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有一条冷知识显示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均以北方城市居多,特别是明清之后基本稳定在北京。虽说民国时期曾短暂定都南京,但是新中国之后还是迁回了北京。大概中国城市圈还是只有北京都担此重任了。

不过其实新中国刚成立之时,党中央确实纠结过要选哪座城市担任首都。备选名单从南到北一共选出了11个城市。

经过反复衡量比较,最终头衔还是花落北京。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何大家还是对北京情有独钟呢?我们从那11个候选城市的竞争中大概可以窥探一二。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11个城市比较

首先我们要知道最早考虑定都问题是在1949年。由于原先在南京的民国政府已经倒台,所以党中央急需寻找一个新的城市作为首都来带领中国的发展。

而在在党中央的备选名单中,北京、南京、西安、重庆、上海、哈尔滨、延安、洛阳、成都、广州、开封等11个城市均在其考虑范围之列。

这些城市有的是和革命有着不解之缘,有的是经济发展实体,还有的在历史上就做过首都。他们各个都具有自己独特优势和魅力,担此重任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中国的首都只需要一个就好了,那么在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城市挑选中最适合的那个,一定要设置些许门槛了。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其实也不难选择,中国既然要定首都,首要考虑时肯定是地理环境和所处位置,不能让它处于山区或是偏僻地带,最好是交通发达的咽喉要道,这也才能攻守两防。

另外中国南北地区跨度较大,发展也极不平衡,作为首都城市只有设置在南北交会处才能更好兼顾南北区域。

因此这样一看像是重庆、上海、哈尔滨、广州、成都等城市纷纷都只能落选,他们有的太往南,有的太过北,有的则在山城,作为首都只会带动地区发展,而无法把格局放眼到全国。显然还是不妥的。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其次定都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情况。首都城市经济、人口以及气候温度都在适宜情况内。南方一些城市虽说经济发达,但夏天酷暑炎热;而像哈尔滨等北方城市虽说已经发展成重工业城市,但冬天刺骨冻人,恐怕均不适宜长期居住和办公。

另外像延安等城市虽说是红色革命的根据地,但其城市经济建设跟不上,而且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还是吃了历史的亏。

而相反是洛阳、开封等城市,虽然历史上他们都曾是都城,但那都是千年之前的事情,唐宋之后这两座城市都已逐渐走向末路。到现在他们的发展甚至都比不上那些兴起的上海、广州等新型城市。所以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排除在外。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所以综合考虑下,能进入最后“总决赛”的无非就是北京、西安和南京三座城市。那么北京就是在他们之中脱颖而出的呢?

北京脱颖而出

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历史人文底蕴尽显丰厚。而且在刚过去的民国时代里它也刚好就是首都,当时几乎所有优厚资源都集中在南京。但这点也恰恰是党中央将南京排除在外的考虑。

毕竟国民党反动派是否还有残存势力尚且藏在大陆我们不得而知,是否会死灰复燃也是我们所担心的。而且作为曾经的首都,南京一定是他们第一个想到夺回的地方。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所以,如果继续将南京作为首都的话,很难保证他们会不会有卷土重来的报复心态。所以南京城不但不能继续待下去,而且还要将其资源重新调整整合。

所以我们看到1949年后,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都在陆续北迁,南京的一些高校、医院都已经进行过重新的整合。这些都是我们党中央高瞻远瞩的做法,为的就是防止国民党的反攻。

而与此同时,党中央还考虑一些历史原因,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所建立的每个王朝都是“短命”王朝。也不知道这只是巧合还是一种诅咒,但是党中央选择首都之时还是决定避开南京为好。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其次就是西安。11朝古都的西安更不会差过南京,而且西安作为中国大唐朝的首都曾经创下一过一段长达数百年的辉煌历史。

作为中国最中原的中心地带,西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而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超乎想象。文人出身的毛主席又怎么可能忽略西安的雅韵呢。所以论背景、论实力、论历史,如果把新中国首都迁回大唐盛世之地又何尝不可呢?

其实,当时党中央也确实在西安和北京之间摇摆不定,有着如此强劲的对手,北京几乎是险胜的。据说,甚至到最后投票阶段西安是仅以一票之差才败于北京的。那么这一票是差在哪里呢?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客观来说,就是差在地理位置上。当时新建立的中国根基还不够稳固,急需“老大哥”苏联的援助。而苏联横跨亚欧大陆,地理位置上在中国再往北的方向。

相比而言北京比西安更偏北一点,也就是说北京离苏联更近一点。到时候不管是苏联代表来北京访问,还是毛主席去往苏联访问都更为方便一点。

而且中国的军事和工业中心已经坐落在中国的东北区域,苏联援建项目也大都定在和其相邻的黑龙江省份。所以将首都定在偏北的北京就可以更好的监督和管理这些军事地盘。这些都是党中央从大局观方面所做的考虑。新中国更需要一个偏北城市来做好集权和治国的工作。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此外还有个考虑是来自它们的解放历程。西安是在1949年5月份解放军强渡渭河攻入的西安城,和敌人耗时6个小时才解放的西安。刚解放的西安和其他城市一样都是百废待兴,需要我们的党中央和人民一起携手共创繁荣的。

至于北京则是1949年1月份由于傅作义的投降而和平解放的,北京很多建筑和人员都没有巨大的伤亡,一些历史遗迹也保存十分完好。比起西安,北京似乎可以更快赶上发展的脚步。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小结:

综上所述,经过再三的比较之后,新中国首都的位置还是花落北京。这个拥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曾经数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它是北方政权的中心地带,亦是中国华北平原的咽喉部位。

况且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气磅礴的城市,从古至今在它身上似乎都在背负不同的历史使命。特别在明清时代里它历经数位帝皇的更迭,见证了中国百年里道不尽的变迁,在这里留给人民更多印象是中国龙脉的印鉴。

历史上北京我们没办法忽略,而今天北京我们同样没办法遗忘。在这里,中国曾走入西方列强的征战,到最后中国又从解放战争中走出来,其中不过百年时间我们仿佛经历几个世纪之久,但中国从未曾倒下。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候选城市,为何最终花落北京?

1949年,我们把新中国首都再次迁回到了北京,让这座城市继续发挥它应有的领头羊的作用。北京就像一个大家长,它曾经雄伟了百年之久,但也因为一些原因没落沉沦。可如今它依然可以再度站回中国政治舞台上,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中国山河无恙的历史长卷。

更重要的是这次有了党中央的带领,北京被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可以让它撇去封建时代糟粕,让它忘记战争时代的阴影,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带领新中国上亿人民再度创造繁荣昌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