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主席青年时期参加革命,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在一片疮痍中建立了崭新的新中国。在这几十年间,他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为中国革命披荆斩棘,为中国人民清除弊事,几乎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

1950年,新中国建立伊始,美帝国主义狼子野心,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告别父亲走上了危机四伏的朝鲜战场。

然而,这一别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战场不幸牺牲。

中年丧子是人生大悲,毛主席虽然精神强大,但长子的离世还是对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悲痛难忍之下,他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央请了两个月的假,希望离开北京回乡休养一段时间,这是毛主席生平为数不多的主动休假。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泽东、毛岸英

不过,说是休养,其实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在离京的两个月里,他还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1950年6月,朝鲜半岛上空硝烟弥漫,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以南的南韩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朝鲜人民军一路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攻占了南韩政治中心汉城(今首尔),随后又连续发动多次大的战役,占领了南韩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眼看就要完成民族统一。

就在这时,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暗中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帮助南韩抵御朝鲜人民军的进攻。面对优势火力的“联合国军”,朝鲜人民军攻势受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完成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原本形势大好的朝鲜人民军陷入腹背受敌的两难境地,损失惨重,被迫转入战略后撤。

朝鲜与中国一衣带水,朝鲜战场的形势时刻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朝鲜人民军战场失利后,中国政府预感到事态严重,周总理立刻发表公开讲话,警告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并明确表示,中国人民绝不会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周总理

然而美国认定中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内局势还未完全稳定,不敢出兵,尤其是面对拥有全世界最强战力的美国军队。

遂不顾我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朝鲜首都平壤,将朝鲜人民军压缩在鸭绿江一线,麦克阿瑟还向中国政府发出狂言,宣称鸭绿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随后又屡屡挑衅,派遣飞机,轰炸我国丹东地区。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落后,重型装备欠缺,空军弱小,各方面都与美军相差甚远。美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些客观差距,才敢如此狂妄,但他们根本不懂中国军队真正的杀敌利器,那就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敢于亮剑的勇气。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向中国发出援助请求,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经过充分商讨之后,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不仅决定出兵,毛主席还将长子毛岸英送上了战场,用行动践行了一个领袖的责任和无私。

毛岸英曾在苏联学习多年,俄语流利,入朝后被彭德怀安排在志司担任俄语翻译兼任秘书。

战场上血火横飞,由于没有制空权,志司时常遭受美军轰炸,连一军统帅彭德怀都几次遭遇险情。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再次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燃烧弹宣泄而下,地面上燃起熊熊烈火,也就是在这次轰炸中,毛岸英壮烈牺牲。

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彭德怀悲痛欲绝,他沉默良久,才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周总理收到电报后,却陷入了两难之境。志愿军入朝后,毛主席事无巨细地关注着朝鲜战事,经常彻夜不眠,十分辛苦,最近又患上了感冒,若是听闻噩耗,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状况。

思虑再三,周总理决定暂将电报搁下,待朝鲜战局战事稳定,毛主席身体养好之后,再做打算。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岸英

一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51年元旦,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入朝第三次战役的胜利,联合国军全线撤退。

趁着这个空档,周总理怀着沉痛的心情,将电报送给了毛主席,并附信说:毛岸英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因你身体有恙,未将此电送阅。毛主席的警卫叶子龙看到电报后,心中一凛,迅速将电报交给了毛主席。

周总理的信还有传递噩耗的电报都不长,但毛主席却看了很久很久,随后才用低沉的声音说了一句:战争嘛,总会有伤亡。

短短一句话,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父亲难言的悲痛。

毛主席在毛岸英很小时候就与其分离,直到1945年,这对分别十几年的父子才在延安重逢,如今,仅仅才享受几年的天伦之乐,又天人永隔,毛主席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毛岸英的牺牲,对毛主席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一向克己奉公的他甚至起了下乡休息的想法。只是,当时世事繁杂,大多公务需要他处理,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尤其是,朝鲜战场此时也有了新的变化,联合国军经历新败之后,居然很快组织了大规模反扑。联合国军地面司令李奇微运用“磁性战术”,给后勤补给困难的志愿军带来了许多麻烦,无奈之下,志愿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彭德怀立即飞回北京寻求支援。一下飞机,饭都没吃,他就赶往新六所面见毛主席。

