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所有人都認為已經犧牲的李玉安,在松骨峰戰鬥中僥幸存活,而後隐姓埋名生活40年。直至他的小兒子想要參軍,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參軍名額,李玉安才重新找到軍區首長,請求部隊給他兒子一個名額,他從懷裡緩緩掏出一本破舊的課本,指着其中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說道:“
這個李玉安就是我。首長,我還活着。
”随後,又拿出一本軍人殘疾證證明自己的身份。

一、參軍報國,屢次立功
李玉安,于1924年生在河南的一個小村子裡,自小家庭極度困難,從小吃不飽穿不暖,更别說上學,16歲便到東北去當苦工賺取一點生活費補貼家用。在這期間,李玉安的愛國之心一直熊熊燃燒,但是,始終沒有機會參軍,到了1946年,終于得到機會他立馬報名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他的參軍曆程頗為豐富,拿了無數次一等功,他将身死置之于外,每次都是第一個沖上戰場,誓死捍衛祖國的威嚴。
抗美援朝戰役,李玉安也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的志願軍出征。當時,松骨峰戰鬥是抗美援朝戰役中的一次中型戰鬥,這場戰鬥中我軍損失慘重,無數烈士長埋于此。
起初,這場戰鬥是我軍占據優勢,将美軍的先頭部隊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然而,不幸的是,美軍的第二師部隊迅速趕來。敵軍行駛着無數汽車、坦克向我軍襲來,他們的裝備完全先進于我軍,随着美軍不斷靠前,我軍連長一聲令下,炮火急攻于敵軍,盡管敵軍武器先進,我軍毫不畏懼,徑直往前沖,隻為殲滅敵軍。
由于我軍攻勢猛烈,美軍沒讨到一點好處,随後,敵人又調來數架飛機、坦克,對我軍發起了更為猛烈的攻擊。面對敵軍如此攻擊,一瞬間,我軍所處之地便化為一片火海,火光印在我軍臉龐,照射着他們的面額,他們内心的火光也熊熊燃燒起來。陣地雖破,我軍戰士卻不會放棄,炮火比不上那就來一場刀光相見的白刃戰,總而言之,決不能放棄。
“松骨峰戰鬥”是抗美援朝戰役中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事後打掃戰場時,松骨峰遍地都是我軍戰士的屍體,有些甚至身首異處,他們橫列在各個地方,昭示着這場殘酷的戰争。
正是這群可愛的戰士們守護着我們的家園,倘若沒有了他們,也就不會有現在身處和平安穩讀書的我們。最近熱火的《長津湖》也是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戰役,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中,令筆者記憶猶新的是其中有位戰士說:“如果我們不打這場戰争,我們的後代就要打,為了我們的後代不打這場戰争,我們就必須打這場戰争。”可以這麼說,是這群可愛又堅韌的戰士們,用他們的生命守衛着我們的國家,才有了如今幸福的生活。
這場戰鬥中的幸存者寥寥數人,但是, 幸存者裡卻并沒有李玉安這個人,至此,他的名字存在于犧牲的戰士之中,并将他寫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
基于如此,在所有人的認知中李玉安是一個已經犧牲的戰鬥英雄。每逢松骨峰戰役紀念日裡,無數人民緬懷他們,緻敬着這群可愛的戰士們。他們緬懷這群勇猛的戰士,感激這群志願軍的付出;感激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在最前面,站在人民的身前,阻擋着炮火的攻擊;感激他們用生命換來的盛世和平。
二、無奈之下回到部隊
然而,在松骨峰戰鬥中李玉安并沒有犧牲,當時,我軍打掃戰場時也并沒有找到他的屍體,又由于這是在戰場上,是所謂的“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是以,便預設為他已經犧牲。
其實,李玉安是被北韓的士兵救了回來,那個時候,他不幸被敵軍的子彈擊中倒在了戰場上,被北韓的士兵發現後送到了我軍的野戰醫院,而後,經過了将近十次的手術才将他從鬼門關裡拉了回來。
在這期間,李玉安一直都是昏迷狀态的,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是誰救了他。同樣救治他的人也不知道李玉安是誰,隻知道他是一名受傷的戰士,便拼盡全力去救治他,前線有這群勇猛的戰士,那麼,後方就有他們這群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他們要保護好後方受傷的戰士,這也是他們的職責。
