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自古以来真正清廉的官员,他们坚守清廉并不是为了留一身正名,他们为的是坚持心中的正道,富贵金钱对他们而言如同浮云。在明朝的史书上,有一位名叫王士琦的人便是这样的清官。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王士琦1551年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兵部郎中。历任福州、重庆知府。在担任重庆知府时,曾受四川总督邢玠之命,单人单骑招抚了播州世袭土司杨应龙,升任川东兵备副使。

不过王士琦真正开始在仕途平步青云,是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为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屡次入侵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因此朝廷决定让兵部尚书邢玠为经略,发兵出援。王士琦被升任为山东参政衔监军,随总兵刘綎领兵2万自四川前往朝鲜。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我们知道,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名将,狡猾无比。这一仗打得并不容易。邢玠原本计划兵分三路,分别阻挡丰臣秀吉东西中三路。但是却因为中路董一元败溃,影响了全局,刘綎进攻也渐渐失利。

这时候有人劝刘綎暂退全州,刘綎询问王士琦的意见,王士琦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他说:“强敌在前,只有进死无退生。”这才稳住了军心,最终扭转了败局。援朝之战王士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战后王士琦升任河南左布政使,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王士琦已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可惜却在赴任的途中不幸病逝了,享年67岁。

王士琦去世后被护送回了老家浙江台州府,百姓纷纷为其送葬,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不仅不贪一分钱,还时常掏钱救助百姓。

而一生不曾存钱的王士琦葬礼也极为的简陋,连一口棺材都没有,是裹着草席下葬的。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但是在1956年4月14日,浙江临海县城西张家渡王庄山的一群村民,在挖山石修建猪圈的时候,无意间挖掘了王士琦的墓,令人惊讶的是村民们还挖出了大量的黄金饰品,顿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好在村民觉悟高,并没有哄抢而是上报给了当地的村干部。

临海县文物局在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往了现场,随即展开了保护性发掘的工作,在王士琦的墓中一共发掘出了107件珍贵随葬品,其中22件金器为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的总价值在5亿到10亿之间。

明代一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被发掘,出土价值5亿的黄金!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了,史书上明明记载王士琦是“裹席下葬”的,这些金器是从哪里来的呢?考古专家翻阅《临海县志》后得知,这些随葬品,是后来万历皇帝赏赐的,万历在得知功臣王士琦寒酸入葬后,感到非常自愧,于是下令重新翻修了墓葬,并在墓中塞了许多金器。好在《临海县志》有记载,否则王士琦又要背负历史的骂名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