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众所周知,中华是从农业民族过来的,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当然,农业文明对自然依赖很大,比如气候,比如水利。

有一句话叫“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这句话简明地说出水利事业、农业生产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受到洪水的侵蚀是极其可怕,轻则国家动乱,重则亡国。由此可见,水利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多么的重要。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中国历史也产生了很多与水有关的故事和工程。大禹之所以能够接班人,就是水利弄得好。都江堰、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水利工程。不过也有人将水利用在了军事上。

比如白起。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当年,白起为了攻打楚国的都城,就主持修建一条水渠,被当时人称之为“杀人渠”,不过如今那段往事已经远去,现在这条“杀人渠”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但我们有必要回首一下当年的往事。

战国到了后期,基本演变为秦国、楚国、赵国三国之间的争霸,原因很简单,赵国通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军事实力大增。而楚国由于地大物博,纵深长,也能抗衡秦国。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公元前279年,秦国为了取得在南线的突破,决定和赵国言和,想要通过结交赵国来解除攻楚时来自北侧的威胁。赵国同意了秦国的言和,于是秦国将战车开向了楚国,很快白起就率领数万秦军大举攻楚。这次,秦军的战略目标是楚国的都城——郢城。

当然,要想拿下郢城,必须先拿下鄢。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鄢,在今天的湖北宜城东南,位于汉水沿岸,是楚国的别都,春秋时曾为鄀国所在,吴国攻入郢都时,楚昭王曾迁都于此,故称鄢郢。虽然是别都,但鄢城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假如鄢城失守,那么楚国的都城郢城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为了防止郢城失陷,楚国这边调兵遣将,部署了大批兵力。由于楚军兵力集中于鄢城,白起在此地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结果白起久攻不下。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白起本来就是远距离作战,不适宜与对方打持久战,为了尽快拿下此地,并取得胜利,白起想到了一条毒计,那就是水攻,不亏是杀神啊。关于白起这次的水攻大战,众多文献均有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长渠在县南二十六里。昔秦使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鄢城。”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长渠志》上记载:“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遣白起攻楚鄢郢(今宜城)。白起率兵进逼鄢城后,遇楚国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即利用鄢城及周围地理面貌、地势条件,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安镇旁汉水支流夷水(今蛮河)河段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

《水经注》记载:“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读史方舆纪要》上的记载:“长渠在宜城县西四十里,亦曰罗川,又曰鄢水,亦曰白起渠,即蛮水也。秦昭王二十八年使白起攻楚,去鄢百里立竭,壅是水为渠,以灌鄢。”

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条水渠,最开始就是军事用途,就是白起水攻楚国别都鄢。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白起首先在西山上引夷水。这里的水是指长谷水,又称鄢水,是汉水支流。同时,白起又在在距城百里外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堰塞湖似的水坝,拦截蓄水。

随后,白起命令士兵挖引水渠。等水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放水。巨量的江水急流而下,一下子淹没了鄢城,死伤军民达到了数十万,城中到处漂浮着尸体。在水退之后,因死尸浸泡腐烂所散发的恶臭充斥在城东一带,故称城东一带陂成为臭池。而白起渠也被称之为“杀人渠”。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秦楚鄢城之战,是历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战事之一。

占领鄢城之后,秦军只是稍作休整,补给粮草和军资,便杀向了楚国都城郢都,很快郢都陷落,楚顷襄王仓皇而逃。白起穷追不舍,又攻下了西陵(今湖北宜昌),烧毁了位于夷陵地区的楚先王墓。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之后,秦军相继攻占了竟陵(今潜江一带),直至安陆(今云梦、安陆一带),将江汉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收入囊中。向南攻占了巫郡、黔中郡,直至洞庭湖,并占领了沿湖地区。

攻下地盘后,秦在楚故土纪郢等地设置南郡,委任官吏治理。楚国从此失去了强国地位。白起也因为此战,被封为“武安君”,鄢城成了秦国的南郡。由于经过一场大规模的灭杀,人口稀少,秦国不得不对此地补充人口,“赦罪人迁于三地”。这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此地的确经历过大灭口。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虽然白起修建渠道的初衷是为了杀人,但战争结束后,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这座渠道的价值。他们以白起渠为基础,连接成一道农田灌溉渠,名“白起渠”。

这条长渠西起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楚皇城一带),蜿蜒49公里,号称“百里长渠”。到北魏,该渠得到扩展,成为一个具有万亩灌溉能力的大灌区。据《魏书》记载:“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如今,白起渠西起南漳武安镇西3.5公里之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附近岛口入汉水,全长近50千米。依然仍灌溉着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

2018年8月13日更被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华夏第一渠”白起渠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起为攻打楚国修了一条水渠,被称为“杀人渠”,如今成世界遗产

虽然白起渠如今造福苍生,但我们仍不能忘记这条渠的前因后果。毕竟这是用十万条生灵换来的。

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