彭德怀见到毛主席后,又想起入朝前毛主席设宴送行,毛岸英在旁作陪的场景,心中满是感伤,眼眶中水雾弥漫。看着彭德怀如此,毛主席反而宽慰他,更引得彭德怀落泪。

大敌当前,儿女情长只能暂放一边,战场形势紧急,必须尽快解决,彭德怀这次回国就是希望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因后勤支援不利,才导致前线将士不比必要的伤亡。这件事开会讨论完毕之后,彭德怀又两次前往新六所,与毛主席讨论部队轮流参战的问题,同时确定空军、炮兵和坦克兵的出动时间,以及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空军掩护志愿军后方交通线等事宜。

直到这些事情全部安排完毕之后,毛主席正式提出想要下乡休养,中央也考虑到毛主席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决定让他在北京附近休养一段时间,地点就选在石家庄。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泽东、彭德怀

毛主席本来原定于2月27日下午出发,随后又改为28日动身,但又因故推迟。直到3月2日晚上,毛主席才顶风冒雪前往清华园车站,随后乘专列前往石家庄。路过保定车站时,毛主席见外面大雪纷飞,一直未停,就决定不再前行,留在保定过夜,以免三更半夜叨扰石家庄接待人员。

是夜,专列就地停靠在保定南郊与飞机场之间的桃上村附近的岔道过夜。经过一夜休息,第二天毛主席到达了休养地——石家庄保育院。随行毛主席到石家庄的人员分别是中办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以及秘书叶子龙。

说是到石家庄休养,其实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工作。毛主席的作息和以前一样,早上8点左右休息,下午三四点钟起床工作。除了工作之外,他唯一的休息就是在院子里散步,心情好的时候,就对着空旷的院子唱上两句京剧或湖南花鼓戏,调节一下紧绷的神经。

另外,偶尔会和工作人员一起打打扑克,其余时间均在伏案工作。

在石家庄的这段时间。毛主席一共办了三件大事。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泽东

第一件事,就是编撰《毛泽东选集》。

这是毛泽东在休养期间的主要任务,也是最终确定来石家庄保育院的原因。

毛泽东曾对汪东兴说:

“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毛选》现在中国需要,苏联也催着要,要集中突击一下。要找个地方,离北京不要太远。不准占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要住招待所。”

最终,汪东兴选择了石家庄保育院。

实际上,之前《毛选》出版委员会就已经整理出了不少稿件交由毛主席审定,但他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这次休养是难得的机会。

对于递上来的文稿,毛主席每篇都详细审阅,反复斟酌。每篇文稿都要来来回回看数遍,还叮嘱工作人员“校后再送我看”。可以说,在编撰《毛选》中,毛主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毛选》

第二件事,则是指导全国反运动。

此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全国各地还潜伏着大量的国民党特务等各种反革命份子。这些反革命团体骨干,时刻准备对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破坏活动,因此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份子,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胜利成果的紧迫任务。

在石家庄休养的两个月时间里,毛主席批阅最多的公文,就是关于镇反的文件,几乎每天都有。

毛主席对此也尤为关心。当时,石家庄地区镇反运动进入高潮,连续召开了数次万人公审大会,处理了几批反革命分子。有一次,石家庄市委在保育院附近召开了一次三万人参加的公审大会,毛主席提出去看看,但市委同志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几番劝阻,才令他打消了想法,不过从这里也就看出了他对镇反运动的重视。

第三件事,自然就是抗美援朝战斗。

毛主席虽然在休养,但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局,他休养期间,志愿军将士正好发起第四次战役,他每天都要询问战场情况,彭德怀发到中央的电文,都要转到石家庄。

毛岸英牺牲后两个月,毛主席离开北京办了三件大事,至今影响深远

镇反运动

穿越历史,我们今天在看这三件大事,每一件都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件:集中精力编撰《毛泽东选集》,让我们有了收获毛主席思想的精神食粮。

第二件:指导全国镇反运动,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第三件:关注指导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为最后的战役胜利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为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毛主席即便休息依旧不忘建设祖国,即便伤痛依旧不忘责任使命。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