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8年,60多位国军将领本来有机会逃跑,为什么都不跑?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在解放战争后期,不少顽抗的国军将领都沦为了我军俘虏,之后被送进功德林接受改造。这些曾经锦衣玉食的达官贵人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下降,更让他们难受的是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

1958年,60多位国军将领本来有机会逃跑,为什么都不跑?

到了1958年十月,全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这阵风也刮到了管理所中。最终管理所决定让一些人去北京郊区的农场劳动,那是一片非常开阔的田地,也没有人站岗,可以到处走走。这对一直被困于高墙的战犯来说,无疑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当这个消息公布后,所有人都踊跃报名,随后管理所批准了六十多位将军的申请。

1958年,60多位国军将领本来有机会逃跑,为什么都不跑?

据原军统少将沈醉回忆,他们住在一排平房中,前面有一大片空地,四周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就这样空空荡荡的。在农场中,虽然也有几名看守人员,但与功德林相比已经十分宽松了。然而,这些人在农场劳动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却从未有人企图逃跑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沈醉对这个问题也十分好奇,经过一番调查,最后他总结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是程潜、傅作义这些国军大佬曾经来探望过他们,并带来消息说政府不会处决他们,而且不久之后,他们就会获得特赦,这让他们的心彻底安稳了下来。

1958年,60多位国军将领本来有机会逃跑,为什么都不跑?

第二,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必须要有介绍信,所以即使这些人逃跑也没有落脚的地方,根本无处容身。第三,能进入功德林的俘虏大多都是国军高级将领,他们认为当初打败仗已经狼狈了,如果逃跑被发现,那就更丢人了。大家都是身份不低的大人物,当年宁死不当逃兵,如今却要当逃犯,没有人能拉得下这个脸来。因此农场的生活虽然比较自由,但却没有一个将军想要逃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