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醒齋藏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一套

中国的勋赏体系始建于清末。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成立,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时期,北洋政府最著名的两种勋章应运而生:嘉禾勋章和文虎勋章,一文一武。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袁世凯像

文虎勋章授予陆海军中有战功或劳绩者;嘉禾勋章则授予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及事业的人。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一等嘉禾勋章主章(直径9.5cm)

嘉禾即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古人视嘉禾图案为吉祥的象征。嘉禾勋章通体银质镀金,为金色或银色八角,角之间为数量不对等光芒,圆形中心为白底金色嘉禾图案,绘嘉禾一茎五穗,其色黄叶绿。圆形边缘为绿或蓝底,上有八组五色圆点图案。铜质珐琅多层结构。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一等嘉禾勋章主章(背面) 有制造局印记

主章背面有制作局印戳,副章背面圆心为红底,中间有“嘉禾勋章”四字篆书。勋章佩戴权除被剥夺或停止以外,可终身享受。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一等嘉禾勋章副章正面(左)、背面(右)直径6.6cm、总长11cm

此套勋章为醒齋在法国从沙河后人手中所购得,是袁世凯于民国三年(1914年)颁发给法国驻越南总督沙河先生的一等嘉禾章,并附表彰执照。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表彰执照 53.7×70cm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袁世凯亲笔签名

表彰执照右侧书“大中华民国大总统兹赠与法国驻越南总督沙河一等嘉禾章以表亲睦之意,大中华民国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令行。”正中钤“大总统印”朱印一枚,下书“袁世凯”三字亲笔签名。左侧书“大中华民国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颁发,铨叙局局长夏寿康,先字第 二 号”。并钤“铨叙局长”四字朱印。四周饰以花边。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执照函筒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阿尔贝特-皮埃尔·沙河(Albert-PierreSarraut)

沙河,法语名字Albert-PierreSarraut(翻译名称常见为:阿尔贝特-皮埃尔·萨罗、阿尔贝特·萨罗、艾伯特·沙罗、沙河)。(1872年7月28日波尔多- 1962年11月26日巴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激进社会党政治家,以其殖民政策和在法属越南总督任内的开明统治而极负盛名。1911年,阮朝朝廷表封萨罗为辅南王。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两次任总理(第106任和第113任)。希特勒冒险进军莱茵就发生在他的任期内。

沙河生于一个重要的激进党家庭,这个家庭是《图卢兹电讯报》的所有人,他毕业于卡尔卡松公立中学和图卢兹大学法学院,后成为一名律师作为众议院议员(1902-1924),他曾出任国务部副部长(1906-1909),陆军副部长(1909-1910),教育部长(1914-1915),并两次出任印度支那总督(1911-1914,1916-1919)。在总督任内,他实行开明政策,增加当地人在文职官员内的比例,认可使用当地语言和法律,并继续其前任保罗·杜美的公共工程政策。任殖民部长时(1920-1924,1932-1933)力求协调法国的殖民政策,促进海外属地的开发。

曾出版《法国殖民地的进步》(1923)和《殖民的荣耀和奴役》(1933)两本书。

民国时期的一等嘉禾勋章(带袁世凯亲笔书表彰执照)

20世纪初越南总督等法国人参观阮朝皇宫大内,当时皇宫大内不许外人进入。

此际越南正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1912年越南民族民主革命激进派的领袖潘佩珠与阮疆柢谋刺越南总督沙河未遂,逃往中国;1913年越南总督沙河拜访中国,与袁世凯政府取得利益合作;1913年7月,沙河来到广州,要求广东都督、云南军阀龙济光逮捕潘佩珠、阮疆柢(1912年潘佩珠阮海臣于越南定谋刺沙罗未遂),并引渡回国,北洋政府 12月24日将潘佩珠逮捕。

1914年袁世凯颁发了此勋章给沙河。

由此套勋章可以看出,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而复辟帝制,对西方国家大力拉拢,对外采取怀柔政策的历史情势。

附一:

夏寿康(1871~1923年),字受之,号仲膺,又作仲英,黄冈仓埠(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龙王墩人)人。夏寿康靠母、兄抚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1912年3月任《强国公报》干事(撰述);6月,任湖北内务司司长;10月,署民政长。次年9月调任北京政府国务院铨叙局局长。历任都督府参议、湖北内务司司长、总统府秘书长及湖北省省长等要职,1923年因病逝世于北京。

附二:

铨叙局,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七月二十日公布的《铨叙局官制》规定,职掌下列事项:一、荐任官以上的任免及其履历;二、文官考试;三、恩给和抚恤;四、荣典授予;五、外国勋章的领受与佩用。三年(公元1914年)二月一日的修正官制增加两项:六、文官升转;七、勋绩考核。以局长一人为主官,下设秘书一人,佥事四人,主事八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十七日废国务院,设总统府政事堂,铨叙局改属政事堂,其职掌有所修改,除上述的二、三、五诸行相同外,还有下列各项:一、文官任免;二、文官升转;三、文官资格审查;四、存记人员的注册和开单;五、勋绩考核;六、爵位、勋章、荣典等的授予。局内人员,增设参事二人,其余员额略有增加。局内分置叙官、典试、恩恤、荣典、勋章、庶务六科,各设科长一人,科员若干人。临时执政府前期不设国务院,铨叙局改属临时执政府。后复设国务院,铨叙局仍旧属国务院。北京军政府国务院亦沿置铨叙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