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津涛:2021,我爱读的五本书

杨津涛:2021,我爱读的五本书

青年学者杨津涛。(作者供图/图)

《晚清官场镜像》,邱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

晚清时期有一位名叫杜凤治的官员,在广东历任知县、知州等职十数年,留下了三四百万字的日记。这些日记被存放于中山大学图书馆,几十年间很少有人问津。该校邱捷教授退休后,一面着手点校《杜凤治日记》,一面摘录日记,并结合其他文献,写成此书。书中对晚清广东社会、地方官场生态、衙门运行规则,以及州县官的收入、人脉等进行了研究。从杜凤治所记种种细节可见,在晚清,一切法律、制度事实上都可有可无,官员行政、判案、升迁全要平衡人情与利益。因此,一些研究者仅依据朝廷颁布的法规条文与地方留存的档案文书,其实无法了解真实的晚清社会。

《季风吹拂的土地》,[英] 迈克尔·瓦提裘提斯著,张馨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

国内详细介绍当代东南亚的著作很少,这使本书显得难能可贵。作者在东南亚生活了40多年,身份经历了从学生、记者、作家,到武装冲突调停者的转变,亲历印尼、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他认为“当代东南亚深受半民主状态所苦”,在那里,君主及君主制影响犹在,改革举步维艰;军方处于特殊地位,随时可能干预政治;选举缺少民众的参与,更像是精英们的权力游戏;贪腐行为受到政府默许,几乎无处不在。作者以大量细节——当地民众的心声、政治人物的秘辛以及精确的统计数据,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作为度假胜地之外的东南亚。

《秦制两千年》,谌旭彬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

书名中的“秦制”,指的不是狭义的秦朝制度,而是从秦汉直至明清,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的政治制度,此即“秦制两千年”。概括来说,秦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官僚集团代替封建贵族,作为统治基础;二是皇帝与官僚集团为了尽可能多地汲取人力、物力,务求消灭一切有影响力的人和组织。以秦制的视角再去看那些熟悉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其终极目的无一不是向百姓敛财;长安、开封等古代大都市的繁荣基础都是对百姓的残酷榨取。由这本书,我们除能了解历朝秦制概况外,还可以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读史视角——从贩夫走卒等被统治者,而非帝王将相等统治者角度看历史。

《万国天津》,[法] 皮埃尔 辛加拉维鲁著,郭可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8月

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建立临时政府,亦即殖民机构“天津都统衙门”。此后两年,天津都处于八国联军的统治之下。对于这段历史,各类天津史往往一笔带过,而辛加拉维鲁通过梳理资料,一方面展现了联军士兵烧杀抢掠的暴行,另一方面则指出天津在被占领时期,成为“一座土地整治、行政、警察和卫生现代化的实验室”。临时政府推行了救济乞丐、完善排水、兴建公厕、规范妓院、架设电报和治理海河等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天津面貌。当然,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理念、利益、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临时政府、各国领事馆与天津民众间频频爆发冲突。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接管天津,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使天津成为一座近代都市。

《武则天研究》,孟宪实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

在中国,武则天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很多人知道她为陷害皇后,不惜掐死亲生女儿;也知道她给自己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孟宪实以专题形式,回溯武则天从出生、入宫,到进位皇后、代唐称帝,直至退位、身死的一生,澄清了有关她的诸多误解。比如,小公主夭折确有其事,可并非武则天所杀;那块无字碑反映的不是武则天的豁达,而是唐中宗复辟后,在评价母亲问题上的进退两难。针对武则天“弃武传李”的选择,本书给出了一个深刻解释。武则天为在宗庙中获得一席之地,只能传位给儿子,让自己以皇后身份跻身李唐宗庙。这说明,武则天可以在政治上寻求突破,可终究要屈服于社会制度,只因那时“还没有给女皇的正常出现备好充分条件”。

杨津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