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1988年,蒋经国突然咯血病逝,蒋经国的离世太突然了,没有给三儿一女留下一言半语,就在他去世不久后,

有私生子找上门来企图认祖归宗,

蒋经国的原配夫人蒋方良听闻后,一脸诧异问道,

“怎么会有人要认祖归宗!”

蒋方良不明所以的反应,证明了她并不知道丈夫在外面居然有私生子,

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还是逃不过第三者的插足。

想要弄清楚私生子的来历,我们就不得不说起蒋经国的风流史。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留学苏联,公然反对父亲

蒋经国作为蒋介石唯一的儿子,在民国时期他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长大后他按照父亲的安排进入军政坛,成为了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也继承了他的事业。可我们不知道的是,

这位民国“太子爷”也曾公开反对过自己的父亲。

1925年,蒋经国前往苏联留学,在这片共产主义的沃土上,

蒋经国毅然决然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把共产主义当做自己的信仰。

这时候的蒋经国,像所有向上的少年一样,

他相信正义,相信真理,相信这个世界上充满阳光。

来到莫斯科两年后,蒋经国没想到,远在国内的父亲突然发动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这是公然的反共反苏,政治局势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已经拥抱共产主义的蒋经国在愤怒之余,写了一篇

《讨蒋声明》

,公然与父亲站在对立面,只有17岁的蒋经国人微言轻,

国内的父亲只把这件事当做是小孩子的瞎胡闹。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因为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苏联的日子必定不会好过,1927,蒋经国被斯大林下放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当列兵,一年后的秋天,蒋经国再次回到莫斯科,这一次他被下放的地方是重型机械厂,

但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蒋方良。

在俄罗斯组成家庭,夫妻共患难

国共交恶,蒋经国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用劳动来麻痹自己,每次月上柳梢头时,思乡思母的情绪就在他心中泛滥,在生命最孤单无助的时刻,

17岁的俄罗斯女工芬娜走进了他的生活,芬娜的出现给了蒋经国莫大的鼓励和温暖。

芬娜的父母是

沙俄贵族

,后来十月革命的大火烧掉了芬娜一家富足的生活,于是芬娜小小年纪被下放工厂接受劳动改造。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同为

“落魄贵族”,虽然国籍不同但是他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爱情的种子就这么撒在了他们心中,蒋经国对芬娜照顾有加,不久后两人便结婚走到了一起。

在芬娜的眼中蒋经国只是一个,勤劳且有能力的工厂副厂长。蒋经国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自己娶一个外国女人,所以只能先斩后奏。与芬娜在俄罗斯的几年他们过得平静而又快乐,

1935年芬娜为蒋经国生下一个儿子,在同事眼里他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三口。

可蒋经国注定不能永远待在俄罗斯,国内动荡不安,

蒋经国和芬娜的生活也常常受到影响,

蒋经国一直在等待机会回中国。

1937年,蒋经国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西安事变爆发,在民族存亡之际,国共两党最重要的是

联合抗日

,蒋经国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斯大林,要求

回到中国

,很快斯大林就答应他的要求。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获准回国后蒋经国归心似箭,他带着妻子孩子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中国。回国前夕芬娜内心很是忐忑,

他们的婚姻会被中国家长接受吗?

果然回去后,蒋介石就不是很满意儿子娶了个外国媳妇,不过他们的婚姻已成事实,而且还有了孩子,名门望族的蒋家也绝不能让蒋经国抛弃妻子,这样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好在芬娜识大体,加上温良贤淑的性格,娶妻娶贤,芬娜虽是外国人,

可她把这个家里里外外照顾得都很好,很快蒋家上上下下就都接纳了芬娜,

来到中国后,为了适应这里的风土人情,蒋介石为芬娜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名为“方良”从此芬娜改名为

“蒋方良”

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便开始一门心思培养他走进政坛,蒋经国接受父亲的安排从底层做起,当过县长、做过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随着他的一路高升,信仰的共产主义逐渐在他心中淡化,而曾经那个向上积极的少年郎也在官海浮沉中消失不见了。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出轨年轻女秘书,醒悟之后回归家庭

他在推杯换盏中学会了惺惺作态,

他的生活就是个巨型的名利场,身边总是不缺来自女人方面的诱惑。

那一年,他的身边来了一位美女秘书

章亚若

,章亚若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而且在工作中能力不凡,蒋经国公务繁忙,他需要一位红粉知己红袖添香。

因为章亚若日日相伴,就这么一来二去总会生出些别样的情愫,

蒋经国和章亚若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老婆蒋方良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