李玉安終于脫離危險後,沒多久人也清醒了過來,自然也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雖然醫生救回了他的命,卻無法醫治他的腿,是以,便落得了雙腿殘疾,萬幸他還活着。
後來,李玉安休養好後就出了院,出院後的他,并未去找自己所在的部隊報備自己還活着的消息,他認為,他現在這樣個子已經無法再回到部隊,也無法再上陣殺敵報效祖國,反而現在的狀态還要國家來救助他。是以,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李玉安選擇隐姓埋名做一個普通士兵讓組織給他安排工作。
在這隐姓埋名的40年裡,李玉安遇到了自己執手一生的妻子,并擁有了幾個可愛的孩子。然而,在李玉安要小兒子達到可以參軍的年齡去報名參軍時卻未果,這是由于當時參軍有名額限制的,而種種原因之下,李玉安的小兒子并沒有得到這個名額。
面對如此,李玉安也沒有了辦法,無奈之下,隻好拿着自己貼身放着的印有《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課本和一本軍人殘疾證去找到軍區,希望部隊能看在他曾經的貢獻下,給他的小兒子一個參軍的名額,此外便再無其他請求。
彼時,李玉安找到軍區,對着首長道∶“首長,我還活着。”
瞬然,那些回憶都湧現了出來,那場松骨峰戰鬥的慘烈又重新浮現在衆人的腦海裡,那些艱苦的歲月也被重新勾勒出了線條。聽了李玉安的故事的衆人潸然淚下,為李玉安的覺悟而感動,為他暴露身份,隻為請求他給自己兒子一個參軍名額而震憾。這位戰鬥英雄一直用他的方式在默默保衛着這個國家。
三、優秀品質
有人這樣形容李玉安,認為他是一杆公平秤。在他人生的這幾十年裡他從不偏袒誰,不論是誰都不能從他這裡靠關系。
李玉安隐姓埋名後被安排到一個鎮上的糧庫做檢斤員,當時,許多人都給李玉安送豬肉等糧食請他放放水,然而,面對各種誘惑他不為所動,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即便是以會得罪人他也滿不在乎,隻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并且,他認為他是國家的人,這些想要占國家便宜的人在他眼裡是堅決不可能的,國家是他們這群戰士靠着性命守衛而來的,是國家養育了他們這群戰士,絕不能做國家的白眼狼。
其實,李玉安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國家口中的烈士,他一直生活在部隊之外的小地方,做些小工養活着全家人,從未想過回到部隊去報備自己活着的消息,甚至用戰鬥英雄的身份為自己謀利。他所想的最簡單的不過是好好地活下去,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和養活家人,不給國家添一點麻煩,隻要他還可以他就絕不會找到國家組織。
當時,有鄰居指着課文中的李玉安詢問李玉安這是不是他時,李玉安開玩笑地說道∶“
怎麼可能是我咯,這可是烈士,人民的英雄咧!我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而已,同名同姓罷了。再說,如果我是這個李玉安我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嘛。
”
聽罷,鄰居也覺得很有理便也沒再追問。而這個時候,李玉安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烈士,心生感慨,卻也沒多說什麼。
1964年時,恰逢李玉安需要更換軍人殘疾證時,遇到了松骨峰戰鬥中的老戰友,老戰友立馬認出了他,驚訝于李玉安竟然還活着,也驚訝于李玉安竟未跟部隊報備他還活着的消息。而李玉安隻是擺了擺頭笑着,什麼也沒說。
1990年,李玉安實在沒有辦法才回到部隊,以“複活”的身份讓組織确認了他就是李玉安。李玉安這一生沒什麼追求,所求的不過是國家安穩,子孫美滿,而為了國家他可以貢獻他的一切。這一次,小兒子想要報國卻無果他才重新找到部隊,請求給小兒子一個報國的機會。他想的是,既然兒子要參軍報國走他曾經走的路,那麼,為了國家他怎麼也要為兒子争取到這個機會。
就是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李玉安,他是我們人民的英雄。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與世長辭,他的故事一直流傳在華夏這片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