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微信号:JinbuHUNG

『鸿鹄之志,不坠青云』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时间可以转移,精神永远不死。

战马嘶鸣,英雄回首。一段恢弘的历史在岁月的原野渐渐平定。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众所周知,昭陵六骏乃是唐朝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六匹最爱的座驾,也是陪他南征北战、平定叛乱、统一唐朝的功臣。陵山北麓,石头做成的屏风之上,六马或挺身直立,或腾空飞驰,作为唐王朝的开国纪念碑凝固在神道两侧。

时光如梭,历经风雨的侵蚀洗刷,虽肢体残缺,甚至还有两匹被残忍地掠夺在国外,但留存在石壁上骏影,依然保持着矍铄或桀骜的风姿。

昭陵,坐落于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山,其兴建规模与恢弘气势在关中十八座唐代帝陵中无出其右,这里便是大唐圣主李世民的安眠之地。文韬武略、感情丰富的李世民不仅带走了对李唐江山的深沉之爱,也不忘曾驮负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骏马。共同走过刀光剑影、从汗水和血水中冲杀出来。

他们之间的连系早已超越超级与物种。马背上成长的帝王,一生都在带着王朝奔驰,奔向史无前例的盛世。而曾豁出性命护卫他的骏马,也见证了大唐盛世走向辉煌的那段最为重要的历史。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忠诚,是这世上最能毫无迟疑地不顾生死的东西。

公元618年,开唐第一仗,浅水塬之战,马身纯黑,四蹄如雪,名白蹄乌。

公元619年,雀鼠谷之战,连续三天,马未卸鞍,马身黄,夹杂白点,嘴微黑,名特勒骠。

公元621年,邙山之战,李世民平定东都,马身紫色,胸前中一箭,名飒露紫。

同年,虎牢关之战,马身苍白杂色,身中五箭,名青骓。

又一战马,纯红色,名什伐赤。

公元622年,洺水之战,马身黄色,毛卷曲,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名拳毛騧。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李世民给飒露紫的评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山川,威凌八阵”。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战,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轻气盛的李世民杀得兴起,遂与后方失去联系,被地方重重包围。突然间流箭射中了飒露紫前胸,飒露紫吃痛跃起前蹄,鸣啼。

正当这危机关头,丘行恭即使赶到,他回身张弓四射,箭无虚发,敌不敢进去。丘行恭趁机下马给飒露紫拔箭,并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然后执刀冲破敌阵,成功突围。石刻 “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显无力,剧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颤栗。飒露紫为立姿,前面的武士是李世民部下大将丘行恭正在拔箭。救护之情,人马难分,情感深挚。

没有腾云驾雾,但却在厉兵秣马的年代,以追风掣电的矫健身姿,与帝王一起为大唐盛世打下了万丈基业。

20世纪初,鲁迅在西安讲学谈到“昭陵六骏”时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是前无古人。”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昭陵六骏”在唐末时,便遭到了破坏,在此后的千余年中,尽管当地历代官员对“六骏”呵护有加,但多年来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还是让“昭陵六骏”饱受磨难。民国初年,它们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被认为是“昭陵六骏”中上首之二骏,不仅保存较为完好,也最有艺术价值。然而,它们现却身处异国,何时归国也是未知数,其多舛的命运不能不让国人感到痛心万分!

昭陵六骏|李唐王朝的戎马千秋

骏马流失海外,正如游子飘零异乡。在千年的等待中,它们还在焦灼回应着主人的呼唤,期盼着重回故土,与主人重温过往辉煌历史的那天!

相信,唐太宗在等着它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