的三百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

随着太原地区接连失守,秦基伟心急如焚,他打开县城公安局的军火库,给自己的部队武装起来。经地下县委同意,打出了“

太谷抗日游击队

”的旗号,一路向着山西太行山前进。

在太行山之巅的小镇,他遇到了老首长徐向前,便把自己游击队的具体情况给老首长做了个详细汇报,并请他给游击队讲话,当时的772团还给游击队的同志们组织了一次联欢会。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徐向前

在这些活动中,秦基伟领导的这支游击队体会到了大部队的整体氛围,见识到了主力部队的严谨作战风格和紧张的生活秩序,也了解到了不少当前的抗日形势和战斗格局。

随后,徐向前把先后到达太行山的三支游击队整合成了一支部队,并对外称作“秦赖支队”,任秦基伟为司令员,赖际发为政委,扎根太行山,展开与日寇游击作战的艰苦斗争。

当时,这支队伍虽人数壮大,但装备极差,只有百八十条枪和冷兵器。且队伍里只有极少数的工农军骨干人员,其余大多数都是刚入伍的热血青年,光是“学生兵”就有一百多号人。

学生们满腹经纶,懂得很多救国救民的大道理,但并不习惯军旅生活,也对组织里的严明纪律不太适应。再者,队伍里其他五大三粗的红军战士都不太愿意与“学生兵”打交道,而留下来的工农干部也不太情愿带这些新兵。

这时,本身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文化的秦基伟主动带头与“学生兵”打交道,向他们请教文化上的事,也跟他们学习、读书、写字和新知识文化。同时他也耐心地给学生兵教授行军打仗的本领,手把手教他们骑马打枪、游击作战。

在秦基伟的努力下,大家都与这些“学生兵”相处融洽,一些工农干部和红军战士也甩掉了“大老粗”的帽子,可以读书看报,写写家书了。而秦基伟在与知识分子接触之后,更加明白掌握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抗战前线,还是在解放前线,甚至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近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优良习惯。

太原城沦陷后,日寇沿着交通线,安置据点,四处“扫荡”,残害百姓,无恶不作。秦基伟带领“秦赖支队”充分运用游击战术,神出鬼没与敌人作战,拆除交通要点,袭击日寇据点,痛击日寇军队,铲除伪军汉奸,一时间让太行山上的汉奸和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次的胜利让“秦赖支队”在太行山群众之中名声大震,因此队伍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到1939年已经有五千多人,一千多把枪。

1940年,太行山形势大好,原先成立的晋冀豫军区改为太行军区。秦基伟任新编第11旅副旅长,率部参与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中,秦基伟带领众战士、民兵和百姓群众,先后攻占多个据点,炸毁了多座铁路桥和公路桥,销毁了数列火车,成功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

此战过后,日军加紧了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强了经济封锁,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太行山上。此时,秦基伟带领战士们和当地民众,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上山挖野菜,下地种粮食,愣是在日军制造的“无人区”开辟了一片天地。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太行山上的游击战(油画)

秦基伟组织游击队和民兵群众等,展开各种形式反“围剿”、反“封锁”斗争,摧毁日军的铁路和公路,拆除封锁墙和封锁沟,攻克日军的驻守碉堡,成功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秦基伟在太行山上战斗近十年,建立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受刘伯承直接指挥,配合大部队千里挺进大别山,先后参加淮海、渡江、两广和解放大西南等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显赫战功。

受刘伯承影响,他学到了很多战场上的指挥技术和作战心得,受益良多。同时性格豪爽的他依旧没改性子,挨过刘伯承不少批评。即便如此,他也是被训得心服口服,终生难忘。有一件秦基伟开枪吓骡子,结果挨刘伯承批评的小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

那天,秦基伟骑着骡子正要上桥,不知为何,平日里听话温顺的骡子,这下却怎么也不敢上桥。三十岁出头的秦基伟还有一些愣头青的习性,因为骡子不肯上桥十分生气,就让马夫帮忙在前面拉,自己在后面赶。

