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勒坦汗对改善蒙明关系做出的贡献和皈依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过程

阿勒坦汗对改善蒙明关系做出的贡献和皈依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过程

土默特之声欢迎您

阿勒坦汗对改善蒙明关系做出的贡献和皈依藏传佛教(喇嘛教)的过程

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的义军占领并定都南京,改国号为明。1368年7 月,徐达、常遇春率朱明的北伐军进逼元大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走 应昌,大一统的元王朝在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但是,此后二百多年时间里,在元朝旧有的版图上始终并存着两个对峙的政治武装集团—— “朱明” 和 “北元”。战争连年不断,明朝力图以武力征服实现统一,而元顺帝的后人 又始终努力去圆“大元帝国”的旧梦。无论战争彼此或胜或负,或攻或守, 人民群众总是战争最直接受害者。结束战争,友好往来,和平相处是人民群 众的共同要求。顺应这一潮流和人民意愿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蒙古族杰出的 政治家阿勒坦汗。

阿勒坦汗(1507— 1582年),即俺答汗,明史称俺答,出身于孛尔只斤氏 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阿勒 坦汗从十三岁始,秉承其祖父达延汗的遗旨,协助其长兄墨尔根济农,统一 了西部地区各部落,建立了较为巩固的统一政权。墨尔根济农谢世后,阿勒 坦汗又发挥政治、军事各方面的才能,冲破一切障碍,团结长城内外各民 族、各部落、以土默特这块富庶的根据地为中心,恢复和发展了牧、农、手 工业,保障了部民的安定生活。阿勒坦汗势力范围的进一步增强和扩大,迫 使蒙古小王子博迪阿勒克汗东迁辽东,其他大部分蒙古部落也在一定程度上 俯首听命,成为继达延汗蒙古中兴之后又一杰出代表人物。

以牧业经济为主的蒙古地区,“人不耕织,地无他产,锅釜衣给之具,均 仰仗中原农业地区。”而明朝军队的战马,中原地区耕畜,也多依赖于蒙古。双方经济上的互补和联系是客观要求。这种联系当时主要以“进贡”和 “互 市”两种形式进行。这种贡、市形式随着蒙、明关系的变化而时续时断,至 十五世纪初,由于明朝穷兵黩武,一意孤行,对塞外实行封锁,通贡停止, 互市几乎全部中断。在通贡互市中断四十年后的嘉靖二十年(1541年),阿勒 坦汗主动派使者到大同阳和寨要求与明朝重开通贡互市,并保证今后“令边 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明实录 世宗实录》 )然而明方 却认为“其贡不可信”,不仅拒绝要求,且磔杀使者,传首九边示众。阿勒坦 汗被迫在以和平方式积极争取的同时,采取武力袭扰,以图明廷改弦易张。在种种努力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阿勒坦汗率军直接 攻取北京,腐朽的明廷在这一突然袭击下,毫无招架之力,蒙古军队的前锋 百余骑进至北京安定门校场口,明廷则乱作一团。阿勒坦汗审时度势,在各 地救援明军到来之前,主动退却,释放被俘内官,令其为皇上呈送要求通贡 互市的书信。明廷在阿勒坦汗的军事打击下勉强答应通贡重开马市,虽仍以 苛刻的条件刁难,阿勒坦汗为表示诚意仍在开市时亲临马市献“九日之贡”,并告诫诸部首领,互 市 时 “毋饮酒失事,市马必身腰长大,毛齿相应”。至 1570年 ,阿勒坦汗以其爱孙把汉纳吉逃人明方一事为契机,积极谈判沟通, 在明廷首辅高拱、阁臣张居正和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力主下,使蒙明友好通贡 互市全面实现。蒙 汉 人 民 “交易不绝、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广袤五千里, 无烽火警。”(方孔炤:《全边略记》)仅三四年时间,明朝北部“边疆水路屯 田,悉垦治如内地。” (《全边略记》)

在经济联系得到恢复的同时,明朝与蒙古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得到进一步 加强。隆 庆 五 年 (1571年)三月,明廷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发给镀金银 印,至此,双方确认了政治上的隶属关系。1582年阿勒坦汗逝世,他所开创 的友好关系在其夫人钟金(三娘子)以及第二、第三代顺义王的努力下,一 直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因此,三娘子也被明廷封为忠顺夫人《 现存的于1606年重修美岱召泰和门石刻匾额,上 书 “皇图永固,帝道咸宁, 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以及落款“大明金国”,可以看出阿勒坦汗及其后人虽 以金国之称,但已明白无误地冠以大明之下,承认它是大明朝的一部分。并 对朱明的皇权帝道予以首肯。这在结束二百多年分裂、促进中华民族统一 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早在元蒙王朝,忽必烈可汗曾尊西藏高僧八思巴为帝师,令其创建蒙古 文 字 (称八思巴蒙文),又皈依佛法。以后各代帝王也如此效法,崇信唯谨, 但是并没有把佛教立为国教,蒙汉各族信众的各宗教兼容并包。喇嘛教也只 是在宫廷贵胄中间盛行,而一般牧民群众仍以萨满教为主要信仰。元衰亡退 居大漠后,除少数贵族仍信奉喇嘛教外,萨满教作为主要宗教信仰控制整个 草原。

阿勒坦汗本人早年信奉萨满教。嘉靖二十年(1541年),阿勒坦汗派石天 爵等到大同要求入贡时曾说:“……近以贡道不通,每岁人掠,因人畜多灾 疾, 卜之神官谓之宫吉, (《明世宗实录》 )这里的所谓神官就是萨满教的 巫 师 (萨满),从这里可以佐证他当时的信仰。但长期的征战生活,特别是 1544年、1559年和 1570年的几次远征甘肃、青海并在青海居留两年,多次与 信奉喇嘛教藏族僧众频繁接触,尤其是同杀生祭灵等野蛮教俗的萨满教作了 比较之后,逐渐对喇嘛教有了较深的了解;喇嘛教中的许多藏医给常年征战 的阿勒坦汗的伤病员疗伤治病得以康复,更使他对喇嘛教产生了好感。此 夕卜,从阿勒坦汗自身的心理轨迹看,跃马驰骋,征战大半生之后,也极希望有一个精神寄托,更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来作为整个部族的精神支 柱。

1571年,西藏阿兴喇嘛来到阿勒坦汗的领地,阿兴喇嘛通过回顾历史对 照现实,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喇嘛教的教义、教规和各种戒律,意在规劝阿勒 坦汗信奉喇嘛教(黄教)。此后,已与喇嘛教有过多次接触的阿勒坦汗的侄子 鄂尔多斯部库图克台彻辰 洪台吉也奏请他皈依佛教。自1574年,阿勒坦汗三 次派使臣前往拉萨,邀请西藏高僧索南嘉措(即达赖三世)会面,开始了藏 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传播。

转载自《塞 外 城 寺 一 美 岱 召》

扫码获取“土默特之声”更多精彩

继续阅读