章亚若活泼有趣,蒋经国不自觉的就被吸引了,不久后两人就

以情侣的身份

在一起了。

他们常常在人前成双成对,而在家中照看孩子的蒋方良却毫不知情,这几年蒋方良一直在努力,想要把这个中国媳妇做好,她努力学习讲中文,学着照顾婆婆。

不再是从前的懵懂少女,也不再活泼天真,她要做的是成为成熟稳重的当家主母。

蒋经国的变心是她不能预料的,当然也不会有人专门去告诉她这件事,所以蒋方良一直被蒙在鼓里。很快蒋经国的这段风流韵事就被父亲知道了,蒋介石要蒋经国注意影响,别的也不便多说,毕竟哪个男人能不花心。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蒋介石本来以为蒋经国只是一时新鲜,不料章亚若不久后便怀了孩子,大腹便便怀着孩子的章亚若,要求蒋经国给自己一个说法。

章亚若有心逼宫,

蒋方良这边肯定是瞒不住了,蒋方良知道后,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

她找到蒋介石希望他能主持公道。

这几年蒋介石一直很尊重儿媳妇,也赞叹儿媳识大体,蒋介石找到蒋经国一番呵斥,并放出狠话,

蒋家绝对不认章亚若肚子里的孩子。

无奈之下,蒋经国只好把章亚若带到桂林,十月怀胎章若亚生下一对双胞胎,但

这对双胞胎没能进蒋家大门,只能随母姓。

1942年,章亚若离奇死亡,有人猜测章亚若的死亡是蒋介石所为,事情的真相我们无法再去追溯,只知道章亚若死后,蒋经国好像又恢复到了从前的样子,

不再沾花惹草自愿回归家庭。

夫妻重归于好,恩爱白头

婚姻生活不是只有爱情和浪漫,更多的是鸡零狗碎的事情,

蒋方良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嫁到这里来无依无靠,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丈夫对自己尚存的夫妻恩情,既然蒋经国愿意回归家庭,那么自己唯有给他台阶,让他心甘情愿回家。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蒋经国再回过头来,发现妻子一直在包容自己的过错,和章亚若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恍然如梦,

既然妻子能够原谅自己对婚姻的不忠,那么以后的日子定然不会再负她。

蒋经国由衷地感谢妻子为他做出的一切牺牲,于是两个愿意放下过去的人重归于好,

蒋方良又为蒋经国生下两个儿子,

此后,蒋经国再也没有传出过任何出格的绯闻。

1949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坐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来到台湾后,蒋经国有了自己的势力,他很好的继承了父亲在台湾政坛的地位。

家中有蒋方良操持,蒋经国在外奋斗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蒋方良50岁生日的时候,蒋经国为了感谢妻子这么多年的无私奉献,

特意味她题字“贤良慈孝”,

四个大字很好的诠释了蒋方良做出的贡献,也表达了丈夫对妻子默默付出的尊重。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人到晚年,两人的感情反而日益深厚,在台湾的这些年,是蒋方良过得最安稳的几年,丈夫体贴顾家,孩子们也都健康成长,

唯一不适的就是台湾这炎热的天气,有时她会很怀念俄罗斯清冷的空气。

1988年,丈夫蒋经国骤然离世,蒋方良痛失所爱,几十年的陪伴和相守,丈夫离开后蒋方良很是孤单,她常常摸着蒋经国的遗物叹息。

蒋经国去世以后,蒋方良就很少露面了。在大家眼中她一直都是低调的蒋家夫人,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蒋家,

所以她一直都在尽力做好蒋经国背后的女人,

即使他已经不在,自己还是要为他守好生前身后的名声。

蒋方良的晚年是不幸的,丈夫去世后她还未从悲伤中走出来,长子蒋孝文病逝的消息就传来了,蒋方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心情旁人很难体会。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1991年,二儿子知道体恤痛失爱子的母亲,决定回到台湾陪伴母亲,谁料不久后二儿子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悲剧并没有这样结束,五年后小儿子又因食道癌病逝,上天对蒋方良是残忍的,她的三个儿子全部因病去世。

蒋方良接连遭受丧子之痛,悲伤的心情无以言表,

她的晚年孤独而又心碎,孩子们离开后的每一天她都在思念中勉强度日。

世人以为蒋方良跟着蒋经国享受了无上的荣光,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年她只是个伤心的妇人。蒋方良的三个儿子早早去世,可蒋经国和章亚若的孩子

章孝严

却活跃在政坛,并且为了自己的仕途企图认祖归宗,蒋方良尚在人间,他便急不可耐了。

关于蒋经国的这段婚外情留下的孩子,蒋方良到底知道多少,一直都没有在众人面前说过,

值得一说的是蒋方良还活着的时候,章孝严并没有改回蒋姓。

蒋经国去世后,3个混血儿子皆早逝,私生子上门找原配要认祖归宗

有些女人把精明写在脸上,而有些是大智若愚,我相信蒋方良是属于后者的。

她能够在丈夫出轨,被情人迷得五迷三道想要离婚的时候,不声不响稳住情敌稳住家庭成员,让家里人都站在自己的这一边,情敌生下孩子也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地位,所以蒋方良只是个看起来简单的女人,实则大智若愚。

关于后来的那些事,蒋方良去世后也看不到了,她的一生看似平淡,但内在的波折只有她自己明白,面对孩子们的相继离世,

死亡或许对她也是一种解脱吧。愿天堂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