结果骡子还是不听话,不知为何就是不愿意过桥,强拉死推也前进不了半步。秦基伟气急了,掏出手枪朝天放了一枪,骡子被吓得往前跳了一大步。秦基伟看着骡子滑稽的样子,觉得十分好笑,当下骑上骡子,不断朝天打枪。

这事当天就传到了刘伯承的耳朵里,刘伯承一听,心生不悦,立马派人把秦基伟喊了过来,训斥道:“秦基伟,你呀你,什么时候改一改你游击习气的臭毛病!都三十多岁当司令员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跟个牲口作对,好玩吗?”

刘伯承看着一言不发挨批的秦基伟,火气降了些,但随即又补了一句:“开枪吓唬骡子,成何体统,你让你手底下的战士们怎么看你?”

秦基伟听刘伯承训完,连忙低头认错,说道:“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想那么多。现在也知道错了,以后不会这么做了,一定注意自己的形象!”刘伯承看秦基伟认错态度诚恳,点了点头,愉快地笑了。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刘伯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受任为志愿军司令员,率领第一批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赢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秦基伟听到传来的捷报,大受鼓舞,向上级三次请缨,要参加抗美援朝。

1951年,秦基伟率领十五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打了一场成名战——上甘岭战役。在到达上甘岭作战区前,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志愿军行军区连番轰炸。秦基伟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创造出了“步兵打飞机”的战术思想,专门应对美军的飞机。

秦基伟鼓励战士们:“飞机来的时候不要害怕,静待时机,等它们飞低投弹,再集中开火射击。”战士们为了打下美军的飞机,举行打飞机比赛,发出“争取打飞机,光荣立功”的号角。

飞机飞低了,志愿军战士们占领高地,集中火力迅速开火,有时还能居高临下打下敌机。自此,美军飞机再不敢在这片区域飞得低了,可飞得高了,投弹的精准率就差了。秦基伟带领志愿军在山谷中行军,靠着漫天白雪的隐蔽优势,巧妙躲避,确保部队到达了指定作战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这场战役是抗美援朝的关键之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从14日到20日,15军战士在秦基伟的指挥下,坚守上甘岭七天七夜,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冷静的智谋,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最终使联合国军败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下。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让秦基伟一举成名,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秦基伟跟着毛主席打了几十年的仗了,还没见过毛主席一面,这次见面让他很激动。他为此还去服装店,买了一双皮鞋,穿去见毛主席。毛主席见到秦基伟后,热情地握住了他的双手,请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来说话。

在谈话过程中,毛主席询问了秦基伟在太行山做司令的事情,并且关切地问候了志愿军的情况,从志愿军干部的个人情绪到吃穿住行,都仔仔细细地询问了一遍。最后毛主席说道:“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很是辛苦啊!”

秦基伟回答:“苦是苦了点,但好在战士们情绪高涨,打仗乐观积极,勇敢无畏。”说到这,他还跟主席开了个玩笑。他说:“战士们都说,毛主席对我们很关心,专门给高岗副主席打电话,让我们吃点好的。结果高岗副主席听错了,听成让我们吃炒面,所以志愿军天天都在吃炒面。”毛主席听完,惊讶地问道:“我没这么说呀?”

秦基伟这时候笑了笑,说道:“这是战士们同高岗副主席讲的俏皮话,算是个笑话。”毛主席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说:“

大家还是不愿意吃炒面啊,可是国家穷,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战士们吃,委屈他们了。

秦天赴边作战,走前与父亲泪别,却遭秦基伟怒斥:你这小子哭什么

图|毛主席

1997年,秦基伟因病逝世。时过境迁,这位副国级的干部已经逝世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品质没有逝去,永存于后人心中,而他的子女后辈也会继承父亲遗志,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