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回看百年前屈辱沉重的近代史,不由得想起了了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可以笑谈匈奴血”。

中华民族能走到今天,经历过多少的危难,而最为屈辱惨烈的便是中国的近代史了。

中华地大物博,但却因闭关锁国,导致科技技术落后,当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后,我们国家因闭关锁国,信息堵塞,便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在面对各国入侵瓜分中国土时候李鸿章就曾说过:“华夏永远之大敌,小日本也!”日本的生存空间与生存资源都十分逼仄,所以一旦有可能,它都会露出扩张的獠牙,这是它的生存本能所决定的。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1938年7月7日,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军队在在卢沟桥以北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而演习期间却谎称有一名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入城了搜查。

日军的意图便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被中国驻军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拒绝后,日军便迅速包围了起来,二十九军副军长泰德纯经过与日方商议,觉得同时双方派人员前去调查。

而二十九军的军长宋哲元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估计错误,又一直想着保存实力去应对其他事情,便一直对日军容忍。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这也导致日本进一步的欺压。直到日本驻军司令长在7月26日晚上发出要求中国军队全部撤出北平的通牒,宋哲元才醒悟到日军是要把华北占领了。

当时的中国人面临了巨大的痛苦,各国入侵瓜分中国,各大军阀各自为政,装备差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民族当时面临着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作为整个民族解体了,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便是团结一心,奋起抗争。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光是沉痛,不能救国,“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浑浊的烈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抛洒的青春热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靠的是所有仁人志士的群策群力。我们民族是幸运的,在这时候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愿意献身的热血儿女。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因为对情势的预估错误,导致二十九军在面对日军的战斗中纷纷处于下风,危急之下,为了保留有效战斗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下令撤退,而且命令亲信张自忠留守北平以掩护撤退。

张自忠不是主战派,他为了掩护西北军撤退,为了避免与日军直接冲突先后当了天津市和北平市市长,而后以天津市长身份和日本侵略军谈判拖延时间,一直维系着艰难的和平,为后期抗日保存有生力量,也为29军的撤离拖延时间。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日军进城后,他和日军谈判,拖延时间,说服了日军选择不轰炸北平城,不入驻军队的承诺,又安排进步人士和群众撤出北平,尽力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的做法避免京、津被屠城,然而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因没有奋力抗战,他就变成了“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南京政府甚至对他进行了革职查办,要将他送上军事法庭。

华北学生甚至发动了好几次集体运动,有一次张将军被逼的躲进了厕所。在这个时候,还信任他的就只有蒋介石、宋哲元等人。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直到回到蒋介石手下拿到了兵权,他才用痛击日军来证明自己,但中国百姓不吃这一套,群众虽然承认他打仗非常厉害,却并不承认他是民族英雄。

为了国家忍辱负重跟日本人交好,结果却被学生愤青骂作汉奸。结果,张自忠先生死后,当初骂他汉奸的那帮的人又跳出来说,他是民族英雄。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很多人认为,他之所以奋力去对抗日本军队,目的只是为了洗刷他汉奸之名。

他百口莫辩,只得在临沂、鄂北一次次自杀式冲锋,直到襄樊那一仗,张将军才得到了机会,张将军明明可以在对峙的时候就撤退,或者等待援军,但他偏偏带只两个团去迎击日军的重兵。

在局势不利的时候也可以撤退,但他偏偏要留下来,他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死来洗清嫌疑,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在张将军的葬礼上,蒋介石追授他为陆军上将,只有张自忠生前就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死后被正式追授二级上将,所以说张将军是中国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

张自忠还是中国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军。日军方面也说道,对于这样值得尊敬的人,他的遗体,也要保留尊敬。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更有日军军民回忆说道:“在当时的气氛里,好像所有人都对那个中国军官充满敬意,我想大概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决死的精神与勇气吧。”

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16.5)后,因遗体处于日军控制的阵地下(日军也想将这位对手举行最高葬礼,称其为“中华民族之脊梁”!)38师黄维刚亲自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突袭南瓜店,日军为防止遗体受损,停止使用飞机轰炸,并曾多次派出突击敢死队抢夺遗体但未成功,遗体被运往当时首都重庆下葬,日军飞机3次飞临上空,并未投下一颗炸弹,投下的而是白花。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后发现他的身体上有八处伤口,其中枪弹伤五处,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李易安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张自忠真的配称得上是人杰与鬼雄了。1940年11月16日,张自忠将军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雨台山,后来,冯玉祥在张自忠墓畔种植梅花,后来便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

为了中华最后之国门宜昌,裹尸于湖北江川茂林之间。一生忍辱负重,只求一死明志。相信要是他多活几年,日本人可能也会早几年滚回去,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国人对于英雄的苛求

袁崇焕被民众咬死的,张自忠是被逼的自己寻死的,国人们唯难平视!面对失败的结果,总有人需要背锅。

国人喜欢跟在胜利者后面,失败者人人都要踩一脚来划清界限,就像李鸿章一样,竟然要一个人把一个国家的屈辱都背上,在大背景之下,他所签订的《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仿佛都是他一手所造成的,都是因为他,中国才沦落至此。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不加考证就去质疑那些前辈先贤的的人,显得多么标新立异一样。

张自忠阵亡后,日军层层上报,战机飞过灵柩上空,却未投一弹

我看到的都是一个从始至终为国卖命保家卫国的人,为国家卖命的人就落得这么个口诛笔伐的下场,希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能挺身而出,而不是躲在后面幸灾乐祸,我们看不见听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今天的岁月静好,皆因他们在前方负重前行,浴血奋战。

小结:

当我们在不断地不加考证,不细研究就去否认前面的先烈为我们做出的牺牲的时候,我们今天还能记得前贤沉痛的领悟吗?

善良的国人与同胞们,希望不要忘记前贤的伤痛与血泪,正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换来我们如今的岁月安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