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所有人都认为已经牺牲的李玉安,在松骨峰战斗中侥幸存活,而后隐姓埋名生活40年。直至他的小儿子想要参军,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参军名额,李玉安才重新找到军区首长,请求部队给他儿子一个名额,他从怀里缓缓掏出一本破旧的课本,指着其中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说道:“
这个李玉安就是我。首长,我还活着。
”随后,又拿出一本军人残疾证证实自己的身份。

一、参军报国,屡次立功
李玉安,于1924年生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子里,自小家庭极度困难,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上学,16岁便到东北去当苦工赚取一点生活费补贴家用。在这期间,李玉安的爱国之心一直熊熊燃烧,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参军,到了1946年,终于得到机会他立马报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的参军历程颇为丰富,拿了无数次一等功,他将身死置之于外,每次都是第一个冲上战场,誓死捍卫祖国的威严。
抗美援朝战役,李玉安也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志愿军出征。当时,松骨峰战斗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次中型战斗,这场战斗中我军损失惨重,无数烈士长埋于此。
起初,这场战斗是我军占据优势,将美军的先头部队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然而,不幸的是,美军的第二师部队迅速赶来。敌军行驶着无数汽车、坦克向我军袭来,他们的装备完全先进于我军,随着美军不断靠前,我军连长一声令下,炮火急攻于敌军,尽管敌军武器先进,我军毫不畏惧,径直往前冲,只为歼灭敌军。
由于我军攻势猛烈,美军没讨到一点好处,随后,敌人又调来数架飞机、坦克,对我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面对敌军如此攻击,一瞬间,我军所处之地便化为一片火海,火光印在我军脸庞,照射着他们的面额,他们内心的火光也熊熊燃烧起来。阵地虽破,我军战士却不会放弃,炮火比不上那就来一场刀光相见的白刃战,总而言之,决不能放弃。
“松骨峰战斗”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事后打扫战场时,松骨峰遍地都是我军战士的尸体,有些甚至身首异处,他们横列在各个地方,昭示着这场残酷的战争。
正是这群可爱的战士们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倘若没有了他们,也就不会有现在身处和平安稳读书的我们。最近热火的《长津湖》也是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战役,在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令笔者记忆犹新的是其中有位战士说:“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我们的后代就要打,为了我们的后代不打这场战争,我们就必须打这场战争。”可以这么说,是这群可爱又坚韧的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守卫着我们的国家,才有了如今幸福的生活。
这场战斗中的幸存者寥寥数人,但是, 幸存者里却并没有李玉安这个人,至此,他的名字存在于牺牲的战士之中,并将他写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基于如此,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李玉安是一个已经牺牲的战斗英雄。每逢松骨峰战役纪念日里,无数人民缅怀他们,致敬着这群可爱的战士们。他们缅怀这群勇猛的战士,感激这群志愿军的付出;感激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最前面,站在人民的身前,阻挡着炮火的攻击;感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和平。
二、无奈之下回到部队
然而,在松骨峰战斗中李玉安并没有牺牲,当时,我军打扫战场时也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又由于这是在战场上,是所谓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便默认为他已经牺牲。
其实,李玉安是被朝鲜的士兵救了回来,那个时候,他不幸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倒在了战场上,被朝鲜的士兵发现后送到了我军的野战医院,而后,经过了将近十次的手术才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在这期间,李玉安一直都是昏迷状态的,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同样救治他的人也不知道李玉安是谁,只知道他是一名受伤的战士,便拼尽全力去救治他,前线有这群勇猛的战士,那么,后方就有他们这群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要保护好后方受伤的战士,这也是他们的职责。
李玉安终于脱离危险后,没多久人也清醒了过来,自然也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虽然医生救回了他的命,却无法医治他的腿,因此,便落得了双腿残疾,万幸他还活着。
后来,李玉安休养好后就出了院,出院后的他,并未去找自己所在的部队报备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他认为,他现在这样个子已经无法再回到部队,也无法再上阵杀敌报效祖国,反而现在的状态还要国家来救助他。因此,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李玉安选择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士兵让组织给他安排工作。
在这隐姓埋名的40年里,李玉安遇到了自己执手一生的妻子,并拥有了几个可爱的孩子。然而,在李玉安要小儿子达到可以参军的年龄去报名参军时却未果,这是由于当时参军有名额限制的,而种种原因之下,李玉安的小儿子并没有得到这个名额。
面对如此,李玉安也没有了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拿着自己贴身放着的印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本和一本军人残疾证去找到军区,希望部队能看在他曾经的贡献下,给他的小儿子一个参军的名额,此外便再无其他请求。
彼时,李玉安找到军区,对着首长道∶“首长,我还活着。”
瞬然,那些回忆都涌现了出来,那场松骨峰战斗的惨烈又重新浮现在众人的脑海里,那些艰苦的岁月也被重新勾勒出了线条。听了李玉安的故事的众人潸然泪下,为李玉安的觉悟而感动,为他暴露身份,只为请求他给自己儿子一个参军名额而震憾。这位战斗英雄一直用他的方式在默默保卫着这个国家。
三、优秀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李玉安,认为他是一杆公平秤。在他人生的这几十年里他从不偏袒谁,不论是谁都不能从他这里靠关系。
李玉安隐姓埋名后被安排到一个镇上的粮库做检斤员,当时,许多人都给李玉安送猪肉等粮食请他放放水,然而,面对各种诱惑他不为所动,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即便因此会得罪人他也满不在乎,只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并且,他认为他是国家的人,这些想要占国家便宜的人在他眼里是坚决不可能的,国家是他们这群战士靠着性命守卫而来的,是国家养育了他们这群战士,绝不能做国家的白眼狼。
其实,李玉安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国家口中的烈士,他一直生活在部队之外的小地方,做些小工养活着全家人,从未想过回到部队去报备自己活着的消息,甚至用战斗英雄的身份为自己谋利。他所想的最简单的不过是好好地活下去,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养活家人,不给国家添一点麻烦,只要他还可以他就绝不会找到国家组织。
当时,有邻居指着课文中的李玉安询问李玉安这是不是他时,李玉安开玩笑地说道∶“
怎么可能是我咯,这可是烈士,人民的英雄咧!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而已,同名同姓罢了。再说,如果我是这个李玉安我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嘛。
”
听罢,邻居也觉得很有理便也没再追问。而这个时候,李玉安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烈士,心生感慨,却也没多说什么。
1964年时,恰逢李玉安需要更换军人残疾证时,遇到了松骨峰战斗中的老战友,老战友立马认出了他,惊讶于李玉安竟然还活着,也惊讶于李玉安竟未跟部队报备他还活着的消息。而李玉安只是摆了摆头笑着,什么也没说。
1990年,李玉安实在没有办法才回到部队,以“复活”的身份让组织确认了他就是李玉安。李玉安这一生没什么追求,所求的不过是国家安稳,子孙美满,而为了国家他可以贡献他的一切。这一次,小儿子想要报国却无果他才重新找到部队,请求给小儿子一个报国的机会。他想的是,既然儿子要参军报国走他曾经走的路,那么,为了国家他怎么也要为儿子争取到这个机会。
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李玉安,他是我们人民的英雄。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与世长辞,他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华夏这片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