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作战主体变了,中国从民国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权:国民党仅仅是名义上统一,新中国中央实至名归。
1,国民党时期军阀各自独立,无法将中国国力发挥出来。
2,新中国政权实至名归的对几乎整个中国进行了统治,没有分裂的军阀,军令畅通,保证了国家稳定。方新政府高效,政令统一,保证了政局稳定,使得新中国可以举全国之力抗美援朝。

规模:抗日战争为全面战争,朝鲜战争为局部战争。
1,因为不是全面战争,战火只存在朝鲜半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军队国防压力,使得中国可以集中精锐部队入朝轮战。
2,因为不是全面战争,朝鲜战争战火不涉及中国、美国两国根本利益。美国在不扩大战争规模,不进攻中国本土就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只好停战。
国家:抗战是在本土打的,朝鲜战争是在朝鲜打的,中国后方稳定,工业力量持续发展。
1,志愿军在朝鲜打仗,战火几乎没有影响到国内,后方可以提供稳定资源支援。
2,志愿军打仗的同时在搞大规模经济建设,收复东北后,军事工业恢复迅速。
3,志愿军开打,苏联便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重工业首先开建,可以说中国越打越强。
后勤:努力保障后勤,努力做到最好。
1,志愿军去前线打仗,基本吃的比后方普通人吃的好,还能吃饱,过节什么的还有饺子和肉。
2,志愿军前线打仗,后方不惜一切代价的运军火上前线,军事物资没有彻底断绝过。
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志愿军后方物资供应来源有保障。志愿军还没入朝物资就屯到了鸭绿江边,高层就开始给苏联要军火,朝鲜战争开打发现炒面好用,就动员整个东北百姓制作炒面,
装备:装备了能用上的最好装备。
1,武器上装备了可以得到的最好装备。入朝部队集中了全国可以得到的最好的装备,基层火力与二战时期美德等相近。
2,先进装备优先保证一线,不存在保存实力的想法。苏制武器优先供应军队,后期军队火力和重武器数量质量有明显改善。
3,注重武器仿制和研发。第一时间缴获美军新式武器有能力研发的会立即研发,并装备部队。
作战态度:入朝精锐部队居多,不存在保存实力想法。
1,入朝军队几乎都是精锐部队,如38军朝鲜战争前就是精锐。
2,部队听从指挥,基本不存在怯战、擅自撤退、避战、保存实力等行为,战斗部署一般可以按计划展开。
3,重视军人生命。与印象相反,志愿军十分珍惜军人生命,作战时极力避免无谓的牺牲,保存有生力量。(当然这个相对于苏联日本亡命进攻、国军动不动就抛弃队友来说)
军队指挥:官兵平等,带头作用明显,战术灵活多变,善于总结经验
1,官兵平等,基层军官带头作用明显,战斗力得到明显保障。
2,灵活的战略战术,军队吃一堑长一智,不默守陈规。及时调整作战目标,如:由歼灭建制美军到歼灭建制韩军,并开创了群众性打飞机、炸石头埋坦克、坑道作战、冷枪冷炮的狙击战等战法。
作战动员:政治动员能力强悍,战斗力有保障。
1,志愿军政治动员能力超强,志愿军们普遍觉得当兵了命是国家的,为了国家死就死了,不怕牺牲。
2,国内对保家卫国热情高涨,尤其是战争初期的胜利,大大刺激了国人爱国热情,青年踊跃参军,兵力、战斗力都有保障。
战役规划与大兵团部署:指战员作战水平高,合理发挥了战斗力。
1,战役规划与兵团部署大体合理,指挥得当,进退有据,未出现大面积崩溃。
2,战略目标调整及时,未出现过分盲目的进攻与过分盲目的撤退。
地形地势:
1,朝鲜地形崎岖,不利于美军大集团展开,却有利于志愿军步兵穿插渗透展开进攻。
2,崎岖的地形严重削弱了美军轰炸和炮击的效果,有利于志愿军保存有生力量。
另外:美国国内一片反战,中国国内基本都支持进行抗美援朝。朝鲜北部人民支持,韩国内部分裂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