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大家在先秦电视剧里可能看到过相国、相邦的头衔;而在象棋里面,有个“相”字,指的是宰相,是百官之尊,也通指朝廷里的文官;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经过一番拼杀,当上了丞相。相国,相邦,宰相,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根据专家考证,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经过专家考证: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据说,商汤以伊尹为相,周武王任用周公旦为太宰,后人将“太宰”和“相”这两个职位结合起来,创造了“宰相”这个词。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摆布他们。所以宰相虽然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职位。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其实这个丞相还没有到篡汉的程度,甚至诸葛亮也称蜀国丞相,所以丞相虽然位极人臣但还没有篡位的意思。所以拥护汉朝的荀彧,对于曹操当丞相是可以接受的,一旦到了曹操当魏公的时候,荀彧就接受不了了。

曹操称魏公,跟北周始置的“国公”一爵可不一样。曹操所称的公并不是爵位,而是有封国的公。有实际封国的公,其实就跟君主平起平坐了,有点类似“王”了,汉朝非刘不王,所以荀彧才看不下去曹操称魏公。

最早记载丞相的史书是《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设左右丞相,如丞相李斯,丞相真正开始在历史舞台上被人熟知。汉朝初期采用的却是先秦时期的相国制度,不过之后丞相很快就取代了相国的位置,汉武帝时期丞相就被列入三公之一,直到汉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马。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再次提出设立丞相一职,自认丞相。曹操此时旧瓶装新酒,并不是多么喜欢这个旧名字,而是想借此立威,就是看看谁敢反对自己为所欲为。所以此时丞相的权力可谓是超越了郡主汉献帝。

宰相和丞相最大的区别是宰相并没具体指代某一种官职,任何辅佐君王并掌握朝堂最高权力的人(或者一群人)都可以称为宰相。因此,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有“主宰一 切”的意思。“相”是辅佐,“宰”就是主宰,宰相的表面意思就注定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丞相是一个具体官职,在不同朝代的负责的职能不同,不一定是权力最高的官员。而宰相到了后来,也不一定就是权力最高的官员了,而是成了一种俗称,那些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高官们都可以叫宰相,比如宰相刘罗锅。

朱自清的父亲纳妾丢官,气死祖母,朱自清为何还写《背影》赞美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