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也管仲,荼毒也管仲,齐国人的阴影原来就是管仲

成也管仲,荼毒也管仲,齐国人的阴影原来就是管仲

管仲这个人光环很多,“法家先驱”、“圣人之师”,诸如此类,被后人认为是实至名归。

在管仲的齐国改革中,其所推行的主要是“仓廪衣食、选贤任能、叁国伍鄙、尊王攘夷”十六字方针,在其任内,齐国的经济国力发展到巅峰状态,这也是齐桓公在位数年之间,齐国大军北可达辽东,远至荆楚,皆靠齐国国力使然,行政管理系统化、士农工商稳定化、军事管理规范化,齐国霸业与管仲之名互为成就。但就十六字方针看来,其中细节之处,亦对齐国荼毒深远。

所谓仓廪实衣食足,在管仲方略中,是《国语》中“遂滋民,与无财”,也是《史记》中的“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就是全面发展商业贸易,这在小农意识占据主流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商业发达的时代,往往是较为和平的时期,在战乱时期民不聊生,时局多变,商业的生存空间是相当狭窄的,况且自古以来的中原,对商业是比较鄙视的。

成也管仲,荼毒也管仲,齐国人的阴影原来就是管仲

管仲此举确实也有远谋,当然在齐国推行如此改革,也是齐桓公父辈们创造的齐国的稳定局面,为这样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只是,齐国民众也自此更为崇尚发展经济,人心思经济,少了人心思战,齐人“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民之所欲,决定其未来走向,管仲首创娼妓制度,这个制度当时主要为解决民众矛盾,王室贵族掠夺美女入宫,一人独享数位女子,直接导致民间男子难有婚配,矛盾日渐深厚,娼妓制度的确对这种矛盾产生积极作用,对齐国商业发展也有助推作用,但齐人淫逸享乐之风,也从此时有了苗头。这样的齐人,遇到秦国全民皆兵,自就落于下风。

叁国伍鄙,说的是“叁其国而伍其鄙”,管仲对行政和军事管理系统进行变革,在管仲之前,齐国虽为强大,但其宗室部族力量过于强大,可能会侵犯王权。管仲最早将齐国疆域进行划分,都城设士、工、商三乡,分派三官进行管理。而国都外的地区,则划分为五个属地,设立五大夫五正官管理,设县、乡、卒、邑,有县帅、乡帅、卒帅、司官。这种行政体系将权力进行分散集中,统归齐国国君掌控,极大的改变了齐国的行政系统。而其“作内政而寄军令”亦通过这个举措,达成军政合体,基层组织“守则同固,战则同强”,不过这种体系如若遇上明君圣主,则越显稳固;而若遇昏君庸主,则可能如同乌合之众,溃败千里,后来的燕国乐毅伐齐,即源自于此。

成也管仲,荼毒也管仲,齐国人的阴影原来就是管仲

史书中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如此对管仲评价之高。春秋战国的所谓仁义之师,所谓“义”战,也即从管仲传承而下,春秋时代常常为后世所认可的仁义之师,也就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人而已,有趣的是,这两个诸侯都生活在管仲前后,而且都少有对中原诸侯的征伐,齐国征伐山戎,晋国抵御楚国,都是在正统思想中。

仁义之师的荼毒,在中原诸侯之间影响深远,即便处于乱世,所谓仁义无非是诓人的东西,根本算不得准。后来宋襄公也想学齐桓公和管仲的仁义,树面大旗,到处招摇,却终于露出了国力衰败的本来面目。宋襄公是舍本逐末,是搞颠倒了,他是不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必须有强大的国力才可能支持霸业。这即是当年管仲之策略对他的荼毒。

举报/反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