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是英国和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则是美国和苏联。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和社会科技快速腾飞,迅速成为超级大国。而在美国的垫脚石中,日本就是其中最惨的一个。日本因为近乎疯狂的侵略意愿遭到了同盟国的打击,美国更是降下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法西斯德国、日本终于撑不住了。德国率先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却迟迟不肯宣布投降。甚至日本国内还出现一种声音,表示决不投降,宁愿在日本国内重开战场,做最后的抵抗。

日本人之所以不愿意投降,是因为民众长期受军国主义教育导致的。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在明治维新后形成,是适用于军队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的军国主义后来也成为日本侵略全世界的指导思想,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宣扬日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性,二是渲染和夸大日本民族面临的危机和威胁。以此来控制日本民众和日本军人。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然而到了二战后期,许多日本军人被这种思想钳制,反而不服从内阁首相的命令。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国内就发生了多起自杀事件,这些民众叫嚷着“本土决战”,同盟国也害怕再次引起战争,更加逼迫日本天皇快速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为了投降的问题,日本内部曾召开多次会议讨论,日本上层认为同盟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对日本形成压制,再加上原子弹这种武器的出现,日本已经没有战胜的可能,因此同意投降。但日本军官上层却不认可这个决定,因为即使是投降,这些军官在战后也同样会被清算,得不到好下场。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最终,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在会议上他令书记官宣读《波茨坦公告》,并说明投降的理由。但日本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却表示要投降可以,但要满足三个条件:1、日本自行处理战犯;2、自主解除武装;三、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

对于这样的要求,同盟军自然不会答应。没有办法,首相铃木只有请天皇做出决定,他在会议最后提出,“对日本来说,接受《波茨坦公告》虽不体面,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得不出现。再加上原子弹出现,苏联又对我们宣战,时局紧迫,对方更加强硬。此时只能提出一条,就是维护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大和民族就有复兴之日”。

日本当年并非是无条件投降,若不答应这一要求,则“永不投降”

最终日本以保存天皇制度为条件宣布投降。如果当时同盟军如果没有答应这个条件,日本人可能负隅顽抗,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争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